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科苑 《金秋科苑》2012,(8):48-48
早在1948年,前苏联物理学家伽莫夫曾经提出一种观点,认为宇宙起源于150亿年前高达100亿度的"原始火球"的一次大爆炸。他甚至预言,这次爆炸至今仍残留着大约10K(K为宇宙绝对温度单位,3K相当于零下270摄氏度)的余热,成为微波背景辐射。伽莫夫预言的宇宙背景辐射真的存在吗?  相似文献   

2.
白木  周洁 《科学中国》2006,(6):62-63
在大爆炸中诞生 1948年,俄裔美籍物理学家伽莫夫等人首次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论。根据这一理论,我们的宇宙起源于一场大爆炸,正是大爆炸产生了包括时间、空间和物质在内的所有一切。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家们找到了宇宙起源的一些直接证据。1965年,贝尔实验室的射电天文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了大爆炸遗留下来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为大爆炸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进行曲”的理论分析和观测结果之间,出现了令人费解的差异,就好像一支技艺精湛的管弦乐团,却因为其主音乐器暗中奏错了调,而且音量偏低,让人听起业觉得格外别扭一样,二者必居其一:要么测量有误,要么就是宇宙之奇妙超乎我们以前的想像。  相似文献   

4.
数字科普     
《百科知识》2013,(8):41
宇宙始于大爆炸——这是一次持续时间不超过万亿分之一的巨大爆炸,爆炸产生的微小辐射粒子比一个句号还要小。最初的原子经过38万年形成了含76%氢和24%氦的混合物。宇宙10亿年后形成了第一批恒星,整个宇宙内布满了短星系。  相似文献   

5.
马爱平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3):I0001-I0001
<正>[导读]宇宙学研究团队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和早期宇宙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科技日报讯(记者马爱平)7月18日,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夏俊卿、副研究员李虹、研究员张新民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博士蔡一夫组成的宇宙学研究团队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和早期宇宙研  相似文献   

6.
近期,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巨大的空洞,直径达10亿光年,在这个空洞中,没有恒星,没有行星,没有星云及星际气体,甚至连暗物质都很难探测到,更奇怪的是,这个区域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温度也低。通常情况下,宇宙的背景微波通过宇宙  相似文献   

7.
最近,美国航空航天局发表了最新的微波宇宙全图,初步的分析显示宇宙的年龄为137亿年,第一代的恒星约在大爆炸后2亿年开始发光。这些新的观测结果将有助于科学家进一步了解早期的宇宙面貌。宇宙在“婴儿期”时,光子和物质是结合在一起,满宇宙一片黑暗。直到宇宙大爆炸之后约30万年,宇宙降温,光子摆脱物质的束缚发散出来,宇宙各处的星球开始发光。随着宇宙的膨胀,一部分光子转变为微波,天文学家测量这些宇宙微波后绘出宇宙微波背景图。之所以被称为“背景图”,是因为观察者不论往哪一方向看,皆可侦测到微波的存在。这张新的微波宇宙全图是美国…  相似文献   

8.
瑞典皇家科学院2006年10月3日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马瑟(John C.Mather)和乔治·斯穆特(George F.Smoo),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这是宇宙学研究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有关的大爆炸宇宙学知识开始走出科学殿堂,增进社会公众分享宇宙探索的兴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据报道,美国宇航局于2月12日公布了探测器拍到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被认为是一张“宇宙婴儿”的照片,而且据这张照片推断出宇宙的年龄是137亿年。既然是宇宙“婴儿期”图象,顾名思义,这些星云中的物质,自然应该包括银河系、太阳、地球等整个宇宙星体的前身。也就是说,在宇宙起源137亿年之后,地球看到了自己起源物质的图象。大家知道,物质爆炸,任何爆炸碎片的飞射速度,都不会超过爆炸物质本身的光信号的传播速度。比如:炸弹爆炸,爆炸的光信号传播速度,要远远快于弹片的飞离速度。即在飞出去的弹片上,是不可能看到爆炸初期的光信号的。而只有在…  相似文献   

10.
10月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马瑟和乔治·斯穆特,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当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贡诺·厄奎斯特以“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将我们带回了宇宙形成的婴儿时代”为开场白时,许多在座的  相似文献   

