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选了梁衡的散文《夏感》,但编入教材时将题目改成了《夏》。散文教学有两大基本关注点:作者的情感和个性化的表达。文中的夏天是梁衡感受到的夏天,个人主观感受特别明显,并大量运用通感等手法加以个性化的表达。这是文中非常显著的特点。阅读教学要抓住"这一篇""这一个作者"的特质,那么"感"是这篇散文教学中必须重视的一个关键字。  相似文献   

2.
梁衡的散文创作道路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现实进程,鲜明地体现出一种执著的理性探索精神。结合时代政治、文化的需要反思人文精神的内蕴以及散文内在形式、语言的革新,是梁衡散文理性探索的一个突出特点,从而使他的作品在表述视角上具有浓郁的文化生态意味,并且由此带来的作品风格在当代散文创作领域也很独特。本文从理论视野出发对梁衡的散文创作道路进行宏观读解,对其创作内在变化,理性探索的意义及理论启示等方面给予了概括性揭示。  相似文献   

3.
梁衡的散文《晋祠》存在一些问题:梁衡所谓当时的唐国即现在的山西是错误的,《史记》无"剪桐封弟"四字,梁衡所谓的"于是其弟长大后便来到当时的唐国,即现在的山西作了诸侯"与《史记·晋世家》的明确记载相矛盾,树干劲直与偃卧矛盾,梁衡所谓"当年李世民就从这里(指晋祠)起兵反隋,得了天下"之说有问题,梁衡所谓"宋太宗赵光义,曾于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在这里(指晋祠)消灭了北汉政权"之说是错误的。这些问题主要是历史事件的细节不真实、一些表述有缺陷、地点不准确等等,影响了《晋祠》的说服力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作家简介梁衡(1946—),当代作家,山西霍州人,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在当代众多散文作家中,梁衡受到公众注目较高、成就较为突出。他提出散文要有"四美":描写的美、意境的美、哲理的美、形式的美。他还主张一篇好的散文,一定要在思想性和艺术性这两方面都有不懈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梁衡是人民日报副总编,著名散文家。他的散文作品、新闻理论等已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业内专家学者高度认可。探究梁衡成功的原因,一是丰富的人生阅历,二是完备的知识结构,三是科学的治学态度,四是理想信念与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6.
依托校本课程,师生共同拜读了《人人皆可为国王:梁衡散文精读》一书.梁衡先生的“大情大理”的散文气韵、“苦心经营”的创作精神、“精妙、活泼”的语言风格、“联想、对比”手法的运用,对我们的写作教学和学习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作为官员和新闻工作者的梁衡,其散文以“大气”和“理性”的特色,引起了众人的目光。本文从梁衡理性散文创作观的成因、特定的生平阅历与写作对象的人性魅力、历史审美重读和时代心理观照、新闻工作者简练本真的语言、学者哲人式的诗性思维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梁衡 《邯郸学院学报》2015,25(1):5-17,2
本刊2012年第2期"学术名家研究"栏目刊发了一组研究我国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梁衡先生的文章,第一篇为本刊常务副主编康香阁编审的《著名学者梁衡先生访谈录》,第二篇为中央电视台董岩博士的《在没有新闻的角落发现新闻——梁衡新闻方法论研究》,第三篇为清华大学博士后来向武的《梁衡新闻学术研究的方法论探析——基于现象学方式的解读》。2013年,这3篇文章又被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学术高端访谈与研究》收录,受到学界的关注和赞赏,今年4月23是世界读书日20周年,全世界将有100多个国家举办读书日活动。应本刊之邀,梁衡先生将自己数十年的经验撰写成《我的阅读与写作》一文,交由本刊发表。全文长达23 000多字,分为"关于诗歌的阅读""关于散文的阅读""关于科学知识的阅读""关于理论和学术经典的阅读"和"有阅读,人不老"五个部分。在此,致谢梁衡先生对本刊的厚爱。  相似文献   

9.
以《觅渡 ,觅渡 ,渡何处 ?》为分界线 ,梁衡的散文创作由山水散文转入政治散文。他打破了杨朔散文“物——人——理”的模式 ,摈弃了散文创作的纯文学倾向 ,集中展现了散文的描写美、意境美和哲理美。  相似文献   

