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师:老师为每个同学准备了两个圆形纸片,下面我们就用这两张纸片研究一个问题。请大家拿出其中一张圆形纸片,你能用阴影表示出它的1/2吗?  相似文献   

2.
片段一 学习1/2--(两位同学分四个苹果,两瓶可乐,一只大蛋糕.) 师:你能帮他们分分苹果和可乐吗?  相似文献   

3.
片断:理解“平均分”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动手分物体,你对平均分有哪些认识?生:平均分就是把一些东西分成相等的几份。生:平均分的结果要每份同样多。生:如果每份结果不一样就不是平均分。师:说得多好啊!现在老师再给你10颗糖,不告诉你分的份数,你会把它平均分吗?生:会!师:请大家在作业纸上画一画,分一分。(生分完后)谁愿意带着你的练习纸上讲台交流展示一下,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分的。生:我把10颗糖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5颗。(见图1)生:我把10颗糖平均分成了5份,每份都是2颗。(见图2)图1图2图3师:同学们,这两种分法是平均分吗?生:是!师:…  相似文献   

4.
前段时间,有幸听了特级教师徐长青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耳目一新,感触颇深。课堂生动活泼,简约深刻,充满生命活力。片段一: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将问题藏于魔术中师:(拿着一张纸)这是一张纸,吹一下,它不止一张了。你信吗?师:(玩魔术,从学生助手手上取一张纸)这是一张纸,说变就变,一、二、三,变。(此时助手憋不住笑着说:我也会,听都能听出来)师:听出什么了?生:撕纸声。师:几声?生:两声。师:刺啦、刺啦,猜猜撕成了几片?赏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5.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星期天,有两位同学要到你家去做客。现在家里有8个苹果,4个梨,2根香蕉和一个西瓜(实物展示或多媒体演示)。你如何合理地用这些水果去招待他们呢?生:每人4个苹果、2个梨、1根香蕉和半个西瓜。师:你们都是把它们怎么分的?生:平均分。师:“半边西瓜”还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来表示吗?(生:不能)可以怎样表示?生:12。(师写12,生齐读。)师:谁知道12是什么数?(分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1.认识12。师:请大家从小组长那里选一张自己最喜欢的图形,把它折成两份,并在折痕处画上横线…  相似文献   

6.
一、创设情境,初识分数1.引出12。创设小蜜蜂给熊宝宝分蜂蜜的情境,引出"半杯",并提出问题:半杯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2)2.引出1/3和1/4。由第五只熊宝宝,引出1/3和1/4,并分别板书。  相似文献   

7.
陶莎 《湖南教育》2010,(4):31-33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五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水果(出示图片),要把这些水果分给2位老师,你们准备怎么分?  相似文献   

8.
一、建立“平均分”概念(片段)师:课前,我在每张桌子上放了一个信封,信封里装着许多纸片,请同桌两人将这些纸片分一分。学生同桌合作分纸片。师:哪位同学愿意告诉大家,你们俩是怎样分信封里的纸片的?生1:我们两人把所有纸片平均分了,每人一张长方形纸片,二张圆形纸片,一张正方形纸片。剩下一张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个三角形,每人又得到一张三角形纸片。生2:我们两人每人两张正方形纸片,一张三角形纸片,一张圆形纸片。剩下的一张长方形纸片我让给了同桌。  相似文献   

9.
宣艳红 《海南教育》2014,(12):17-18
最近有幸去杭州学习了一段时间,受益匪浅。期间有幸听了几节名师关于数对知识教学的课,萌发了很多想法。前不久正好听了我校一位老师一年级的"位置"课,对比之下,觉得有话想说,因此和大家一起探讨。我校的那位老师是这样上的——上课伊始,老师直接出示了教材的主题图(图略)。师:这是一个教室的座位图,你能说出小明的位置吗?生1:小明在第1排第2个。生2:小明在第1行第2排。师:为了统一,我们说他的位置在第1组第2个。  相似文献   

10.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 生:分过。师: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分东西。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9块月饼和3个盘子)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谁能解答? 生:把9块月饼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几个? 师:你是怎样分的?  相似文献   

11.
顾玲维 《学前教育》2004,(10):19-19
吃点心的时候,老师端出了一盘草莓。老师问小朋友,你想要哪颗,小朋友争着说,要大的、要小的、要最红的。老师说,请要小的孩子举起手,然后把大的、红的草莓分发给了他们,却把小的草莓给了说要红的、要大的小朋友。在孩子们吃草莓的时候,老师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先想着自己。”老师看着盘子里剩下的几颗草莓说:“还有几颗,谁还要?”这  相似文献   

