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上海档案工作》2009,(8):32-32
张恺在《档案与建设》第4期撰文就口述档案信息质量的评价进行了论述。首先作者对口述档案进行了定义。口述档案是直接由口述方式形成的档案,包括口述人对自己曾亲历、亲闻、亲见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对自己和周围重要人物的直接口述而成的对现在和未来有重大凭证参考研究价值的原始文件材料。口述档案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社会价值,对档案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口述史成果是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于口述史的研究,可以透过受访者的回忆,了解其个人经历和社会历史事件,重建过去的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传承人口述史,是当前非遗保护研究极为关键的问题。它是传承人个人生活史、技艺史的自我剖析和表达,也是社会记忆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拟从“非遗”传承人口述史的文本出发,将视角集中在“非遗”传承人口述史的文化意义方面,探讨他们的“个人记忆”如何阐释社会“文化记忆”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3.
口述史本来是历史研究的一个分支。随着口述史的发展,学者们发现它具有跨学科性质,就开始应用在人类学、社会学以及民俗学研究上。作为历史研究的口述史追求"历史真相",作为"方法"的口述史主要关注普通人对历史及历史事件的经历与记忆,从而揭示历史及其事件背后的社会意义。因此,作为"方法"的口述史更着重个人的"主观性事实",而不是阐明"客观事实"。另外,口述史的"田野"所指的是,不仅是具体调查地点,而是在受访者的人生经历与记忆背后的历史与社会背景。采访者与受访者建好关系才能够在"田野"上进行访谈。现代民俗学关注当下的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上的生活观念,这一点与口述史所关注的个人经历与记忆之间有所共同之处。口述史方法给现代民俗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在研究领域上开拓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数字时代,人人都是历史的见证者与参与者,人人也是记忆的书写者与记录者。华侨口述档案作为华侨名人与历史研究的有力补充,存在数字素养不足、记忆观缺位等问题,可以从技术与理念两方面着手解决。通过创建“AI+访谈”模式、借助“AI+转录”技术,绘制华侨人物事件关联网、建立华侨共建共享云平台,发展和改善华侨口述档案收集工作。  相似文献   

5.
大学图书馆肩负着传承人类文明的神圣使命,对相关口述历史展开研究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以往对于大学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偏重于具体某一点深入挖掘探究,而对于大学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的内容缺少宏观、系统的论述,文章着重分析大学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校史、馆史和地方史,既包括以学校历史为中心的事件、人物等狭义内涵,还包括文化传承、地方文献、非物质遗产等广义范畴。  相似文献   

6.
主题是口述档案资源建设的方向,对口述档案资源建设成效具有决定性意义。文章通过网络调研法和内容分析法,发现我国口述档案资源建设围绕“人物、机构、地区、特定事件”四大主题类别展开,存在社会贡献人物多于社会边缘人员、地区特色建构优于文化资源共建、历史沿革梳理胜于职能经验保护、历史事件挖掘重于时代发展跟随等不足。基于此,文章提出从主题设计、组织管理和信息技术三方面加强口述档案资源建设选题规划。  相似文献   

7.
高校图书馆史的著述中虽不乏精品,但研究数量和编撰方法都有待提升。将口述历史的研究方法引入到高校图书馆史的编撰和研究中,可以开拓馆史研究的新途径。本文分析了应用口述历史的方法进行高校图书馆史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史研究中口述历史实践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8.
口述史是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或由此形成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学科分支。口述史资料是对各种文献资料的必要补充。常常会出现“纵使有千言万语的文字记录,也抵不上简短的一刻钟录音,短短的一小段录像。”的实际效果。近年来,青岛市崂山区档案局馆在开发、利用档案资源的过程中,发现了口述资料的重要价值,积极开展了口述史调查、研究工作,建立了口述史资料的专门档案。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类型和研究取向,口述史除具备质的研究范式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一些自己的独立特征.在传播学研究中运用口述史是口述史跨学科性的一种体现,口述史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理念不仅为传播学研究提供新的路径,丰富传播学研究的纬度,且为传播学研究带来新的研究理念,对传播学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本文所称的口述史,是指对口述过程采用电子设备进行记录、并对口述的内容进行整理、研究而形成的一种史学研究方法。20世纪80年代后,口述史在中国学界大规模兴起,并随着校史研究方式的多元化,逐步在校史研究领域广泛应用。口述史方法优势是什么?在校史研究领域中应用口述史方法需要注意哪几个问题?本文进行粗浅探析。一、口述史研究方法的优势简析1、较好地提高历史的真实性历史最可贵的是真实。口述资料与文献资料一样具有史料价值。口述史由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和亲历者自己来述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口述历史工作著作权保护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述史料是根据个人亲身经历或见闻而口传或笔记的材料.口述资料逐渐成为图书馆馆藏的重要部分,口述历史工作正在成为图书馆的一项主要工作,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现实问题.本文阐述了图书馆口述历史工作过程中因署名权、归属权、合理使用与侵权的争议而形成的著作权问题,分析了产生争议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指出图书馆口述历史工作应重视研究知识权利保护所引起的冲突,不断降低著作权风险,以应对发展变化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环境.参考文献13.  相似文献   

12.
论文对我国口述历史法律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对口述历史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法律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主要包括计划、执行、整理、发布和利用阶段所涉及到的具体法律问题.最后,提出口述历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法律问题,以及规避侵权的一些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口述历史工作的开展需要多方面要素的支持,这些要素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理论与现实条件。口述历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需要系统理论的指导,需要雄厚的资金作为后盾,需要具备一定专业修养、心理素养和社会影响力的采访人承担采访任务等。对于我国大多数图书馆而言,这些重要要素基本上都不具备,因此我国图书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适宜开展口述历史工作。  相似文献   

14.
林林 《档案学研究》2015,29(1):76-79
口述校史档案是学校历史发展的重要记录,具有广泛的利用价值。由于我国高校口述校史工作起步较晚,且理论与实践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研究口述校史档案的征集原则和策略,逐步建立起口述校史档案工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认识与行动:再论口述历史档案资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在对口述档案认识予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将"口述档案"改称为"口述历史档案"的学术见解。通过对档案界口述历史档案资源建设行动的梳理,提出了口述历史档案访谈制作、对已有口述历史档案收集及资源整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口述历史:国家图书馆关注的新领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口述史使千百万的普通民众得以参与历史的创作,给历史提供更加多元的视角、更加宽广的空间。口述史的实践使学术和民众相通,学者和百姓交流,这是一个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口述历史逐渐成为图书馆和档案馆馆藏的重要部分,国家图书馆收藏口述史资料既是对口述史工作的推动,也为国家图书馆履行保存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职责补充重要的资源。  相似文献   

17.
李慧波  王玥  尹柯柯 《晋图学刊》2021,(1):14-19,31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图书馆口述史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均取得发展。记忆的回归、生长的有机体、多元文化服务的理论;积极保存、科学处理、活用益人的实践理念;预防法律争端、权利保护优先的法律伦理原则等促成了图书馆口述史的发展。但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成果数量、资源公开等方面还存在问题。未来的图书馆口述资料建设应从理论联系实际、多机构联合构建馆藏网络体系、线上线下服务多措并举、建立图书馆口述史智库体系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8.
王琳 《档案学研究》2019,33(4):84-90
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创伤,而关于大屠杀见证者的口述历史是否可以纳入历史书写中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史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认为,口述历史不仅可以对文献史料进行翔实的补充和细致的阐述,同时更具备完整性和生动性,因而应该成为大屠杀历史书写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口述历史还可以最大程度地还原大屠杀的真相,并帮助人们从关注单纯的历史事件转向关注见证者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