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淑琴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0):142-143
湘阴方言的“把”字句表示“被动”、“给予”、“处置”、“役使”,构成被动句、双宾句、处置句、兼语句几种用法,不同的“把”字句有不同的使用条件,对“把”字的同现现象的用法进行了深度描写。  相似文献   

2.
“被”字常常作为被动句的标记。在语料中我们发现一些特殊而明显的标记,如“让、教、给、蒙”等也可以作为被动标记。其中“蒙”相较“让、教、给”略有不同。通过研究其语义特点、结构特点、语用价值,总结归纳出了“蒙”作为被动标记的特点、“蒙”字句的基本格式以及“蒙”字句的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3.
晋江话有五个被动标记“乞、度、传、与、献”。与其他闽南方言不同的是,“乞”既能用于长被动句,也能用于短被动句。“乞”被动句的VP在体标记、补语、动宾、否定等方面与普通话有一些差异,而语义与普通话的“被”相似。其他四个被动标记只能用于短被动句。“度”、“与”是方言变体,时间层次早于“乞”。“与”没有漳州、厦门的双宾用法。“献”能用于双宾和被动。  相似文献   

4.
被动句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法现象,极具研究价值。本文详细考察了松滋方言中的“都”字句、“尽”字句和“着”字句的基本格式、语义特点,探讨了其被动标记的来源,并且与普通话的被动句作了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5.
孔倩 《黑河学院学报》2023,(4):124-126+131
在高淳方言中,有标志被动句的典型标记词是“讨[th?33]”和“把[pa33]”,典型的句法格式是:NP1+讨/把+NP2+VP,由这一句式衍生出不同的句式变体,典型句式中各成分也各具特点。同时,在这两个标记词中,“讨”经历了“索取→遭受→被动”的词义演变过程,“把”经历了“给与→使役→被动”的词义演变过程。此类句式通常表达不如意、不期望的感情或描述中性色彩事件。  相似文献   

6.
被动句在襄樊方言中的标记词多用“叫”、“让”,较少情况用“被”。因此,其被动句有自己的特殊用法。文章从襄樊方言被动句的结构类型、语义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被动句的标记词“被”的发展渊源,从而得出在方言中产生此种用法的特殊来源。  相似文献   

7.
湖南平江方言属于赣语大通片,方言内部有五种被动表达形式,即依靠OV语序手段和使用被动标记"被、喊、让、落="表被动,其中"落="表被动,其中"落="字句使用最广泛,是方言被动句的代表句式。只能构成长被动句形式,宾语不能省略,可与"把"同现是使用标记"落="字句使用最广泛,是方言被动句的代表句式。只能构成长被动句形式,宾语不能省略,可与"把"同现是使用标记"落="最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从表达形式和语义特征两个方面,对日语被动句的演变轨辙进行了梳理,兼与汉语被动句进行了对比。在表达形式上日语被动句自古至今是一脉相承的。早期中日被动句在被动标记的选择上非常相似,其中日语的被动标记“の(が)たぬに”是受汉语“为”的影响产生的。在语义上中日被动句经历了非常相似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9.
武呜县马头壮语有标记被动句的主要标记词有“ham”、“r3a:i2”、“ted”、“treks”、“dai3”,这些标记词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相互替换使用,有些时候不能,视情况而定。着重对武鸣县马头壮语带有标记词被动句的结构类型和语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汉语和英语中都存在致使句。汉语的致使句大多都有“把”、“使”、“让”等显性标记提示,以突显受事实体。而英语的致使句则没有这些显性标记提示,只是对事件进行客观描述。因此,在汉英互译的过程中,译者就应注意这些差异。  相似文献   

11.
《庐山远公话》中“蒙”字句、“被”字句都是典型的被动句,将二者从作用、用法等方面子以比较,找出共性和区别,进而给“蒙”字句正名,立为积极被动句,而将“被”字句称为消极被动句。  相似文献   

12.
杨柳 《现代语文》2006,(5):64-64
"把"字句和"被"字句是两种形式相似但实质不同的句式. 首先从定义来看两者的差异."把"字句是指用介词"把"或者"将",把谓语动词的受动成分置于动词之前的句式.而"被"字句是指带有形式标记,即"被"字或"给"字的被动句,它表示被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郑宏 《现代语文》2010,(7):42-43
近代汉语“叫”字被动句长期以来备受学者关注,尤其在由使役句向被动句的演变机制上,多有学者讨论。本文在前辈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对近代汉语“叫”字被动句的来源进行了细致的考察,认为“叫”的使役动词义和“S+叫+N+VP”的句式结构在“叫”字被动句的来源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邵阳方言中,“担”字可以表示多种意义,且具有多种语法功能。在“担”作介词表“处置”义和“被动”义时,既可以形成处置句、被动句,又可以形成处置、被动同现句,具有与普通话中的处置句和被动句不一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讨论了湖南武冈方言被动句武中的被动标记"乞"、"把乞"的词义,并对"乞"、"把乞"进行了比较,探寻了"乞"、"把乞"作为被动标记的语法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湖南桂阳县流峰土话中的被动句和处置句.流峰土话被动句标记词有"被"和"搭",处置句标记词有"捉"和"拿".在句式特点上,流峰土话与普通话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7.
日语无标记被动句指受事充当主语,形式上没有使用被动助动词"れる"或"られる",而意义上含被动语义的句子。它的类型主要包括特定动词、功能动词词组、动词存续体及宾语主题句。虽然无标记被动句也表达被动含义,但在语义上与有标记被动句有所不同,施动性较弱,更突出受外力作用后产生的结果状态。通过对日语无标记被动句进行分类,分析其句法形式及语义特征,能够进一步增进对无标记被动句的认识,拓展被动句的范畴。  相似文献   

18.
陈露 《考试周刊》2009,(22):38-39
英语和汉语被动句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在被动向的构成方式上.英语和汉语被动句都是通过句法和词法手段,不同的是在英语被动句中,谓语动词是经过形态变化而形成的.而汉语被动句中的谓语动词没有经过形态变化:在被动表达方面。两种语言都具有标记和无标记被动表达方式;在被动句语义内涵的特征方面,两种语言都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语言的不同反映了思维方式的差异,而思维方式也影响着语言的表达。英汉民族思维方式各具特色,分别呈现出抽象思维和具体思维、主体思维和客体思维、“天人合一”观和“物我分离”观的特点。本文以思维方式为研究视角,通过横向比较英汉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阐释了英汉被动句的表征在主语的选取、施事主语的存在、句子的感情色彩、句法构成以及意义被动句和结构被动句的出现频率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原因,试图揭示表征背后的理据。  相似文献   

20.
彝语被动句大体有屈折形态和分析形式两大类。一些彝语方言通过屈折形态来表示主动被动,凉山彝语通过动词或者代词语调的变化来实现句子的被动意义。而另外一类如彝语纳苏话的被动句是属于分析形式被动,除少数无标记被动类型外,大多数属于有标记的被动类型,它通过一些被动标记词来体现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关系,其句型一般为S+O+?a33(被动标记)+VP。本文将从彝语纳苏话的被动标记词、语法结构以及句义特征三个方面出发,对彝语纳苏话的被动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