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的自由思考时间有多少很久很久以前,教师和作家、律师、医生一样,填表时自称自由职业者。翻看钱穆所著《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当年中小学教师的那份从容潇洒真令人羡煞。今天的教师好像已被计划经济改造为企业流水线的熟练工了。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代史学巨擘、硕学通儒的钱穆先生,在84岁高龄之际,仍对所经历的前尘往事不能忘怀,并饱含深情地写下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三联书店出版,1998年9月第1版,2008年10月重印)。书中对双亲的挚爱与追念,对师友的感佩与怀想,可谓一往情深,亲切而动人,体现了一位儒者的生命观照。  相似文献   

3.
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和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是吕思勉先生在常州府中学堂教书时的学生,在《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一书中钱穆先生记录的一则小故事给我特别深刻的印象.故事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4.
《教育》2007,(21)
谈到读书,我最佩服20世纪前半叶那一代文化名人。他们读书多,读得精,动不动一部大厚书就能背下来,真是了不得的功夫。从《八十忆双亲》里,知道钱穆9岁就能背诵《三国演义》,此事值得一录:那是一个晚上,钱穆的父亲去镇上的烟馆议事,钱穆跟随同往。进了烟馆,一客忽然问钱穆:"听说你能背  相似文献   

5.
读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著作《师友杂忆》,记其中学读书事,越读越感慨。上个世纪初,钱穆就读于常州府中学堂,其同学中有一人就是后来的刘半农;有个小他两级的师弟,就是后来的瞿秋白;有个老师,竟是文史大家吕思勉。一个不起眼的学校,走出这么多耀眼的人,一定有其独到之处。而钱穆记录的几则师生轶事,恰可体现彼时的学风,即:讲规则,有错必究;重个性,全面发展,不拘一格。  相似文献   

6.
苗振亚 《课外阅读》2011,(18):16-17
谈到读书,我最佩服20世纪前半叶那一代文化名人,他们读书多,读得精,动不动一部大厚书就能背下来,真是了不得的功夫。从《八十忆双亲》里,知道钱穆9岁就能背诵《三国演义》。此事值得一录:那是一个晚上,父亲去镇上的烟馆议事,钱穆跟随同往。进了烟馆,一客忽然  相似文献   

7.
谈到读书,我最佩服20世纪前半叶那一代文化名人,他们读书多,读得精,动不动一部大厚书就能背下来,真是了不得的功夫。 从《八十忆双亲》里,知道钱穆9岁就能背诵《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8.
谈到读书,我最佩服20世纪前半叶那一代文化名人。他们读书多,读得精,动不动一部大厚书就能背下来,真是了不得的功夫。从《八十忆双亲》里,知道钱穆9岁就能背诵《三国演义》。此事值得一录:  相似文献   

9.
<正>学生时代离不开"考试"二字,每次考试都是各种惶惶不安。考试也紧张,发试卷也紧张,考砸了给家长看成绩单更紧张。倘若现在的老师也像民国老师那样任性,那会发生什么趣事呢?民国的考试制度极有特色,老师们在评判试卷时,那种灵活的评判方式,给了学子们自由发挥的空间,也是学子们日后能成为栋梁之材的一个重要原因。钱穆先生是国学大师,晚年,他写了一部《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其中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读中学时的一次考试。  相似文献   

10.
在同行师友中,有几个的文章和著作我只要知道了就会设法弄到手的,这其中就含马师蹄疾先生.严格说来,我认他作师友有攀附之嫌;我于他,并不如于北京姜德明、上海陈子善、长沙朱正、西安李高信等师友们那样交往频繁.对于他,可以套袭被亿万人传诵过的一个当代中国伟人悼忆一位外国医生的伟大篇章——  相似文献   

