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历代词人次韵辛弃疾词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全宋词》、《全金元词》、《全明词》、《全清词》(顺康卷)等历代词总集的检索与统计,我们获取了从南宋中后期至清康熙朝约500多年间历代词人次韵追和稼轩词的作品数据,共计有135位词人创作出384首次韵词,涉及稼轩词凡50调共103首作品。宋代以15人28首作品,拉开了次韵稼轩词的绚丽序幕;在金元只有1人2首次韵词的低潮之后,明代则以31人97首的数量将次韵稼轩词的创作推上个一个小高潮;清代顺、康两朝更是蔚为壮观,共有88人创作次韵稼轩词凡257首。通过对历代词人次韵稼轩词的定量分析,我们不仅对稼轩词的名篇杰作在历代的传播接受情况获得了一个新视角的体认,而且也得以进一步确证了辛稼轩在词学发展史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及其不朽地位。  相似文献   

2.
在被历代词人追和次韵的宋词经典名篇中,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以被115人次韵达258首的数量高居榜首,有力地凸出和印证了这一宋词经典第一名篇对历代词人的创作所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力。作品统计和定量分析显示,南宋以13人22首为历代次韵"赤壁词"拉开了雄壮的序幕;金元二代7人10首,略显沉寂;至明代,48人共152首将次韵"赤壁词"的创作推向高潮;清代顺、康两朝,则以47人74首的数量继续保持着次韵"赤壁词"的良好发展态势。从参与创作的作者来看,既有大量仅作一两首次韵词的普通作者,也有不少像辛弃疾、刘辰翁、夏言、陆深、陈维崧、董元恺、曹亮武等次韵数量较多的著名词人。  相似文献   

3.
宋代是一个"以文字为诗"的全新时代。集句诗、八音歌等杂体诗以及次韵等诗学游戏在宋代达到了高潮。在宋人开拓的诗戏疆域之内,明清文人进一步拓展并超越了宋人的某些成就,尤其在集句与戏曲的融合、八音体的双重限定与次韵形式的发展方面,表现出明清文人对演绎汉字诗意组合极致的强烈兴趣和高超能力。  相似文献   

4.
《碧鸡漫志》作为宋代第一部系统的词学著作,在探讨词的起源时独树一帜,意义深远。在文学批评方法上,继承借鉴古人知人论世和分派列品的做法。这种批评方法为继承者所效仿,给后人开拓了道路。  相似文献   

5.
在苏轼词中,杨花、梅花、落花是常见的审美意象,这种意象的艺术魅力,与其说是生活的写照,不如说真实地寄托了苏轼的人生理想,再现了他的人格和精神。一、杨花意象:缠绵又无尽的哀思细观苏轼词作,杨花是他寄托情感的重要意象之一。让我们以他的经典作品《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为例细细品味: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梦随风  相似文献   

6.
题画文学主要是以绘画作品和绘画活动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包含题画(咏画)诗、词、文、赋,画赞(颂)、画序、画记、画跋、款识等体式。近20年来,宋代题画词开始进入学者的视野。宋代题画词的审美特征表现为词中有画、缘画生境、境外心音和三种渐进而交错的心境类型及代表题材:孤芳逸韵型(墨梅兰词)、与物为友型(墨水仙词)、寓物为乐型(墨葡萄词),这是由这种文学样式的特殊性和词人心态所决定的。宋代题画词的特征具有多元性和变异性,其审美特征不是统一的,应有差异和变化。  相似文献   

