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不少同学对重力、压力、支持力认识不清,在分析相关物体的受力情况时常出现"增力""漏力"的错误,要学好这些知识,同学们必须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正确认识三种力的性质与区别重力的性质属于万有引力,它是两个物体相互吸引而产生的。地球表面的一切物体(与地球接触)和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与地球不接触)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因而他们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施力者是地球,受力者是物体。重力的作用点  相似文献   

2.
自制投影片教学效果佳石家庄二职专本刊讯:石家庄市第二职业中专物理考古组自制投影片,并用于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他们制作的投影片分以下几种类型:概念片.如,学习各种力的要领时,每节课的投影片只分析一种性质的力.由于图形多变化,学生对每一种性质的力,都能...  相似文献   

3.
邢红军  宁成  胡扬洋 《物理教师》2013,34(6):26-28,34
"力的分解"作为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以及初高中物理衔接的第一个"台阶",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其教学活动也有着丰富的内涵.因此,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具有示范作用.1当前教学中的两种偏向本节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两种偏向,以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为代表的是其中的一种.教材通过"拖拉机拉耙"的例子引入力的分解的含义后,指出了力分解同样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及"同一个力F可以分解为无数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物理力学部分中摩擦力的学习是一个难点。以初中九年级物理《摩擦力》为例。教材明确指出: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在近几年的物理教学中每次上到这节课时总有学生对书中摩擦力的定义产生种种疑问。  相似文献   

5.
重力是我们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接触最多的一种性质的力,所以正确认识重力是学好物理的前提条件.1.重力(1)重力的产生: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说明:①地球上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不管质量大还是小,也不论有无生命.  相似文献   

6.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三大性质力之一,是常见的一种重要的力.是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但同  相似文献   

7.
董亚荣 《课外阅读》2011,(11):191-192
电场是带电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是传递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媒体,是客观存在的,电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点和有力的作用。静电场是静止电荷周围产生的电场,静电场的知识概念很多,如不能理清诸多概念间的关系,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总结,就会使人有一种稀里糊涂的感觉“知而不知,不知又知”。然“万物皆规律”,所有的概念、所有的知识点都是围绕静电场的两个特性(力的特性和能的特性)来描述静电场的,所以从大的方面来讲描述静电场的概念及知识点可分为:一、描述静电场力的性质的概念及知识点。二、描述静电场能的性质的概念及知识点。学习静电场可以说“围绕两特性学习一电场”。  相似文献   

8.
正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力的合成》是物理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的内容,在本章前3节已经学习了力的初步概念和几种常见的力,知道力是矢量,一个力作用效果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其方向有关.在此基  相似文献   

9.
1 问题提出不同版本的初中物理教材对二力平衡概念的叙述有所不同。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将二力平衡概念定义为“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是平衡的。”接着,通过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就平衡。”应该指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反映的是物理规律。又如四年制初级中学课本《物理》(试用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也提出了二力平衡概念和二力平衡的条件这一物理规律。虽然对二力平衡概念的  相似文献   

10.
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是学生学习物理第一次综合应用几何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解决过程中可用较多方法,比如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正交分解法等.同时解决多个物体的平衡问题时还要使用整体法与隔离法,对学生来说综合性较强,难度相对较高.本文就共点力平衡的几种基本方法进行探讨.共点力平衡的一般解题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受力分析;3.画力的矢量图;4.运用力的合成法或分解法建立方程求解.方法一解三角形法若物体处于三力平衡,则其中两力的合力必与第三力等大、反向.那么,这三个力平移其中两个,必能围成一个矢量三  相似文献   

11.
正"相互作用"是针对三种不同性质的力而展开研究的一门知识,研究的主要方向为力的性质、合成,以及分解问题。从整体来看,"相互作用"贯穿整个物理学科,与后面的一些知识点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该章节的知识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又因为"相互作用"是高中物理学科学习开端的重点,而其中的某些知识点会让学生感到困难。为此,  相似文献   

