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听、说能力的培养融入对话教学,让学生在对话中仔细地聆听,并大胆地表达。这样,阅读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听、说、读三方面的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在日后的习作中有着较好的写作思路。那如何引导学生对话呢?一、通过品读对话,理解文本语言在文本中,语言总是细腻的、有味道的。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细细品读,在品读中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品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用提示关键词、关键语句以及关键段落的形式来让学生对文本中进行品读。品读,不仅是内容上的品读,更是对语言文字的品读。如,在教学《木兰从军》一课时,教师与学生展开了如下品读,深入了解文本的语言。  相似文献   

2.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十分强调引导学生品读。通过品读,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感受文本蕴含的意韵。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伺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有效品读呢?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指出: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应当承担起细品文本、与文本对话的重任,等有所收获后,才能在课堂上高效地与学生对话,并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本文从抓文题、抓文眼、抓角度、抓线索、抓顺序、抓细节、抓"闲笔"等角度阐述了文本品读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黄莹 《广西教育》2011,(16):47-47
品读是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感悟文本意韵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关键词、重点句、精彩段进行品读、赏析,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  相似文献   

5.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品读文本,通过品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逐步提高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6.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十分强调引导学生品读.通过品读,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感受文本蕴含的意韵.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有效品读呢? 一、个性化品读——彰显学生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确实,学生是带着自己的思想走入文本的,在阅读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品读,这样才能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品读文章,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阅读思维与情感和文本、作者进行充分地对话,使他们能深入文本进行体验与感悟,对语言文字有独特的见解,从而形成富有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促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充分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对话体文本的学习要重点关注。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合理地引导学生对对话体文本进行学习,陶冶学生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对话体文本可从以下几点进行教学:重视对话,在概括中关照;品读对话,在感悟中提升;续写对话,在读写中运用。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生语感的发展。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指导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细读慢品,走进文本。然而,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有的教师在片面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指导下,放手让学生阅读,不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造成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浅尝辄止,品读变成了粗读,读不出文章的深度,读不出文章的美味。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以此促进学生语感能力的形成小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一个感悟、交流文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的途径,而品读是其中最为有效的一条。因为品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通过品读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的语言、意境和情感,从而实现与文本的高效对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品读,因为品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通过品读,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文本语言的特性和蕴含的意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已经在课堂上广泛地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品读,但是,如何提高小学生文本品读的实效却成了一个瓶颈问题。在一些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品读却停留在表面现象,没有深入下去。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品读十分重要,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对在比较品读中内化语言,在悉心品读中赏析语言,在揣摩品读中感受形象,在个性品读中走入意境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3.
何伟俊 《云南教育》2008,(11):20-2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学生、教师、文本这三者中,教师应先有自己和文本对话的心得和收获,才能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并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提供必要的帮助。当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学生也会有自己和文本对话的独特理解,这样的理解也会给教师以启发。但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感悟文本,而感悟文本就要唤醒学生对文本的情感。因此,要品读文字,理解情感,填补空白,让学生走进语言文字,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15.
解读文本,是和作者的一种间接对话。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的对话,继而在对话的基础上走出文本,实现对文本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是学生能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与作者、与编者、与老师展开对话。然而,由于学生对文本的陌生感及学生知识储备、人生阅历的局限,上述多重对话很难有效展开,激发兴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走入文本的必须手段。  相似文献   

17.
数学文本是人类“生命·实践”活动的智慧结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儿童与文本展开积极对话,让儿童从文本中获取数学信息.激发学生对话文本的心理需求,提供学生对话文本的有效载体,形成学生对话文本的隐性技能,呵护学生对话文本的宝贵成果.通过对话文本,让学生的视界走向澄明、内心获得敞亮.  相似文献   

18.
在现实课堂中,有很多同学不会多方面地与文本对话,有时教师为了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以自己的分析来牵引学生的阅读。教师采用各种策略引导学生学会与文本对话,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李霞 《考试周刊》2013,(83):36-36
文本品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走进作品、积累语言、掌握文章结构、感悟作品韵味的重要过程。纵观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收录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名家作品.它是引导学生积淀语言的重要载体.教师如何抓住不同作品的特点,有效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文本感知、感悟,从而获得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呢?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裘永丰 《考试周刊》2009,(48):61-62
由于重词句串讲,轻文本感悟,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正日益陷入困境。本文作者尝试通过反复诵读、研读、品读来有效实施文言文细读中的生本对话,真正让学生能亲近文本,走进文本,从而提高广大初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