12.
【案例】“十几减九”教学片断 师:12-9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 生1:9+3=12,12-9=3。师:你真聪明!奖你一颗智慧星。 生2:10-9=l,2+1=3。师:棒!棒!你真棒!送你一根棒棒  相似文献   

13.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礼物,你们喜欢吗?只是老师没来得及分好,请你和同桌商量商量怎样分一分好吗?2.学生同桌讨论后动手分。3.汇报交流:你们分得什么?怎么分的?生:把8块糖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了4块;(师板书:4)把6块糖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了3块,(师板书:3)4.提问: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了一半,一半怎么表示呢?还能用你知道的数来表示吗?(生:不能)那你们有没有好办法啊?(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可能有:12、0.5、画图等等)5.小结:小朋友们都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了苹果的一半,说明小朋友们都很…  相似文献   

14.
【片断】师:(拿起一张圆形纸卡)我们把它当做一个月饼,你能表示出这个月饼的12吗?生1:(用剪刀把圆形纸片剪成大小差不多的两半)把一个月饼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12。师:其他同学同意他的做法和说法吗?生2:老师,我认为他剪成的两半有大有小。所以,他手里举的一半不一定是这个月饼的12。师:你能剪出这个月饼的12吗?(生2先把圆形纸片对折,再用剪刀沿折痕剪开)生2: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12。师:小朋友,你们同意谁的分法?……(全体学生折纸操作,师板书:平均分)师:通过刚才的操作,谁能把12表示的意思再来说一说。生3:把…  相似文献   

15.
王晓红 《考试周刊》2014,(97):91-92
<正>一、教学片段呈现1.课件出示一块蛋糕,准备分给四个小朋友。师:怎样分才比较公平?生:要平均分成4份。师:其中的1份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生:四分之一(异口同声)。师:四分之一是什么数?你是怎么想到四分之一的?生:以前学过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师:好的,这是以前学过的知识,今天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知识。2.出示3块比萨饼,仍然准备分给这四个小朋友。  相似文献   

16.
一辨析比较材料——直观感受分数 1.初步感知二分之一. 师:(出示小明一家郊游的图片)瞧这一家子,奶奶、爸爸、小明和妹妹在郊游.妈妈因为加班没能去,临走时吩咐小明:"你是小男子汉,要学会照顾大家哦.我准备了8个面包、4个苹果,你给大家分一分."如果你是小明,你打算怎么分? 生:每人分2个面包,1个苹果. 师:奶奶想把这1个苹果让小明和妹妹分,可以怎么分?  相似文献   

17.
朋友的聚会上,妈妈间又聊起了孩子。“我那孩子,昨天又不肯好好吃饭,竟跟他奶奶讲起了条件:‘你给我一朵小红花,我才吃!’大概幼儿园里的老师一直这样哄的吧。唉!现在的教育……”这番话,让作为教师的我不禁有点儿心虚。现在的教育怎么了?我的眼前不禁浮现出一些课堂画面:1.“你答对了!奖你一个红苹果。”“你坐得真神气,奖你一个红苹果。”“你的发言很响亮,也奖你一个红苹果。”一堂课,老师忙碌着在近三十张小脸上贴红苹果,真是皆大欢喜。2.师:(讲台上放着一盆桔子和一盆草莓)“这盆桔子有20个,谁来猜猜这盆草莓有多少个?猜对了,奖给大家…  相似文献   

18.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天,说说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照顾你的?"就像是两个熟悉许久的"老友",薄俊生老师用他独特的男中音无声无息地拉开了课堂教学的序幕。不知不觉间,80分钟过去了;不知不觉间,目标达成了。就像是一杯淡淡的茶水,耐人寻味,启人深思。[片段一]师:请同学们看老师在黑板上写字"(聊"),这个字认识吗?师:谁来给这个字找个"朋友"。  相似文献   

19.
片段一:创设情境,引发学习兴趣师:同学们学过了分数的初步知识,对分数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想一想,把一张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多少。 生:每人分到这张饼的1/2。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格尺,找出一分米的长度,用  相似文献   

20.
片段一:(张齐华特级教师) 师:叮叮和当当在野餐中遇到了一些数的问题。让我们去看一看。(出示课本情境主题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他们带了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块蛋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