11.
广袤的夜空中总会出现一些奇怪的现象,挑战天学家的智力。比如迄今为止,有两个现象一直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一个是突然强烈地倾注在地球上的“伽马射线暴”现象,另一个是“宇宙X射线背景辐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发明与革新》2014,(5):49-49
不久前,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的科学家约翰·科瓦克对外宣布,借助美国宇航局的南极望远镜BICEP2,该中心的研究团队通过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研究找到了引力波存在的证据。这一发现成为宇宙暴涨理论的第一个直接证据。证实广义相对论和宇宙暴涨论原初引力波的发现,填补了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教授赵文长期从事宇宙原初引力波理论研究及其探测,将在我国建在建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项目中负责宇宙原初引力波等探测。  相似文献   

13.
2001年6月30日,在美国卡拉维拉尔角航天发射场一枚“德尔塔Ⅱ”型火箭发射升空,它搭载着一艘负有重大历史使命的天文观测飞船——840千克的“WMAP号”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探测飞船。 该飞船在地月系统中经过3次轨道调整,1个月后,借助于月球的引力,飞船进入地球-太阳系统的一个特殊位置,在这个位置上,飞船保持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静止,并且一直躲在地球的阴影后面,同时在对着太阳与地球的方向还撑开一把大伞,而两个反射式望远镜则躲在伞的后面,背对背靠着,以便最大限度地避开了来自太阳的辐射干扰。然后,随着飞船的运行,以6个月完成一幅全景图的工作进度,而开始了对整个天空的全景进行耐心扫描和拍摄。这艘飞船的探测任务令所有的宇宙学家感到兴奋和激动。  相似文献   

14.
欧洲航天局3月21日在其巴黎总部公布了根据“普朗克”太空探测器传回数据绘制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这幅迄今最精确的反映宇宙诞生初期情形的全景图几近完美地验证了宇宙标准模型。  相似文献   

15.
一、“大爆炸学说”原有的表述上个世纪70年代末,西方粒子物理学家和量子宇宙学者联手勾画出一部宇宙创始史,以霍金的《时间简史》为代表,认为宇宙发端于距今100多亿年前的大爆炸。在大爆炸以前,没有任何天体,也没有粒子和辐射,只有一种单纯而对称的真空状态以指数方式膨胀着。  相似文献   

16.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其磁场的南北极就在地球的南北两极附近。地磁的存在对地球生物有着极其特殊的保护作用。我们知道,漂浮在太空中的地球时时刻刻经受着宇宙中各种射线、粒子的轰击.其中太阳就是最主要的一个源头。太阳辐射中的粒子流流风儿一样,绵延不绝地吹向地球,当太阳耀斑爆发时,数十分钟内释放的能量相当干20亿颗100亿吨级的原子弹爆炸。如果没有地球磁场的遮挡,太阳的各种高强度辐射将径直冲到地表,其危害程度决不小于核电站泄漏事故所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7):I0008-I0008
全天域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显示,字宙南部的辐射量更大,且其中还存在一个无法用现有理论解释的辐射空白区据英国媒体5月19日报道,美国宇宙学家们表示,他们根据欧洲普朗克天文望远镜观测到的数据,找到了多重宇宙论的首个“切实证据”。如果该理论最终得到证实,那就意味着我们所生活的宇宙并非唯一。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科学家业已证明,我们的宇宙起始于一场大爆炸,然后一直膨胀下去,形成了今天的模样,因此,宇宙是有限的。但这个有限的宇宙是什么样的形状呢?它有没有边界呢?如果有,其边界又在哪里?这是科学界一直争论不休、仍然难有定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宜君 《百科知识》2003,(7):21-22
宇宙的一切活动总是在时空当中进行的,我们对于一切宇宙现象的观察,从粒子到宇宙的视界地平线,都是站在一定的时空位置,来感受天地问万事万物的沧桑变幻。时空,就是这个我们置身其问的宇宙戏剧的舞台。 对于这个舞台,人类最初的日常直觉是很简单的,但随着人类对于这个舞台上发生的事件看得越来越清晰,大量的事实要求我们不得不把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时空舞台本身,使得我们在看到以物质为主角的戏剧高潮迭起的同时,看到时空舞台本身也愈加神奇,从一个恒稳安静的框架,变为一步一胜景的时刻运动着的,甚至可以暴胀,卷曲和穿洞的妙不可言的活动大舞台。这个观感的历史,就是人类物理学与宇宙学进步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温度与密度都极大的原始火球(即奇点),在0秒时,奇点发生了爆炸,经过大约137亿年的时间,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宇宙,我说宇宙并非无限大,理由有三:一、爆炸时产生的物质所运行的速度不可能无限大,所以有限的速度乘以有限的时间何来无限大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