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次听郭学萍的课是参加"大家语文"博客网友会。那次,她执教了一节"学写儿童诗"。多媒体屏幕上,雪花飞舞,流光溢彩。悠悠的乐曲声中,她且行且诵、婷婷款款、娓娓涓涓。天真的孩子们同她一齐走进梦中,走进诗里,走进了冬天  相似文献   

2.
王崧舟 《师道》2014,(11):7-8
“诗意语文不是一个名词,不是说有一个静态的、现成的诗意语文可以供我们去模仿甚至膜拜,没有,根本没有那么一个东西存在。诗意语文只能成为一个动词,一个过程,你不可能得到她、拥有她,你只能在行进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她、观照她,而在这样一个即时即是的过程中,你发现了自己灵魂深处的一些感动、一些悲悯、一些纯真、一些美好。于是,你在成就诗意语文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诗意人生。”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小语界,尤其是在一些青年教师那里,流行着一种提法,名日“诗意语文”。本人对此颇感好奇,便拜读了相关的文章,浏览了一些博客中的论述,读后感到“诗意语文”的一些言论值得讨论、商榷。  相似文献   

4.
刘金华老师的诗歌散文集《晚秋的沉思》,在描写浓郁的乡情、执著的恋情与自觉的责任意识等方面,不仅有“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秀丽,而且清真意浓、诗意沛然。读着它,恍若走进田间与小溪,走进春夏与秋冬,走进她的喜悦、她的痛苦、她的思恋、她的孤独中。一刘金华出生于沂蒙山。她与乡村有了一种特殊的情结,即便现在成了鲁西南的一位乡镇教师,乡村依然是她挥洒诗意的伊甸园。她的许多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文,几乎都是乡间生活原汁原味的再现,再现得了无痕迹,美仑美奂,令你流连忘返,永远难舍那自然赋予人类的“天然杰作”。而作者融铸其…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语文教学中功利、技术和效率至上等(理性)思维的深刻批判和持续反思,走进重建后的新课程,我们欣喜地看到语文教学的百花园中一派诗意盎然。在这里,我们观瞻着人文大旗在猎猎长风中高高飘扬,领略着诗情画意在小桥流水里轻轻荡漾……“语言是人存在的家”,“所有的思都是诗”,语文的诗意之旅,不正是语文的“回家”之旅吗?实现了对人的终极眷顾,实现了对人类文化的深切体认,实现了对人“诗意栖居”的执著向往,语文以前所未有的感性光辉和诗性魅力向人们发出了召唤。  相似文献   

6.
单士兵 《云南教育》2007,(10Z):10-10
随着今年高考语文考试尘埃落定,各地的作文题陆续走进公众视界。今年的高考作文可谓一片“诗意”,比如全国卷的作文题就在讨论“人生,诗意还是失意”。此外,湖南题为“诗意的生活”,江苏题是“怀想天空”,浙江则是“行走在消逝中”,而山东则更迷离,就叫“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相似文献   

7.
郭学萍老师不愧为"诗意语文",先声夺人,在华灯映照的无锡教坛上,写出了一首优美动人的抒情诗、自由诗、现实诗。其教学设计独特——打破常规,长文短上,直奔重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情感美、洒脱美、朴实美。一、抒情  相似文献   

8.
正有一份童心是生命旅途中,绽放在道路旁的那株蔚蓝色的矢车菊、那朵纯洁的百合花、那颗滚动在茶叶上的圆润晶莹的露珠,凝聚着纯真、善良和美丽,既给身边的人带来喜悦,也让自己的课堂诗意盈盈。这份童心的拥有者——郭学萍老师和她的诗意语文带给任何接触过这份"童心"的老师、儿童和我都是满满的幸福!做一个会"魔法"的老师2011年,我来到了鼓楼区第二实验小学,第一周的集体晨会,主席台上走来了一位像诗  相似文献   

9.
《湖北教育》2005,(7):66-68
有这样一句名言:“人,涛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语文,原本就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是一门需要教师在课堂演绎诗意之美的学科。生活中的李伶看上去是那么普通。然而只要走上讲台,她便在课堂上绽放着一位语文教师的美丽,绽放着语文教学的美丽。如果把语文教学比作一眼清泉,李伶便以她的“美丽”让学生生命的激流在课堂上涌动,一路欢歌,携着学生身心的愉悦,奔向“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之河。  相似文献   

10.
2005年7月12日.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教育集团“诗意语文部落”邀请了来自北京、陵西、山东、江苏、福建、新江等地的15住语文教师,举行了一班别开生面的“诗意语文”沙龙。老师们就“诗意语文的溯源与旨归、诗意语文的美学诉求与取向、诗意语文的特性与风格、诗意语文的打断与警觉”等话题.在沙龙上展开自由言说、真诚交流、深度对话。活动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却意犹未尽。现将对话过程记录如下:  相似文献   

