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案     
【教学目标】 1.用恰当的感情读好人物的动作。 2.抓住关键的词句品读、感悟人鸟情深。  相似文献   

2.
一、如何"读文悟道"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才能达到读文悟道之境界。读出情。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要反复诵读。正如古人所云:"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认识和理解‘(失魂落魄、震耳酚’聋、龟裂”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慈母情深”。【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慈母情深”。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就中学生而言,是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的.鉴于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靠给学生"加压"来进行,而是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己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产生学习的推动力.欲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要联系数学知识,抓住"热点、活点、趣点",正确引导,"点穴"到位,挖掘、开发教学知识的趣源,在教学中实施"趣教",通过创造性的劳动,营造和谐、宽松、情深趣浓、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使教  相似文献   

5.
一、抓住题眼,导入新课 课前板书课题,并播放背景音乐《母亲》。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慈母情深》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师:读到慈母,老师想起一幅画,一位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补衣服,由此你们想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6.
<正>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提出了惊世骇俗的"虫洞"理论,大意是在我们现世的时空里,有一个特殊之处——"虫洞",由此进入,可以实现古今穿越。霍金的"虫洞"理论给我启发:文本也有一个特殊之处,也即所谓的"虫洞",我把它叫做"语根",文本之根,很形象,很有诱惑力;或者把它叫作"情润处",也即文本情深意润处;事实上,文本的"虫洞"即是我们平常说的"文眼""词眼""诗眼"。唯有苦读文本,方能抓住文之根本,进入文本深处,品幽探微,涵咏文本性灵,领略无限风光,实现精神"穿越"。  相似文献   

7.
宗尧 《初中生辅导》2008,(26):12-14
自古以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熟悉的是"文人相轻",少有人知道其实中国文人也是"相亲"的。在唐代文坛上,"元白"并称,元稹、白居易患难情深,堪为"文人相亲"的  相似文献   

8.
一碗情深     
<正>“啊,真香!”我刚放下笔,一股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香味扑鼻而来。我忍不住深吸口气,一转身,看见妈妈端着一碗面,笑眯眯地说:“宝贝,趁热吃,这是你最喜欢吃的‘一碗情深’沙茶面。”我接过碗,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写作业的疲劳一扫而光。在角美同安街藏着一家沙茶面店——一碗情深,那是我们一家的最爱。每当爸爸妈妈放假时,我们一家三口就会一起来这家店吃沙茶面。  相似文献   

9.
<正>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收录了泰戈尔的《金色花》。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诗似乎不存在解读的难点,更谈不上解读的盲区,"母子情深""孩子俏皮""母亲牵挂"……寥寥数语就能把文本主旨言尽,似乎再无可言。倘若泰戈尔的这篇《金色花》仅仅被解读为"母子情深",其"美感"必将大打折扣。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如果不能有更深入的解读,那就只能围  相似文献   

10.
结合花间派词人韦庄名篇《菩萨蛮(其二)》,从词眼着手,抓住作者的情感对意象进行解读,然后逐层分析其特点鲜明的表现手法,最后把意象特征和表现手法统一到词人含蓄的情感之中,形成一种回环照应的鉴赏结构,再度表现韦庄情深语秀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八. 教学目标: 1.懂得抓住"动作、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环境"等的描写来写好活动,初步学习抓住细节写具体. 2.学习修改作文. 3.感受残疾人生活的艰辛,体会眼睛的重要.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新课标的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僵化的数学思维,就要求教师联系数学知识,抓住热点、活点、趣点,正确引导,挖掘开发教学知识的趣源,在教学中通过创造性的劳动,营造和谐宽松、情深趣浓、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课堂氛围,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达到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刘斌 《现代语文》2013,(3):34-35
作为孙犁多篇怀人之作中唯一写给亡妻的作品,《亡人逸事》集中体现了他个人的创作风格:言淡情深,传神写照。笔者认为,细细品读这篇作品,对读者管窥并认识孙犁的散文艺术是有很大帮助的:一、言淡情深的叙事艺术众所周知,孙犁从妻子身上所获得的创作灵感,是其创作的"第二源泉"。作家早就把她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品性气质写进早期的小说里了,他也因此成为现当代文学史上写妇女形象的大家。妻子的形象及素材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上,我们会经常发现这样的"教给方法"的课堂片段:如一位老师在上《慈母情深》时,确立了这样一个教学目标:"以‘发现母亲’为线索展开阅读,重点品读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片段,在体会作者表达的同时感悟慈母情深",应该说这一目标的指向性相当明确,即在体会与学习写作方法的同时领悟思想感情。接下来的教学中,他让学生找出了描写环境的几个句子,然后让学生读一读。之后问:"这里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学生们基本上是围绕  相似文献   

15.
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的教师,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在有限的课堂里,抓住教学中关键的一"点"来发挥,往往就是抓住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最佳时机,抓住了这一"点",就可以推及其余,使学生主动、轻松、愉悦地接受知识,使他们成为真正会学习、会创造的人。以下是我对一堂不成功的公开课的一点思考。我曾执教一堂校际公开课《来画虫》,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做了大量的准备,搜集了很多昆虫的图片,绘制了精美的范图,还制作了漂亮的课件。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欣赏了大量的昆虫和大师的作品,讲解了作品的构图方  相似文献   

16.
<正>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语文重中之重应该是阅读,特别要重视课文阅读。怎么抓住阅读教学的时机呢,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本人做了以下的尝试。一、抓住课堂从学会生字,理解字义,到学会朗读,一步一步地走进阅读,学会从课文中去学习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一)充分利用"板书"《东方之珠》这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赞美了这颗无比璀璨  相似文献   

17.
【故事一】照搬名师的教案怎么就上不出效果来A老师从网络上下载了王崧舟老师的《慈母情深》教学实录,“最初读王老师的课堂实录就感动得流泪!我要为我的学生上一节同样的课,让这些小皇帝、小公主们感受母爱的伟大并知道感恩紊情。”A老师信心满满地在其所教班级——四年级上《慈母情深》,此时正好母亲节快到了。  相似文献   

18.
正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有些同学在解题时,因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分析解题而苦恼。这里向同学们介绍一种方法:抓住题目中"谁比谁"这个关键句,再确定谁是单位"1"的量(一般紧接着关键句中"是、比、相当于"这些关键词后的一个量就是单位"1"的量),具体解题思路可分为以下三步:第一步,抓住题中"谁比谁"这个关键句。第二步,找准"谁"是单位"1"的量,分  相似文献   

19.
【案例呈现】《慈母情深》(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学片段:师: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师:作者为什么要写母亲的眼神?作者为什么要写母亲的动作?……师:用这种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的母亲,你们会写吗?你要写些什么?【案例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关于这类指向写作方法的提问比比皆是。上述案例中,教师的提问指向性很明确,就是要让学生明白作者在写母亲时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  相似文献   

20.
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情感型"的课文,如人教版中的《再见了,亲人》《桥》《十里长街送总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伯牙绝弦》《狼牙山五壮士》等。这类课文常常在写人叙事的过程中渗透了浓烈的情感,给学生以丰富的、多层面的情感熏陶。教学这类课文,教者多以情感为主线,或烘托,或铺垫,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