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高考语文有两个问题是最值得重视的:一是考什么;二是怎么考。这两个问题关系到高考的命题思路和考查考生的题型设计。考生只有对这些知识理解了,才能走出复习备考的盲区,变被动为主动,变不自觉为自觉。因为“3+X”的高考真真切切是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它与“3+2”考试是有区别的。我想谈下面四点:  相似文献   

2.
关于作文“怎么考”,应从语文试卷整体结构上进行考虑。 一、语基题、阅读题、语用题与作文题的整合以往“语文应用板块”所检测的语文“能力”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偶然性。例如2007年福建省高考试卷的第六大题第15、16、17三个小题,分别考的是:改病句;抒情句仿写(“鲜花虽然娇艳,但经不起风吹雨打;小草看似寻常。却更能承受酷暑严寒”):拟新闻标题。不知道这命题的依据是什么:15题,能改两个病句,不等于就不会写病句;写不写病句,写病句的概率有多高,  相似文献   

3.
农大明  曾哲  伍东波 《广西教育》2024,(1):28-33+78
2023年起,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统一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为改变近年来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重实践、轻理论的现状,通过加强理论研究回答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为什么考,依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本研究提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一核二融三层四维”命题理论框架。“一核”即一个核心,指的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以立德树人、依标命题、素养立意、教学导向的命题指导思想为核心;“二融”即两种考试的融合,指的是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升学考试两种考试的融合;“三层”即三个层级,指的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难度三个层级的命题要求;“四维”即四个维度,指的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查的情境、知识、任务、思维四个维度。  相似文献   

4.
万斌 《考试周刊》2012,(76):5-6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考什么?如何在命题中渗透新课程的思想,体现新课程的精神?这些问题一直现实地摆在我们每一个教师的面前。笔者认为,语文考试命题要一改机械单一、重复练习、内容僵化、了无情趣的模式,要努力探索开放而有活力的命题形式,让命题重点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起到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在“考什么”之后关注的问题自然是“怎么考”.具体地说也就是用什么题型考。“题型与考试的效度和信度有相当强的关系。题型不同,测量的行为目标可能有所不同,产生的效果可能不完全相同。题型不同。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也可能不相同.分数的误差也可能不相同,信度也就不相同。”^①用什么题型,是命题情境中首先遇到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万斌 《考试周刊》2012,(68):8-9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考什么?如何在命题中渗透新课程的思想,体现新课程的精神?这些问题一直现实地摆在每一个教师的面前。笔者认为,语文考试命题要一改机械单一、重复练习、内容僵化、了无情趣的模式,并努力探索开放而有活力的命题形式,让命题真实地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1994高考政治时事分析蒋超在政治种高考中,命题人员和考生部很关心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考什么,二是怎么考?这两个问题不仅互相制约和影响,而且它们各自又与一系列的问题oil联系。例如,第一个问题是考试内容的问题,它和教学目标、考试要求、考试性质有联系。第...  相似文献   

8.
考试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科学地编制试题有助于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帮助教师改进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目前的小学语文考试在命题上仍存在诸多问题,亟需解决。一、命题陷入了“过于烦琐”的误区,使语文课堂教学中“肢解课文”的现象愈演愈烈刘国正先生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见《中学语文教学》1998年第6期)一文中指出:“语文教学本来就存在偏于技术训练的问题,受到应试的扭曲,更有不良的发展,陷入了误区。”不可否认,语文课堂教学过多地纠缠于课文内容,作“肢解式”的架空分析,与语文考试命题过于琐碎不无关系。大…  相似文献   

9.
考试命题涉及三个问题:一是想考什么,即你想要测试学生对什么东西的掌握,我们估且以A来表示;二是用什么来考,即你设置了一个什么样的题目,通过这个题目可以测试到你想要测试的东西,我们估且用B来表示;第三是你实际上考了什么,即学生实际上是运用了什么知识和素养才得出了答案,估且用C来表示。考试命题的难处就在ABC关系的处理上。  相似文献   

