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汉字是中国文化跨越千年历史而能够流传至今的重要的物质载体,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不同的时代,社会用字不时出现某些不规范的现象,但因为汉字本身有其  相似文献   

2.
高洪秋 《科学中国人》2014,(4S):168-168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作为一名中国人,是世界唯一一个使用汉字的民族。所以,人人都应该写出一手漂亮字,以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本着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对社会负责的精神,作为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书写基本功的训练,其意义是是十分深远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围城》的介绍,分析了儒家“和谐”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讲述了“仁”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其实质和基本内容就是“爱”,它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以及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等有着深刻的影响。透过小说《围城》所反映的当时社会现象和人物活动,阐述了中国文化特点,从反面映射出在民族文化遭受破坏,缺少规范思想和行为的伦理道德社会中,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实现个人理想将变得虚无缥缈。指出了“文化”在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中国文化培养与发展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汉字,作为世界上迄今为止仍在使用的独一无二的表意体系的语素文字,其所特有的音义结合的形体结构和生动形象的造字机制,承载着中国历史文化的丰富信息。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本身就凝聚着传统文化的意蕴。而形声字作为所占比例最大的一种汉字类型,它的创造、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也是值得探究的。本文将以部分形声字与中国姓氏文化、祭祀文化和古代服饰文化之间的关系为例,对此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5.
肖焕中 《世界发明》2010,(12):52-53
观音章画廊街已确立了“汉字文化圈的艺术主张”的大文化方向,立足于本土文化沃土,以汉字文化圈领导者的魄力,国际化的视野,以前瞻的产业观和唯美原创的艺术观,努力打造着可以比肩国际同业的中国主流艺术品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6.
汉字是中国特有的文字形式,因具有寓意性和象征性等特点,使其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对闽西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的实地考察,探讨了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中汉字装饰的基本形式和特征,并对具体实例进行了分析。概括了培田古民居中汉字装饰的作用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郭扬  王玉莲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2):148-149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已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对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深入到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并对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发展产生影响。介绍了企业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因、现状、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并用SWOT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企业文化中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学及比较文化学的角度 ,梁漱溟先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特殊现象归因于中国社会的伦理性质 ,继而把中国社会的伦理性质归因于由理性早启而导致的好折中调和的人生意欲。他对中国社会的伦理性质及中国文化的特殊性所作的分析 ,充分表现出他准确的洞察力及独到的见解。其学术兴趣与中西文化的冲突融合紧密相关 ,今虽世易时移 ,但研究中西文化之冲突与融合的必要性与紧迫感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9.
李立 《科教文汇》2010,(11):160-160,202
流行歌曲是中国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大众文化样式,其存在与旺盛的发展势头如火如荼。在一段时间里,主流音乐界对流行音乐的研究还很不充分。笔者就王思琦著《中国当代城市流行音乐——音乐与社会文化环境互动研究》一书发表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考察清官文化存在的必然性,并分析了清官的人格特点,强调行为是社会结构或社会後规范的产物,个人的能动性又会反过来影响其行为.文中一方面肯定了清官文化在封建社会存在的价值,另一方面也看到了当代中国有其存在的基础,试图沟通古与今,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历史文化,解决民众生活中真正需要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流行歌曲是中国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大众文化样式,其存在与旺盛的发展势头如火如荼。在一段时间里,主流音乐界对流行音乐的研究还很不充分。笔者就王思琦著《中国当代城市流行音乐——音乐与社会文化环境互动研究》一书发表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12.
教师将汉字文化引进古汉语教学,提取古汉语课程中的汉字知识,促使古汉语教学与汉字文化教学互相融合,相辅相成,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古汉语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古汉语中的汉字知识,深化学生对古汉语和汉字文化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分别从古汉语常用汉字、汉字字形结构及汉字人文蕴意这三个角度出发,深入探究如何寓汉字文化于古汉语教学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13.
王莉 《科教文汇》2020,(1):57-58
教师将汉字文化引进古汉语教学,提取古汉语课程中的汉字知识,促使古汉语教学与汉字文化教学互相融合,相辅相成,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古汉语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古汉语中的汉字知识,深化学生对古汉语和汉字文化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分别从古汉语常用汉字、汉字字形结构及汉字人文蕴意这三个角度出发,深入探究如何寓汉字文化于古汉语教学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14.
在设计多元化的今天,中国平面设计要想融入国际现代平面设计大舞台,更好地与各国设计界进行交流、沟通,就必须在加快熟悉国际通用的设计语言的同时,深度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并对两者进行有益的结合和补充。(什么是传统文化?人类昨天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对于今天而言,是传统文化,今天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对明天而言,也是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符合当代平面设计的审美标准,从而对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推动中国整体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5.
邱唐 《科教文汇》2013,(19):5-6,9
我国目前对外汉语教学内容设置上存在一定的误区,不应过分强调拼音教学,而应该坚持"字本位"理论,先教授学生识读汉字,再将拼音作为一种学习辅助工具讲授;应重视中国文化常识课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摒除厚今薄古之风,去除当下不合理的"中国近现代史"课程设置,增加"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化史"等课程。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对外汉语教学内容设置上存在一定的误区,不应过分强调拼音教学,而应该坚持"字本位"理论,先教授学生识读汉字,再将拼音作为一种学习辅助工具讲授;应重视中国文化常识课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摒除厚今薄古之风,去除当下不合理的"中国近现代史"课程设置,增加"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化史"等课程。  相似文献   

17.
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力,在创新体制、教育投入以及科技发展等传统因素之外,国家所处的宏观文化环境对国家创新能力的滋养也不容忽视.本文结合Hofstede的文化价值观与社会文化规范的"松—紧"两组文化环境的评价标准分析文化环境对国家创新的影响,并对中国的文化特点进行分析.提出推动国家创新应当顺应与利用其所处的宏观文化环境,因地制宜地提出与宏观文化环境相契合的国家创新政策,利用文化优势提升国家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纵观古今,深谙历史的人都明白日本文化之本源,很大程度上是从中华民族文化精髓演变而来。自秦时徐福出海至琉球国,再到三国时王经于日本传教,后至五胡乱华时期大量工匠东渡重洋,远赴日本劳务,使之日本文化在绳文时代进步迅速。这一时期在日本兴起的汉礼,至今仍可在日本文化传统中得以体现。时至唐朝末年,通过长期不断的学习、吸纳中国文化与传统,日本发明了自有文字——平假名、片假名,即由汉字草书及部首组成的日本早期文字。在这一时期进入日语的汉字词,多追随古代汉语的原意沿用至今。由此,可以说日语中的汉字词基本上都是从中国古代汉语中借鉴而去,日语与汉语虽各自分属于不同的语系,但两国语言中的汉字词如上所述,根本就是同宗且同源的。然而,随着中国部分汉字的古释义于现代汉语领域中逐渐被弱化或淘汰,日语初学者若用现代汉语的释义去学习、或是猜测,武断地望文生义,恐将造成误用之果。本文通过考察中国古文字的诞生与变迁史,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中日古文字的演变情况,分析了日本对传入中国汉字的吸收与再创造,并基于此展开了对日语汉字与中国汉字词义关联互译的探讨,以期对日语语言学习与文字领域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9.
马璇 《科教文汇》2010,(5):15-16
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伦理道德型文化,它蕴含着内容丰富的伦理道德传统,其思想对后世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新的形势下,立足现实,正确对待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精华思想,有利于我们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姚敬  王岚 《科技广场》2007,(10):161-16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深层次问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可以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引导弱势学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培养其适应社会生存发展的优良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