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 一、复习引入师 师:三年级下学期我们初步认识了“小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8~89页。目标确定:1依托具体的直观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小数,并初步学会读写小数;理解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知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相似文献   

3.
小学学习“小数”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是三年级小数的初步认识,二是四年级小数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三年级的老师经常抱怨:“小数的初步认识”不知道怎么上,上得太深。怕上成“小数的意义”,上得太浅又感觉即使不学习学生也知道“3.25元表示3元2角5分,或者3元2角5分可以写成3.25元”。  相似文献   

4.
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小数概念教学分为两个阶段,与之相配套的各类教材中,第一学段三年级下册以小数的初步认识编入,第二学段从四年级下册起系统认识小数。小数的意义一课是第二学段  相似文献   

5.
听两位教师执教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一课,讲完“像上面的0.5、0.4、I.2和3.5都是小数。小数中间的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之后,两位教师组织了不同的练习。  相似文献   

6.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这册教材相应的教师用书(第133页)在进行教材分析时指出:“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又学过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有了这些基础,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一位、两位小数的具体含义。”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真的是“比较容易理解一位、两位小数的具体含义”吗?下面是笔者亲身经历的两个课堂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教学思考】"小数的初步认识"到底教什么?课程改革后,不同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都是分两个阶段螺旋上升式地处理"小数的认识"。第一阶段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结合元、角、分和长度单位来初步认识小数;第二阶段大都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教材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小数的认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在具体的教学中,许多老师困惑于  相似文献   

8.
“小数的意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本节课的重点是结合具体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相似文献   

9.
周蓝 《新疆教育》2012,(19):55-55,54
苏教版小学数学中小数的教学分为两段,初步认识小数和系统认识小数。前者安排在三年级下册,两次初步认识分数之后,由十分之几引入认识了一位小数,主要是学生比较熟悉的长度和钱数,如5分米是十分之五米,就是0.5米;8角是十分之八元,就是0.8元,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其中以钱数为主要支撑经验。后者安排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也是以学生熟悉的钱数为支撑展开的。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8~89页"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简析:"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学生虽然是第一次接触,但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他们对于小数并不陌生。所以说,学生对小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的表示形式,陌生的是它的含义。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理解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相似文献   

11.
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小数概念”教学分为两个阶段,与之相配套的各类教材中,第一学段三年级下册以“小数的初步认识”编入,第二学段从四年级下册起系统认识小数。“小数的意义”一课是第二学段系统认识小数的起始课。这样的编排,符合“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编排意图。然而要真正把教材编排意图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其前提在于教师对分段后各层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上。但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0~51页。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进率。2.通过抽象概括,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结合教材和教学,有机渗透“实践第一”与“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相似文献   

13.
小数的意义是小学数学的一节经典课,北师大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都安排在四年级下册学习,虽然编排体系不同,但都是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我尝试结合两个版本教材的不同编排体系,对这节课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14.
体验活动1:认识"十分数"【活动意图】本次活动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的前体验活动。三年级是初步认识小数,主要是认识一位小数。一位小数的学习是以十分之几为基础的,教材虽然安排了一定的有关"十分之几"的学习内容,但几道习题并不能使学生对一位小数的学习获得足够的经验和表象支撑。本次"前体验活动"通过丰富的图形素材让学生充分感知十分之几的实际意义,为认识一位小数奠定知识和经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8~89页.   教材分析   从教材的知识逻辑上看,教材对"小数的认识"主要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结合元、角、分和长度单位来初步认识小数;第二阶段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小数初步认识”(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这节课是第一学段的内容,在第二学段又安排了“认识小数的意义”。为了探明这节课的教学路径,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小数的意义"是小学数学的一节经典课,北师大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都安排在四年级下册学习,虽然编排体系不同,但都是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我尝试结合两个版本教材的不同编排体系,对这节课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8~89页.   教材分析   从教材的知识逻辑上看,教材对"小数的认识"主要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结合元、角、分和长度单位来初步认识小数;第二阶段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元、角、分与小数”和“认识分数”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这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和分数。通过这两部分内容的学习.能扩展学生对数的认识及其应用的范围。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胡老师借助这两个单元的内容.来和大家谈一谈教材的编排体系以及怎样帮助学生认识小数和分数.感受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无论您用的是哪个版本的教材,相认这都会对您的教学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小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基于“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