10.
智性的言说     
梁衡散文在散文创作领域是个特例,作为一位智慧型作家,在散文中渗入了智性的思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用智性对生命价值进行了探询;二是用智性对人物的个性化体验和梦想进行了思考.梁衡的这种智性是哲思式的,和其特有的传统文化相融合,成为美丽的智性言说.  相似文献   

11.
梁衡先生打破政治叙事的沉重与晦涩,将散文的美感融入红色经典的叙述,"让红色经典更丽"。红色经典是个思想的富矿。梁衡先生认为,关注红色经典,一是因为想给读者讲述一个真实的党史和故事;二是想传达老一辈人高尚的人格典范;三是通过自己的思考表达这些红色经典对我们当今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学界对梁衡政治散文的赞誉很多,笔者认为其政治散文的魅力,主要在于气势与哲理。梁文之所以气势如虹,除阅历、知识、态度、理想之外,根本点在于作者的抱负与胸襟,写政治散文时他的心与那些伟人是相通的。梁衡政治散文的哲理之关主要表现在形象和深刻两个方面,前者是其形,后者是其魂。“形象”的原因在于梁衡善取独特新颖、内涵丰富的文学意象,“深刻”则来源于他本人的哲学修养和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13.
以《觅渡,觅渡,渡何处?》为分界线,梁衡的散文创作由山水散文转入政治散文。他打破了杨朔散文“物-人-理”的模式,摈弃了散文创作的纯文学倾向,集中展现了散文的描写美、意境美和哲理美。  相似文献   

14.
于琴 《阅读与鉴赏》2007,(12):56-57
上世纪90年代前后,我国散文界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散文家。其中有擅长风情民俗散文写作的贾平凹、文化反思散文写作的余秋雨、生命体验散文写作的史铁生、政治哲理散文写作的梁衡,他们都是当代散文园地中怒放的奇葩,显示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特别是余秋雨,他的散文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赞扬,  相似文献   

15.
一、一磨教材.设计流程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梁衡的一篇散文,以“美丽”为主线。赞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在于容貌.更在于精神和人格。梁衡的文章非常注重形象的塑造。他写的散文.总是如写小说一样地提炼形象。本文就是以“形”开头.中间以“事”为主体.以“理”结尾的文章。“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相似文献   

16.
梁衡先生的《红色经典散文选》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再版,是献给建党90周年的大礼。对梁衡的了解,最初是从小学课本里那篇著名的文章《晋祠》得来的。那时,对作家本人知之不多,只能跟着老师摇头晃脑地读他的文章。文章写得很美,我  相似文献   

17.
以读为主线组织教学,是这个设计的突出特点。《夏》是梁衡散文精品之一,含有语文层面诸多可供挖掘的教学资源。但作为苏教版七年级上"多彩四季"单元中的课文,它就不仅仅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富有哲理的散文,更是教材体系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是循序渐进提高学生语文层次,培育学生语文素养的"轨道"和凭借。王志春老师的这篇设计,尊重七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尊  相似文献   

18.
师说     
作文究竟是"写什么"重要,还是"怎么写"重要呢?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我以为,后者更为重要。初中生可以抓住"小"字做文章,写我们身边发生的"小事",接触到的"小人物",而高中生要从"高"要求自己。作文的立意要"高",但"高"的得到不是通过故意"拔高",而是通过联想、想象自然生成。建议大家读一读梁衡的散文《跨越百  相似文献   

19.
《文艺报》报道,日前,《散文选刊》2010年度华文最佳散文奖揭晓。经过层层筛选,评委会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选出了2010年度华文最佳散文奖10篇,分别为温家宝的《再回兴义忆耀邦》、梁衡的《假如毛泽东去骑马》、鲁敏的《以父之名》、王陆的《蝴蝶有声》、李娟的《羊道·要过不好不坏的生活》、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的《新娘》、  相似文献   

20.
从一名平凡的新闻记者,成长为《人民日报》的副总编; 从一名普通的文学青年,成长为多次获奖的散文名家; 从写作新闻与散文开始,到创作出新闻三部与科普小说等多种作品; 当代著名作家、《人民日报》副总编梁衡老师向你坦言昔日课余时间的读书故事…… ——记者手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