7.
宋代军旅词中精品比例较高,但军旅词在《全宋词》中仅存124首。宋代军旅词未能蓬勃壮大,主要是受几个因素的制约。宋代诗酒宴乐的整体社会氛围与军旅词悲壮激昂、“不与艳词同科”的创作性质相抵触;理学排斥情感和雅词对词体清雅平淡的追求,与军旅词情感充沛的性质相龃龉;军旅词体创作对创作主体文化修养与见识胸襟的要求,限制了创作者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从传播学的新视角研究宋代女性词,发现宋代女性词的传播与接受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互动关系,从传播方式上看,因传播媒介的不同可分为三种传播范式:书面文字传播、合乐歌唱传播、题写刻录传播。在接受类型上,宋代女性词在传播过程中,因传播方式、传播对象、传播目的、传播环境等不同因素,形成的接受差异主要可归纳为三种:休闲娱乐型接受、审美鉴赏型接受和情感认同型接受。同时,各种传播范式和接受类型之间又存在复合交叉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宋代题画词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题画词是指为特定的画面而题跋,咏叹或唱和的词,可分为自题词、他题词、跋画词、咏画词及同题画相关的唱和词五种。宋代约有题画词人60余家,题画词作160多首。从题材内容上而言,宋代题画词主要可以分为题人物画词、题山水画词和题花鸟画词三大类。宋代题画词的兴起、发展乃至繁荣是宋代尚文重画的社会风气,词由应歌向纯文学演进和题画诗文等因素交错渗透影响的结果。探讨宋代题画词的融通与开拓,有利于加深和丰富我们对宋词乃至宋代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程垓在《摸鱼儿》一词中以男子做闺音,反映出了宋代社会被束缚于闺阁之中的女性的忧愁心态。而王琼瑶,清代的女性诗人,在《次韵早秋杂兴》一诗里也写出了自己的生活与情感,但所表现出来的女性的心态与《摸鱼儿》中截然不同。论文分析了两个作品所反映出的庭院女性的不同,并从社会思想、家庭教育、女性自我意识觉醒三方面分析了清代庭院女性心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苏轼超高绝逸的过人才华、旷达豪迈的磊落气质使他的词呈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面貌,汪洋恣肆,清劲雄放。因而也得到了两种极端的评价,"落笔绝尘"的赞赏与"句读不葺之诗"的不满。词源于诗歌,随乐而制,故其节奏和音韵上都有严格要求。作为各体均通的文学巨擘,苏轼的词居然不协音律,而成了"句读不葺之诗",实在匪夷所思。词的音律无外乎是押韵和平仄,故我们从这两方面入手,对苏词进行全面的考察,用事实和数字证明,苏词并非不协音律者,即便是为数不多的不协律之词都有其特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宋词的研究多从文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作品的意境或写景抒情的创作手法等,少有语言学的视角。在当今跨学科视野优势日益显著的背景下,对于同一材料的不同视角的观察往往显示出独有的新意。我国古典韵文中对于颜色词的使用非常丰富,宋词尤甚。文章结合具体实例,对颜色词在宋词中表现出的审美功能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对比,对不同颜色词所体现出的语用特征进行了细致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词作为合乐而歌的韵文,倚声而作是其本色。用字用韵都须符合音乐的节拍及唱腔的要求,可歌性是词家严守之道。随着词的发展,优秀作品不断出现,曲体元素又逐渐失传,词与"曲"疏离。以前人词作为本,倚式而作渐成主流。但倚式中并不失倚声痕迹。与此同时,"依律"之势渐起。二者璀璨共生,推动了词及音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姜夔作为南宋格律词派的杰出代表,其词音律和谐精密,词句雅正工丽,词风清空峭拔。“清空”、“骚雅”是历来批评姜夔艺术风格之定论。从姜词色彩词语运用这一角度可以分析其清空骚雅的艺术特质,从姜夔生活的时代及身世背景等可以探究造成其词清空骚雅的艺术成因。  相似文献   

15.
陈铎作为明代著名散曲作家受到学界广泛关注,然而其词集《草堂余意》却并未引起足够重视。《草堂余意》乃陈铎追和《草堂诗余》之作,陈铎所和很有可能是离他生活时代较近的成化十六年刻本。词论家对陈铎和作褒贬不一,陈霆讥其为村妇斗美毛施,况周颐则称其词全明不能有二。陈铎追和之作可分为和意与不和意两类:和意之作虽然佳句不少,但在布局、用典、句法等方面与原作差距较明显;不和意之作词风超澹疏宕,凸显出陈铎风流潇洒、淡泊名利的才子形象,堪称明词中的佳构。  相似文献   

16.
关于苏轼的词风,历来说法不一。但从古至今,很多学者皆认为苏轼是豪放派词人。其实问题并非那么简单,本文从苏轼对词的认识着手,系统地分析了苏轼的豪放词、婉约词,从而得出苏轼是多种词风兼具的词人,以求人们对苏轼的词有一个全面的、崭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宋词小序蔚为大观,内容、形式丰富多彩;既是理解词作的钥匙,又有词学研究、词人研究的资料价值和艺术鉴赏的审美价值。纵览宋词小序,可以看到宋词典雅化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8.
近二十年来,歌妓对词的创作和传播的作用越来越被广大研究者所重视。为探究歌妓对词坛的作用,以宋词为例从四个方面:歌妓的演唱、歌妓与词人之间的关系、歌妓的词作和歌妓本身的音乐素养来展现歌妓这一阶层的女性魅力。表现歌妓与宋词之间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歌妓对词坛所产生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穷尽分析宋代江浙诗人用韵的基础上,考察宋代江浙诗人用韵中不同韵尾阳声韵部跨部通押的特殊用韵。这些特殊用韵共计862例,包括:真文与庚青通押,真文与侵寻通押,庚青与侵寻通押,真文、庚青与侵寻通押,寒先与监廉通押,江阳分别与寒先、监廉通押,真文分别与东钟、江阳通押,寒先分别与庚青、东钟通押,侵寻分别与东钟、江阳通押。有些特殊用韵揭示出与宋代通语不同的江浙方音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