12.
二力平衡的知识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这一知识对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求平衡力中的未知力以及进一步学习摩擦力、浮力等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知道力的平衡的概念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 ,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学习这一定义要明确 :1 .定义中指的“物体”是指一个物体 ,而且是受力物体 ;“几个力”都作用在这个物体上。“几个力”指至少有两个力。2 .由定义可知 ,当物体受到的力平衡时 ,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保持何种运动状态 ,决定于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物体原来是…  相似文献   

13.
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可以说融入了高中物理教学的每个角落,摩擦力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成效,故教师对摩擦力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斟酌再斟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演示实验是与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的物理教学过程,它对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图像,纠正错误观念,启发思维、诱发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在“力的合成”一节中,教材的重点有两个:一是基本概念,合力;一是基本方法,共同力的合成方法———平行四边形法则。而“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是教学大纲要求牢固掌握的内容。目前,我校使用的“力的合成”演示仪如图所示:图1        图2图中,在竖直板面上装有三个定滑轮、一个弹簧秤和调好的平行四边形图样。实验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如图1,在两分力的滑轮上分别挂上3个和4个小砝码球,记下弹簧秤的读数…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遇到“属性”和“特性”两个词,有些同学搞不清,所谓属性是指事物所具有的性质,特点,即事物“生”来就带有的性质;所谓特性是指物质在特定的条件下具有的性质,特定的条件发生变化时,这种性质也随之改变,下面就“属性”和“特性”谈几个物理概念.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物理学习过程中,要掌握好力学问题,就要解决好力的平衡状态.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的这两个分力势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本文我们来用三力平衡作图法来解决一些物理问题.在大量的三力物体的平衡问题中,最常见的是已知两个力,求第三个未知力.  相似文献   

17.
高中物理教材中学生刚接触的是力学模块,研究了几种常见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往往实际问题中,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如果这些力作用于物体上的同一点,或者几个力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在这几个共点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受力分析,成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障碍,如果最简单的力学没有学好,学生高中物理就没有入门,最终物理就成了最难的科目,如何能高速有效准确的解决力学最简单的受力分析问题,是学生能真正进入物理学习的门槛,如果能做好以下几点,就能准确解决一般的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学习的动力从何而来?──自学杂谈之四钱宗仁打个比方,自学的动力是一种“化学力”,也是一种“物理力”,你要学会掌握它、运用它……自学,应该把正确的学习目的融进自己的实际生活之中。这样,才能产生真切实在而不屈衰减的动力。1979年,我已调去学校代课。有一...  相似文献   

19.
曹健 《成才之路》2012,(27):46-46
正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学习中的两种重要物质,是空气中存在的两种气体,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学情,把握好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两种性质的不同教学,以点带面,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化学教学效果。下面,我就从五个方面来谈谈二氧化碳性质教学和氧气性质教学的差异。一、学情不同,选择的教学切入点不同1.氧气氧气是学生开始学习化学以来,最先接触并且需要系统学习的一种物质。学习  相似文献   

20.
教学难点是从学习的角度而言,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许多教学难点也同时是教学重点,比如楞次定律、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力的分解、电动势等等。有些难点,譬如波的干涉和衍射、核反应中的结合能等虽然不是重点内容,但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等方面影响巨大。教学难点的产生,有的是由于物理知识内容本身的性质特点造成的,也有的是由于学生自身的学习心理造成的,还有时是由于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不当人为造成的,具体分析如下:1、认知准备不足。即缺乏学习新知识所必要的感性经验或必要的知识基础。物理学本身有着严密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的安排也是一环扣一环的。这就决定了物理教学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前面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要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做准备,后面的学习要充分利用前面的准备知识,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对这一点注意不够,往往就会造成教学上的难点,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例如,进行力的分解时,应该先弄清楚所研究的力实际上产生了哪些效果,然后再进行分解。但是,对于一个力所产生的两个或多个分效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注意去观察和思考,这方面的感性经验很少。因此感到难以分解,有时只好胡乱去分解。这是“力的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