11.
最近读到《钱穆是怎样做小学老师的》一文,很有感慨。钱穆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他曾做过小学教师十多年,他是怎样教学生作文的呢?有一天下午,钱穆要求学生做作文,作文题目是“今天的午饭”。学生的作文交上来以后,钱穆选择一篇写得好的将它抄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12.
<正>钱穆是自学成材的国学大师。钱穆一生从未上过大学,更未出国留学,通过十年乡教苦读,他探索出一套独特的治学方法。钱穆记忆力极佳,在私塾上学,"日读生字二十,忽增为三十",能强记不忘,又增为四十,每篇文字大约读过三遍就能背诵。他最爱看《三国演义》,傍晚屋里光线暗,干脆就爬上屋顶读,九岁时便能背诵《三国演义》。钱穆父亲的一位朋友听说他能背《三国演义》,便当即考他"诸葛亮舌战群儒"一节,钱穆居然一字不落地当众背了  相似文献   

13.
<正>我曾对钱穆不以为然,尤其是他身上那种老派的不现实。这种不以为然也许能追溯到上小学时,在杨绛的散文中,我第一次读到了钱穆,他看起来是个一肚子典故的固执老头,贫困,自尊心强。与杨绛同车上北京的他,  相似文献   

14.
<正>整理者按:钱穆是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一位重量级人物,海内外研究钱穆的论著可谓汗牛充栋,所凭借的各种史料亦极为丰富,若非新史料的发现或高明者的洞见,要真正推进钱穆研究实非易事。我不曾研究过钱穆,只是在翻阅近代报刊文献过程中,发现一些跟他有关的史料,经查阅既存研究,似无人加以利用。这些史料包括四篇记者介绍钱穆短文和一篇他本人自述,对深入理解钱氏的个性、才情和思想不无裨益。最有学术价值的自然是钱氏早年自述——《苦学的回忆》,1935年4月30日初刊于《大学新闻》,台湾版《钱宾四先生  相似文献   

15.
颜元是清初知名教育家、思想家。虽然其师友的事业及影响多不如他,但在颜元的成长过程中,众师友对他的影响也是不容低估的。对其师友做一番考究,对研究颜元思想的发展演变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6.
<正>钱穆是自学成材的国学大师,平生最敬佩三人:诸葛亮、王阳明和曾国藩。钱穆一生从未上过大学,最高的文凭仅为高中(尚未毕业),更未出国留学,通过十多年乡教苦读,他探索出一套独特的治学方法和治学门径。1930年,因顾颉刚的鼎力相荐,他离开乡间,北上燕京大学,开始任国文系讲师,从此走上高校教书之路。钱穆记忆力极佳,去私塾上学,"日读  相似文献   

17.
魏源师友交往十分广泛,这是他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巨大动力。他的师友交往具有广泛性、互动性和切磋学术的鲜明特色,而切磋学问、研讨学术是其主要内容。魏源交友之诚、之广、之效,今人亦可从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18.
钱穆早年倾向于从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角度解读“天人合一”,将儒家精神理解为道德人文精神。体现出他作为史学家注重经验事实、轻视形而上学的特点。就此而言,钱穆与新儒家之间的分歧较为明显。然而在晚年,钱穆对“天人合一”有了新认识,即从超越的、形而上的角度理解儒家精神。体现出浓厚的宗教内涵,这是他侧身新儒家之列的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19.
钱穆从儒家的道德本体论来看待中国文学艺术的本质及其作用。他认为:文学、艺术属历史文化的第三层面,即精神层面。他提出了文学即人生,文学即心学的著名观点,强调中国文化诗学对于人生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中国文学的精神在于道德修养和情趣意境。在中国传统艺术中,他最推崇音乐艺术,他认为音乐较之其他艺术形式境界更高,最能表现人心。钱穆的文学艺术思想是他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0.
钱穆从儒家的道德本体论来看待中国文学艺术的本质及其作用。他认为:文学、艺术属历史文化的第三层面,即精神层面。他提出了文学即人生、文学即心学的著名观点,强调中国文化诗学对于人生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中国文学的精神在于道德修养和情趣意境。在中国传统艺术中,他最推崇音乐艺术,他认为音乐较之其他艺术形式境界更高,最能表现人心。钱穆的艺术思想是他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