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晏子使楚。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子何为使乎?”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王,不肖者使使不肖王。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晏子将至楚,楚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相似文献   

2.
作官第一策     
琰子翙,为官亦有能名,后为吴令,别建康令孙廉,廉因问曰:“闻丈人发奸擿伏,惠化如神,何以至此?”答曰:“无他也,唯勤而清。清则宪纲自行,勤则事无不理。宪纲自行则吏不能欺,事自理则物无疑滞,欲不理得乎。”时临淮刘玄明亦有吏能,历山阴、建康令,政常为天下第一,终于司农卿。后翙又代玄明  相似文献   

3.
梗阳人有狱,将不胜,请纳赂于魏献子。献子将许之。阎没谓叔宽曰:“与子谏乎?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今以梗阳之贿殃之,不可。”二人朝而不退。献子将食,问谁于庭,曰:“阎明、叔褒在。”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叹。既饱,献之问焉,曰:“人有言曰:‘唯食忘忧。’吾子一食之间而三叹,何也?”同辞对曰:“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中食而自咎也,曰:岂主之食而有不足,是以再叹。主之既已食,愿以小人之腹为  相似文献   

4.
[原文] 梗阳人有狱,将不胜,请纳贿于魏献子,献子将许之。阎没谓叔宽曰:“与子谏乎!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今以梗阳之贿殃之,不可。”二人朝而不退。献子将食,问谁于庭?曰:“阎明、叔褒在。”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叹。既饱,献子问焉,曰:“人有言曰:‘唯食可以忘忧。’吾子一食之闲而三叹,何也?”同辞对曰:“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中食而自咎也,曰:‘岂主之食而有不足?’是以再叹。主之既已食,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餍而已,是以三叹。”  相似文献   

5.
肉智     
艾子之邻者,皆齐之鄙人也。闻一人相谓曰:“吾与齐之公卿皆人而禀三才之灵者,何彼有智而我无智?”一曰:“彼日食肉,所以有智,我平日食粗粝,故少智也。”其问者曰:“吾适有粜粟钱数千,姑与汝日食肉试之。”数日,复又闻彼二人相谓曰:“吾自食肉后,心识明达,触事有智,不徒有智,又能穷理。”其一曰:“吾观人足面前出,甚便。若后出,岂不为继来者所践。”其一曰:“吾亦见人鼻窍向下,甚利。若向上,岂不为天雨注之乎?”二人相称其智。艾子叹曰:“肉食者其智若此!”  相似文献   

6.
晏子使楚。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子何为使乎?”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王,不肖者使使不肖王。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相似文献   

7.
梗阳人有狱,将不胜,请纳赂于魏献子。献子将许之。阎没谓叔宽曰:“与子谏乎?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今以梗阳之贿殃之,不可。”二人朝而不退。献子将食,问谁于庭,曰:“阎明、叔褒在。”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叹。既饱,献之问焉,曰:“人有言曰:‘唯食忘忧。’吾子一食之间而三叹,何也?”同辞对曰:“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中食而自咎也,曰:岂主之食而有不足,是以再叹。主之既已食,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餍而已,是以三叹。”献子曰:“善。”乃辞梗阳人。(《国语·晋语·谏魏献子纳贿》)《国语》是春秋时代的历史书,是分国记事的,注意记录语言,所以称《国语》。全书分《周语》《鲁语》  相似文献   

8.
[原文]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①寒署不溃。出之烨然②,玉质而金色③。置于市,贾十倍④,人争鬻之⑤。予贸得其一⑥,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⑦。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⑧,将以实笾豆⑨,奉祭祀,供宾客乎?将街外以惑愚瞽也⑩?甚矣哉为欺也(11)!。卖者笑曰:“吾业是(12)有年矣。吾赖是以食(13)吾躯。吾售之,人取  相似文献   

9.
在报上看到一篇短文,谈“每况愈下”这个成语。作者说,这用错了,应该是“每下愈况”,语出《庄子》。我觉得这是一个颇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一个成语的字义的变化和我们对这种变化应该采取的态度。“每下愈况”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篇《知北游》。现在把有关的一段抄在下面: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稀也,每下愈况。……”  相似文献   

10.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龆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相似文献   

11.
学着宽容     
说到宽容,我想先从一位智者谈起。那就是众所皆知的孔老夫子。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意思是说:“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坭?”子曰:“其恕乎!”意思是:“那大溉影提恕吧。”所谓的“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  相似文献   

12.
《笑林广记》一书里有这样一则笑话:有忧贫者,或教之曰:“只求媒人足矣!”其人曰:“媒安能疗贫乎?”答曰:“随你穷人家,经了媒人口,就都发迹了。”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实践中验证黄金法则的作用《圣经·马太福音》中说:“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儒教的经典文本《论语》也记载着:“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它所表达的推己及人、爱人如己的思想,就是在世界各主要宗教中都能找到的所谓“黄金法则”。虽然笔者并不是宗教信徒,但对一些表述在宗教经典文本中、却又并不仅仅只限于宗教信仰本身,而是放之于大众社会(或者说俗世世界)也不无益处的普世思想,还是认为值得借鉴的。如果遵照辩证唯物主义原则,去多角度地看…  相似文献   