10.
万巍 《学语文》2023,(4):67-6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考试命题应以情景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景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根据“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评”一致性,语文教学也应有相应的策略。本文就基础与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这三个版块,探讨学业水平考试的变化及其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阅读测试评价是语文学业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全面考核、评价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作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阅读测试评价应以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为导向,以达到考核、评价学生的语言构建、重组和运用等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教师只有掌握了“考什么”和“怎么考”,才能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根据多年来的教学活动和阅读测试命题经验,总结出“四位一体”命题方法:好的阅读测试评价命题应融入主题性、时代性、人文性和发展性,四位一体、精准命题,全面检验并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张珂 《家长》2012,(6):18-19
“妈妈,签家长意见。”儿子小宇放学后,慢腾腾地走到我的面前,拿出考试卷子让我签字。 “考了多少分?”我一边接过卷子一边问。 “语文95分,数学92分。”儿子小声说。 “什么,才考这么点分,你这学是怎么上的?”我听了之后很生气。这是儿子期末考试前的一次模拟考试,考试前,我叮嘱他一定要好好考,给老师留一个好印象,争取为评“三好学生”加分。没想到,他竟然考成这样。  相似文献   

13.
高考数学,考什么?怎么考?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其方向性问题.高考数学命题的“题根”在于:挖掘现行教材;高考数学命题的“要求”在于:理解《考试大纲》;高考数学命题的“规律”在于:探究往年真题;高考数学命题的“趋势”在于:研究考试题型的“不动点”“热点”“冷点”和“亮点”.高考是人生的一次经历,是对人的一次磨练,是对人的智能极限的挑战,更是一次人生新的选择.如何笑傲考场、  相似文献   

14.
考试作为学校教育评价的重要形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以“几何与代数”模块为例,对学期结束时的阶段性测试从“考什么”“怎么考”两方面给出示例及命题策略。  相似文献   

15.
语文就这样考下去吗?这是几年前就盘结在我心中的问题。现在看到叶开先生的文章,不觉为之一振——这问题早就该探讨了。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对语文考试命题以及应试指挥棒下的语文教育存在的弊病深有感触。语文没走出功利价值圈其实,语文问题和教育问题纠结在一起,依然没有走出功利的价值圈。在一个有着科举传统的人口大国,通过应试来网罗天下人才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关键是考什么?怎么考?在大学的自主招生政策还难以真正落实的体制背景下,试题改革、考试评价改革应该是一个关键环节,它可以直接引导基层的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6.
在综合能力考试中,命题人员和考生都很关心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考什么,二是怎么考。这两个问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它们又各自与一系列问题相联系。例如,第一个问题是考试内容的问题,它与考试性质、考试目标、考试要求等都有联系。第二个问题是考试形式的问题,即考试的题型问题,它与考生的适应性、命题人员的水平、评分误差的控制、考试经费支出等问题有关。考试内容决定考试形式,考试  相似文献   

17.
吕筱晶 《文教资料》2007,(18):154-156
进入21世纪,围绕新《课标》展开的语文教学改革给语文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一系列需要探讨的问题。在教学评价方面,如何处理知识考查与能力考查的关系?不同种类的考试考查重点在何处?主观试题与客观试题在考查中如何运用?这些都是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试从语文考试考什么和语文考试如何考这两个方面对以上问题做一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阅读试题一直是语文考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试题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份试卷的命题质量,也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阅读教学。阅读,考什么?怎么考?为什么这样考?这些问题,都应该成为阅读试题命题的核心思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构成要素及水平测试缺乏实证性的研究,阅读测试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套路:选用一两篇文章,从字词句篇、标点符号、语法、修辞、理解、感悟等方面命题。测试结果也仅仅是算一下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至于测试题目的效度、信度,乃至区分度.则很少有人去作统计分析,更少去作学理的考查。阅读测试命题随意性大,缺少科学的测试标准与命题规则,想考什么就考什么,想难一点就难一点,与实际的教学越来越远。“教学”与“考试”的背离就像“猫捉老鼠”.“教的”在猜“考的”,“考的”在躲“教的”,往往出现“教的没考。考的没教”,  相似文献   

20.
国家教委考试中心’94成人高考系列讲座(三)──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内容与形式分析国家教委考试中心蒋超(本刊主持人何修)在一年一度的成人高考政治科复习、命题等环节中,考生和命题人员都很关心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考什么,二是怎么考?这两个问题互相联系,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