11.
诗意是人的文化修养的最高表现形式.诗意是语文教学生命创造的灵魂。语文教学呼唤诗意的陪伴。语文教师亟需诗意的滋养。为了展示诗意语文精彩课堂.建构诗意语文理论体系,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与《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编辑部联合举办全国首届“诗意语文”教学观摩会,本坎活动由杭州市新成功教育研发中心承办.我们热诚欢迎全国各地有志于“诗意语文”探索和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师和研究人员与会观摩、研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2.
晓风残月:新浪“高三家长博客圈”资深成员、新浪博客资深博主,她根据自己陪伴孩子备战高考、帮助孩子成功走进理想大学的切身体会,常年撰写高考咨询、备考交流等方面的博文,受到家长和考生的极大欢迎。  相似文献   

13.
“诗意语文”首先是王崧舟老师提出的。“诗意语文”是借助言语的诗意,领悟、成全、造就人生、人类的诗意.终极目的是指向诗意的人生,人类文化、精神的薪火永续。“诗意语文”有情感性、审美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诗意语文的实施策略是:文化底蕴,堆积语文教师“诗意化”;生命对话,熔铸语文课堂诗意化;文本细读,走向语文教材诗意化;点亮诗心,唤醒教学主体诗意化。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语文教学中功利、技术和效率至上等(理性)思维的深刻批判和持续反思,走进重建后的新课程,我们欣喜地看到语文教学的百花园中一派诗意盎然。在这里,我们观瞻着人文大旗在猎猎长风中高高飘扬,领略着诗情画意在小桥流水里轻轻荡漾……“语言是人存在的家”“,所有的思都是诗”,语文的诗意之旅,不正是语文的“回家”之旅吗?实现了对人的终极眷顾,实现了对人类文化的深切体认,实现了对人“诗意栖居”的执著向往,语文以前所未有的感性光辉和诗性魅力向人们发出了召唤。脱胎于祖国博大精深的五千年文化,并借鉴西方浪漫主义美学的有益成份,诗…  相似文献   

15.
专家举荐有这样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语文,原本就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是一门需要教师在课堂演绎诗意之美的学科。生活中的李伶看上去是那么普通,然而只要走上讲台,她便在课堂上绽放着一位语文教师的美丽,绽放着语文教学的美丽。如果把语文教学比作一眼清泉,李伶便以她的“美丽”让学生生命的激流在课堂上涌动,一路欢歌,携着学生身心的愉悦,奔向“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之河。李伶是一位充满激情的语文教师。一堂堂40分钟的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课堂,作为学生和老师栖居的主要场所,应该充满着浓浓的诗意。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就一堂语文课来说,应该是美感与诗意的交流场所。不管教育怎么“教”,课程改革怎么“改”,语文课堂都应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构建诗一般的课堂。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充溢着生命的律动。是每位语文教师走进新课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则从课堂上“诗境”的创设,“诗语”的运用,诗意的对话等方面出发,阐述让语文课堂涌动诗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王崧舟老师认为,“诗意语文”是以“诗意”之光烛照语文教学、语文课堂,并将“诗意”之魂作为语文教学的终极关怀。语文教学的诗意当来自以下四个维度:文本的诗意、教师的诗意、学生的诗意以及上述三个要素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之间产生的教学诗意。四个维度中,文本诗意当是其它几个诗意维度的基础和依凭。如何开掘文本的诗意,其中对文本的“字斟句酌”就是文本诗意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读过吉春亚老师的几本专著和她发表在各大刊物上的众多文章,如《新理念与语文教学设计》《语文课切莫肥人田荒己园》《“语文味”即语文本色的回归》等,还听过吉春亚老师的许多课,无论是阅读课《小镇的早晨》,还是活动课《趣识对联》,无论是作文课《姓名蕴涵诗意中》,还是口语交际课《小荷文学社成立大会》……都向人们努力地展示着她鲜明且辩证统一“的言语学习型”的教学理念。一、语文学科的特性是言语对于语文本质内涵的理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吉老师对叶老先生的“语文”概念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她认为,叶老“的语文”就是口头…  相似文献   

19.
博客的出现深受师生的欢迎,让博客走进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崭新的尝试。它的作用主要有:开发语文新的课程资源、实现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提高学生兴趣,促进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班级博客为载体,网络日记作主线,网络课堂是关键,课外阅读是辅线,开展评比是亮点。  相似文献   

20.
《中文自修》2005,(11):8-9
博客语文 方兴东 “中国博客第一人”。“博客网”董事长兼CEO。2002年7月,发表《向微软投降》,震惊世界,甚至迫使微软不得不通过公关力量介入此事。同年8月创办中国最早的博客网站“博客中国”,并发表《博客宣言》,宣布第一代门户网站将要面临终结。2005年7月,“博客中国”更名为“博客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