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尝君     
王海洋 《学语文》2005,(9):32-33
[甲文](秦昭王)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所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藏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夜半至函谷关。  相似文献   

2.
《诗经》写到“裘”的共有9首,《诗经》中的这些“裘”既是蔽体、保暖之衣,又是身份、地位之象征,还是文化人格之体现。以裘为衣是对上古衣皮风俗的继承;裘为身份、地位之象征,其成因则可追溯到图腾崇拜;羔羊比德,“羔裘豹饰”,则是一种刚柔相济的文化人格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三、衣饰、器用类1、表(表里、表面、地表、外表、仪表、表情、表率、表彰、表亲、表白、表记表表、表章等) 表,古文作“(?)”。《说文解字》云:“上衣也。从衣从毛,古者衣裘,以毛为表。”段玉裁《注》曰:“上衣者,衣之在外者也。”为什么“衣之在外者”称“表”?段玉裁又于“裘”字条下《注》曰:“裘之制毛在外,故象毛。”可见,《说文》所训  相似文献   

4.
皮制"裘"中国古代的王侯将相、庶民百姓都可以穿着,但品质有别.对于平民百姓而言,"裘"始终还是奢侈品,因此,"裘"也是身份地位高低的标识.后来,产生了诸多非皮制的类"裘"衣物,也以"裘"称,语言中随之产生了系列"X裘"词,X突出质料,"裘"标记其类."X裘"系列词汇产生的原因,从语言外部讲,是民族交流的日益繁荣和编织技术的不断改进;从语言内部讲,是"裘"的语义特征的突显."毡裘"褐裘"锦裘"等突显"裘"的毛外露的特征,"布裘"绵裘"缁裘"突显"裘"的厚实保暖的特征;"葛裘"则是据布裘类推而来的夏衣."X裘"系列词汇中蕴含的诸多语言、文化方面的要素为"裘"所掩盖,词义也很容易被误解.系统考释"X裘"系列词汇,有利于语文、服饰辞书的编纂、修订以及中国古代的服饰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每个人都能从李白的身上,或多或少地看见自己的影子,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消沉无奈;有“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无限悲凉;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凌云壮志;当然,也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松释怀。同样地,在高适的身上,我们也能找到共鸣,有“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的沉郁气壮;有“我本渔樵孟诸野,  相似文献   

6.
“衣”偏旁真棒!它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安家。你看,它可以字的多个部位来构字。1.顶天的“衣”。指“衣”在上下结构字的上部。如“裔”等字。2.立地的“衣”。指“衣”在上下结构字的下部。如“袋、裂、装、裘、袈、袅、裳、裴、袭”等字。3.居左的“衣”。指“衣字...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在四十三岁的时候,写了《新制布裘》一诗,唱出了“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裘,裹复周四垠。温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事隔多年,诗人已是六十高龄,又写了《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面对安史之乱后,中唐内忧外患,民生凋蔽,  相似文献   

8.
以《金楼子·箴戒》中的“青金铅带”为线索,考察《南齐书·东昏侯纪》中的“青薛金口带”,发现其实为“青蓑铅带”之误;据《金楼子·立言下》中的“而况裘乎”得出《韩非子·说林上》中的“而”字后确乃脱“况裘乎”。  相似文献   

9.
“五花马”是“马”吗?江苏丹徒云秋,汉华由江苏、广东两家广播电视大学主编的“广播电视中专教材”《语文》(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课本下册,选有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诗未云:“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课本对其中“五花马”的注释...  相似文献   

10.
当代各家唐宋词选本及各种古代文学史教本,都收录了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一阕。其实张氏的《渔歌子》共是五阕,联章并读,方觉意深韵长,特照录于后: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相似文献   

11.
沙土堆积原理及其学习指导意义阿盟额济纳旗中学任英古人说;“积沙成塔.积腋成裘、”它揭示了学习的必然规律。古今许多有志之士以此为训,孜孜以求,苦学不辍,留下佳话。也一人常不如意:或常积而未见“塔”,甚至积累相对充分也难以“成塔”,这种苦恼怕是所有苦学之...  相似文献   

12.
裘老师和阿娟结婚的时候,周围的人都不理解,父母骂他是书念多了昏了头。说怪不怪,谁叫一个响当当的中专教师娶了学校食堂一个临时工呢?议论归议论,裘老师最终还是携阿娟走过了红地毯。裘老师向阿娟发起爱情攻势的时候,阿娟以为是拿她寻开心,差点跟他翻脸。后来,阿娟发现裘老师态度  相似文献   

