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第十二册总复习中《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的练习课。上一节课学生已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进行了整理和复习,这节课的任务就是让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灵活解决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第十二册总复习中《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的练习课。上一节课学生已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进行了整理和复习,这节课的任务就是让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灵活解决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庆念 《辽宁教育》2001,(12):52-54
先来看六年级复习课的一个片断(内容: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总复习)   在学生逐个回忆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复习推导过程后.师: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是有联系的,你能根据这些平面图形的内在联系,将它们整理成一张知识的网吗?……  相似文献   

4.
吴晓丽 《广西教育》2014,(28):50-50
正最近,我参加了一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两位来自柳南区不同学校的教师分别执教一节复习课: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多边形面积的整理》。第一位教师开课直奔主题,教学流程如下:第一步,整理知识,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平面图形,主要由"说图形""描周长和涂面积""说周长和面积公式"几个教学环节构成;第二步,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师在"生说师板书"的几个平面图形上标出数字,让学生自行计算。这种教法,应是我们多数教师上复习课的惯用方法:将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的回顾"上,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单调。第二位教师走上讲台,提笔在黑板上绘出了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然后提出了下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系统整理教材,突出重点关键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是分散在各年级进行教学的,复习时,应引导学生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整理,以便形成系统。我打算分线与角、简单平面图形和简单立体图形三个部分组织复习。线与角是构成简单平面图形的要素,要使学生系统了解它们的特征和从属关系。可通过下图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6.
复习也精彩     
复习课是教师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过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复习并不是要求机械地重复学过的东西,而是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因此,要复习课和新授课一样,在旧知的基础上得到新的收获,同样要有过程与方法的展示、情感态度的交流、思想火花的碰撞。一、复习的过程不是单纯的回忆复习不是单纯地回忆旧知,而是要把旧知归纳整理,进行纵、横向的归类,使知识系统化,最终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六年级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时,我曾  相似文献   

7.
一、复习旧知,准备建模新课开始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如下整理:师: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师:说说你都知道关于它们的哪些知识?生1:叙述它们各部分的名称……生2:介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生通过对已学习过的直线平面图形进行整理与复习,一方面是熟悉各部分名称,为下面面积建模时的描述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对所学的平面图形有一个整体感知,形成体系,为本节课将要进行的综合面积建模打下基础。二、操作实践,初步建模在学生对平面图形有了整体认知以后,让学生从已有知识入手,经历从  相似文献   

8.
“几何初步知识”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整理和复习”的内容之一。通过整理复习,让学生弄清小学阶段所学各种形体的特征、计算方法、相互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作图、计算能力,增强空间观念。“几何初步知识”的整理和复习,教材按以下层次整理编排:(1)平面图形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正>《平面图形的面积》一课是将小学所有的面积内容集中进行复习。通过复习,系统整理知识,弥补缺陷,促进知识形成体系。本节课围绕知识之间的"联系",对平面图形的面积进行知识复习、整理、应用。围绕"联系"设计、引导,学生亲历数学活动,主动积极参与,获得活动经验,收获"转化"等数学思想,建立知识体系。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更注重方法的积累和应用。片段一:共同确定学习内容1.师:今天我们的任务是(指板书)  相似文献   

10.
正"平面几何的复习"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中的内容。其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培养他们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内容是对小学生掌握的平面几何图形知识的复习,利用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图形间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西师版教材第八册第三单元第64页。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征,进一步明确三角形三条边之间、三个角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加深对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特征的认识。2.学生经过讨论与交流,将三角形的认识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让学生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学习一些整理的方法。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在整理复习中进一步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近日参加一次小学毕业班教学研讨活动,主办方展示了一节毕业总复习课《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苏教版),主要复习直线、射线、线段、角、三角形等一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知识。教师课前先让学生自主复习,课上呈现相同内容的不同整理,展示了不同的复习方法带来的不同效果,通  相似文献   

13.
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就必须让学生直接面对各种现实问题,让每个学生经历将来会成为他们的真正问题的情境。笔者认为,总复习课不应简单地再现与机械地重复,而应把学生以前分散学习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串成一条、连成一片,构建知识网络。下面以《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为例谈谈怎样进行总复习教学。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任务是把小学数学中学过的平面图形集中整理复习,让学生掌握各种平面图形及其性质,以及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掌握各种图形的直观形象,形成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比较、分类、抽象、概括能力,为升入中学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学生情况学生对小学阶段的平面图形还是比较熟悉,即使不复习,他们也能够说出点“道道”来,但学生对  相似文献   

15.
“图形之间的关系”是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的教学内容。是教材安排的“图形的认识”总复习的第一课时。复习课的主要目标是理清知识脉络、查漏补缺、拓展提升,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网络。但目前很多复习课存在着“简单重复”“整理形式化”“满堂灌”等现象,更多的是“炒冷饭”或“大杂烩”,有的甚至是“题海战术”。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不断思考着以下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知识,提高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如何让复习课有“新感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图形之间的关系”的教学价值和目标定位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在平面图形知识复习中,概念、公式较多,学生容易打混。采用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的办法,可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内容的复习方法简介如下。一观察图形,整理有关概念1.看图答问。出示三角形、各种特殊四边形和圆等几何图形,要学生分别答出它们的名称。2.看图填表。教师印发下表给学生,要他们观察、填空。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回忆—应用—整理”的模式开展“平面图形的认识”的复习,在授课过程中出示多元化素材,学生有很大的自主权,可边复习知识边应用检验巩固知识。通过这样的复习,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深化,复习方法和经验也得到了积累,真正实现了知识巩固与方法掌握同行。  相似文献   

18.
数学知识源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实践。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就必须让学生面临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问题,让他们直接面对各种现实问题,让每个学生经历将来会成为他们的真正问题的情境。总复习课不应简单地再现与机械地重复,应该把学生以前分散学习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构建知识网络。下面以“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为例谈谈怎样进行总复习。  相似文献   

19.
《平面图形的测量(整理和复习)》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单元空间与图形部分中关于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的第二课时。关于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这部分内容,教材共编写了四个例题。从纵向看,它们是按照平面图形——立体图形来编排的:从横向看,它们又都可以归结为图形特征的认识和图形周长、面积、体积的测量与计算两个方面的内容。这节课,学  相似文献   

20.
一、激趣引入 师:老师请大家欣赏一段录相。看看你能不能在闪动的画面中发现我们曾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大家可以边看边说出你的发现。 (师放录相,学生边观察画面边说自己的发现) 师:谁来谈谈你的发现。 生1:我发现了正方形、三角形。 生2:我发现了长方形、梯形、圆形。 生3:还有平行四边形。 (师根据学生的口述,在黑板上贴出六种平面图形,见附板书〈一〉) 师:今天,就请大家一起来整理和复习六年来我们所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有关知识。 (板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师:哪位同学愿意到黑板前来,选一个平面图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