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1.1创设质疑的情境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疑问和惊奇也最容易诱发积极的思维活动。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质疑情境,诱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  相似文献   

2.
“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学贵于思,思起于疑,疑是启动思维活动的钥匙.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思促多疑,多疑促多问,多问促多知的认知规律,注意创设问题情景,以情激趣,以境诱思,以诱达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启动器”,它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从潜伏状态进入活动状态,是启动学生思维的兴奋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注意把学生的思维活动集中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上去。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问题意识的培养是进行自主探究的前提。针对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差、无疑问、不敢问、不会问的现状,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想问;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积极引导思维生成,让学生会问这几个方面展开教学,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5.
<正>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设置疑问可以创新问题情景,能启发诱导学生勤于动脑思考,激发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活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培养学生独特的学习地理的思维习惯,良好的创新意识,灵活多样的发展能力。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创设疑问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创设疑问使学生产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进而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知、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的能力。1.在地理教学实践过程中,自学与合作探究、学习与点拨、教  相似文献   

6.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学习打破了传统的接受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小语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自我探究的情境,不断改善教学的策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探究“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思维的发展是从问题开始的,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动力源泉。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创设问题情…  相似文献   

7.
<正>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思维与疑问总是联系在一起,疑问既是思维活动的起点,又是思维活动的动力。可见,质疑最能调动学生学习、思索、答问的积极性,质疑求异是探索新知的不竭之源。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一、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愿问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创设情境,依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积极、主动、创新地学习数学。教学中力争让学生在"趣"中"问","奇"中"问","动"中"问","悱"中  相似文献   

8.
<正>中学数学解题教学不仅是一个知识的接受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一方面暴露了学生的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学生的多思、多动、巧思和善变学习方式.通过多年的探索,解题教学应该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数学解题的探究活动中发挥其主体作用,体验和获取经验,充分感受到求知的无穷乐趣,让学生成为学习上真正的主人.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思维境界进行中学数学解题教学,要注意创设问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中一个优秀教师不仅要善于解决问题,还应在教学中抓住时机,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讨论问题,鼓励其说出不同见解,并帮助学生解难释疑,使其掌握知识和规律。一切创造性的学习都是从提问开始。因此,教学中如何启之以疑,导之以问,引之以思,教之以法,就成为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会学"的关键。巧妙设疑更是其第一要素,因此,教师要善于设置疑问。  相似文献   

10.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兴趣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充满疑问的学习情境。教师应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欲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想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的“再加工”,极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借助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充满探索的活动解决问题,进而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一、激发探索动机只有对探究对象心存疑问,才会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索,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常取决于带有情感色彩的自我需要。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大疑酝强思,强思赋灵智。小学数学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强吸引力的问题情境,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造成学生认知冲突或不协调,让学生产生解决问…  相似文献   

12.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力的前提,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适应课改的新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可能发现问题;要创设问题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巧设疑问,让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要指导学生掌握提问题的要领,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想问、敢问、善问、会问,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3.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 :“发明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 ,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 ,只在每事问。”问题是思维的起点 ,探索的开端 ,没有问题 ,思维是静止的 ,有了问题 ,才能激活思维 ,一石可以激起千重浪。学生思维的闸门一旦被打开 ,他们探究问题的热情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应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 利用情景渗透材料 ,引起兴趣 ,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探索问题之前 ,应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当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并使学生能以极高的兴趣和热情投入到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简单地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已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达不到让学生积极参与的目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既不利于教师传授知识,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智能。课堂上,真正的学生参与,应是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且能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当然,这一切还是离不开教师的启发与诱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疑问,布置疑阵,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有时学生虽无疑问,教师可以“制造矛盾”,形成悬念,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相似文献   

15.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形成的一种氛围。具体地说,就是要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不时地遇到一个又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此引发好奇心,积极开动脑筋,勇于探索新知。而学生的创新意识往往就来自于一个对学习者来说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让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究,有究才有对问题研究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而所有这些称为数学思维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有意地创设疑问、巧布疑阵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7.
郑建军 《成才之路》2013,(18):50-50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强调以物理的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主张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的教学理念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当今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笔者多年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研究谈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热情创设探究型问题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认  相似文献   

18.
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师的"问"要能创设那种使学生感到"惊奇"的情境,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教师的"问"不能引起学生的"思",那就等于自问,或者不如不问.教师的"问",不仅可以解决教学中某一个具体知识的问题,而且能使学生逐步学会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因此,善教者,必善问.  相似文献   

19.
古语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可见,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但是,并非每个问题都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那种浮于浅表的问题,学生脱口而出;而那些过于艰深又脱离学生实际的问题,也会阻塞学生思维的通道,扼杀他们的认识热情.那么,在中专珠算教学中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进行创设情境教学。巧妙地创设情境教学,将使学生在高昂和愉悦的情绪中随问而思,随引而发,时而凝神谛听,时而驰思遐想,从而收到可喜的教学效果。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