13.
鸡鸣狗盗在司马迁的《史记·孟尝君列传》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公元前299年孟尝君出使秦国,被秦昭王扣留,要杀他。孟尝君就请人去贿赂秦昭王的一个妃子,妃子说“:我要得到你献给秦王的那件白弧裘,才能帮你。”那件白弧皮大衣,价值千金,举世无双,但孟尝君并没有另一件。怎么办呢?这时,孟尝君门下有个能装狗盗物的人,自告奋勇夜间进宫,果然把那件弧裘偷了出来。结果,秦昭王把孟尝君放了。孟尝君连夜逃出秦国,走到函谷关,天还没亮,关门要等鸡鸣才开。幸好孟尝君门下又有一个食客会学鸡叫,于是就在城门下学鸡叫,附近人家的鸡也都跟着叫起来。守…  相似文献   

14.
水黾的自白     
我的学名叫水黾,民间俗称是“水上漂”。我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夏日,太阳当头,万里晴空之时,只要你来到户外的池塘边或小河边,在芦苇下的水面上就能看到我了。我身体狭长、灰黑色,约30毫米,6条细腿,2只单眼,外貌有几分像是蜘蛛。我常在水面上漂浮,有时我一动也不动,让风把我送往远处。《射雕英雄传》里的那个“铁掌水上漂”裘千仞同我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我们水黾之所以能够在水面上漂浮跳动,进退自如,都是苦练“家传秘诀”的结果。秘诀1:凡是我家族成员必定身材狭长而轻。曾有人将我们拿去测重,发现我们平均只有0.2克重,比一…  相似文献   

15.
裘老师:你来信说,为了这次省级公开课的“成功”,领导和老师们都在“运筹帷幄”,你也在“秣马厉兵”,争取把“百家争鸣”融于一课之中。可是,反复的试讲折腾得你近乎失去了自信,因为每一次试讲后,你的课总被“挑剔”得“体无完肤”。你说,为了顺利地抵达彼岸,公开课的战船必须驶上“安全”的航道……我理解你的心情。课被“挑剔”得“体无完肤”,心里难免不是滋味。但你不要失却自信,要辩证地看待“挑剔”,智慧地转化“挑剔”。下面的故事也许能带给你一些启迪。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毕,他拿到市场上去展出,旁边…  相似文献   

16.
《学记》如是记载:“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意即良冶的儿子未必一定学习冶炼技术,可以凭个人的兴趣去学习裁缝技术,同样,裁缝的儿子也可以学习冶炼,一切由学习者根据个人兴趣而定。  相似文献   

17.
<正> 早在《诲经》、《楚辞》中就有过饮酒的描述。先秦以降,“竹林七贤”的开怀豪饮,“三曹”的纵酒高歌,刘伶的“以酒为名”,陶渊明的“寄酒为迹”各有史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酒仙”李白和“醉吟先生”自居易更为世人所仰幕,这一缕缕酒香飘至南宋则被南宋的“词中巨龙”辛弃疾继承下来,并发展成为不逊古人的稼轩饮酒词。当我们将目光投注其中时,便会感受到一份与众不同的沉醉文化的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古代,特别是先秦时代的兵家著作中,对于将帅的“爱卒”精神有过许多十分精辟的论述,引人深思,值得借鉴.例如,《六韬·龙韬·励军》说:“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在《尉缭子·战威第四》及《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等书中,也都有与这句话相类似的表述,可见英雄所见略同.古代兵家学者在这些典籍中着重探讨了应该如何激励士气、使部队临阵勇于作战的问题,他们一致认为,为将帅者必须时刻不忘贯彻“爱卒”的精神,主张“夫勤劳之师,将必从己先”(《尉缭子·战威第四》),他们举出诸如“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以及“有登降之险,将必下步.军井通而后饮,军食熟而后食,军垒成而后舍,饥饱、劳逸、寒暑必身度之”(《尉缭子·战  相似文献   

19.
第一眼看到江西卷这个高考作文题。让我一下子想起了我国已故著名医学家。有“外科之父”称号的裘法祖教授的一句名言:“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裴教授的话.虽然说了三点。但其实还是在说两个方面:知足和不知足。  相似文献   

20.
读诗的人大概没有不读李白的,读李白大概没有不知道《将进酒》的,李白为什么要喝酒呢?且是烹牛宰羊,一饮三百杯地喝,把五花马、千金裘拿出换美酒喝。他回答了:“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这“万古愁”愁的是什么呢?这首诗开篇就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