14.
汉代人贾谊在《新书·春秋》中说:"孙叔敖之为婴儿也,出游而还,忧而不食。其母问其故,泣而对曰:‘今日吾见两头蛇,恐去死无日矣。’母亲曰:‘今蛇安在?’曰:‘吾闻见两头蛇者死,吾恐他人又见,吾已埋之也。’其母曰:‘无忧,汝不死。吾闻之:有阴德者,天报之以福。’"南朝宋人刘义庆之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德行》载有人劝庾亮卖掉被认为是害人的"的卢马",庾曰:"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相似文献   

15.
古人用兵,有“十面埋伏”之法。古人写文章亦有此法。《汉书·韩信传》的开篇及中篇,用的就是此法。为便于分析起见,先把此传开篇原文抄录数段如下: “韩信,淮阴人也。家贫无行,不能推择(被推举)为吏,又不能治生为商贾,常从人寄食。其母死无以葬,乃行营高燥地,令傍可置万家者。信从下乡南昌亭长食,亭长妻苦(厌)之,乃晨炊蓐食(未起而在床蓐中吃),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不给饭吃)。信亦知其意,自绝去。至城下钓,有一漂母哀之,饭信(给饭吃),竟漂数十日(在漂母操作的数十天内,都给饭)。信谓漂母曰:‘吾必重报(重重报答)母。’母怒日:‘大丈夫不能自食(自己谋食),吾哀王孙(可怜你这公子)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少年又侮信曰:‘虽  相似文献   

16.
原文:古之传者有言: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封汝。”周公入贺。王曰:“戏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吾意不然。王之弟当封邪,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不当封邪,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以地以人与小弱弟者为之主,其得为圣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焉而已,必从而成之邪?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亦将举而从之乎?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若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过也。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从容优乐,要归之于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臣者邪!  相似文献   

17.
[原文] 荆宣王同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相似文献   

18.
原文;古之传者有言: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封汝。”周公入贺。王曰:“戏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吾意不然。王之弟当封邪,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不当封邪,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以地以人与小弱弟者为之主,其得为圣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焉而已,必从  相似文献   

19.
客岁(1889年)十二月十七日,同会诸人集于有利银行(麦加利银行)商办书会中事.在坐者甚多,仆亦与焉.是日也,以总理赫君德总司关榷、节京邸,推副总理弗君克摄其事,居于首坐.当将会中年单并出入账目阅毕、顾谓众曰:“计此一年中出书十三万二千六百九十八册,俱已印成于前,颁行于世,诸君亦惧寓目乎?”众曰:“然!”又曰:“其中有无舛误乎?”众曰:“无之!”于是林君乐知起而言曰:“此会所出之书,如公报等,今岁销售月增一月.知此报一行中国,名公巨卿、文人学士咸蒙赏识.”佛君曰:“果尔,吾辈当益劝勉淬砺有加.天上之日月惟新,吾会之维持弥固.务期各尽其才,各专其任,使此会遐迩咸知,始终不怠.从此有盛而无衰,有利而无弊.此则予之所深愿,窃冀与诸君子共助者焉.”兹将同文书会在会诸君姓氏开列于左(部分原文是标点时加的):总理:总税务司赫君德(Robert Hart)副总理:德国总领事官佛君克(Dr.J.H.Focke)协理:德国总领事官佛君克、英国教士慕君维廉(William Muirhead)、英国进士韦君廉臣(Alexander Williamson)(书记)、美国进士林君乐知(Young J.Allen)、元芳老洋行多君各尼(C.Thorne)、有利银行伯君斐细(F.C.Bishop)(司榷).司事:英国副领事贾君礼士(W.R.Charles)、美国总领事官廉君纳德(GeneralKennedy)、税务司德君  相似文献   

20.
新编《辞源》,内容丰富,方便读者,其功不小,然亦有未尽善处。今举三条,辨正如次。一、《辞源》“骨更”字条下云:“(一)食留咽中。见《说文》”。按:《说文》曰:“骾,食骨留咽中也”。段玉裁注:“《晋语》:卜籀曰:狭以衔骨。韦注曰:骨所以鲠刺人也。忠言逆耳,如食骨在喉,故曰骨骨更之臣。《汉书》以下皆作骨鲠,字从鱼,谓留咽者鱼骨较多也。“食骨留咽中,,这个“骨”字是少不得的。如果仅是“食”留咽中,则为因噎废食之“噎”矣,不成其为“骾”了。旧本《辞源》作“骨留咽中也”,省一“食”字,犹不失原义。今《新华字典》解作“骨头卡在嗓子里”,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