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难题之十 孩子不会独立处理问题不会独立处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题目上:孩子学习的独立性较差,总依赖父母或他人(30.9%);孩子不会处理伙伴关系(10.1%)。也就是说,近1/3的家K面临着孩子学习独立差的难题,约1/10的家长面临着孩子不会处理伙伴关...  相似文献   

2.
一个孩子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主要在小学。一个孩子在幼儿园时期背唐诗也好,学外语也好,都不是重要的,也就是说孩子和孩子之间,不会因为你的孩子比别的孩子多背诵几首唐诗或多记住了几个外语单词,就会拉开了多少智商的距离,那只会满足我们做家长的一时心理上的虚荣和自得。与此同时,做家长的往往能够看得清楚的是,逐渐拉开距离的是在孩子的小学阶段。饭是一口口吃的,孩子是一点点长高的,功课也是慢慢落下来的。一二年级,差距不明显,即使期末考试差了几分,一般家长也只认为是孩子马虎了,并不是不会,那么简单的题还能不会吗?…  相似文献   

3.
沉默天使     
郭丽华 《幼儿教育》2013,(10):18-19
孩子很少开口说话,也很少开口回答问题,即使交流也习惯于用一些身体动作来表达。孩子这是怎么了?是不会说,不愿说,不敢说,还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每个家庭大多以“6+1”为喂养模式,孩子一诞生,便成了家庭中心及重心,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对他们呵护备至,倾其所有。也正因为如此,孩子错失了很多可以锻炼和成长的机会,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娇气宝宝”。直到有天“娇气宝宝”要上幼儿园了,家长们陷入了恐慌,个白孩子不会吃饭,卟白孩子不会穿脱衣服,怕孩子不会做事,于是每天紧张兮兮地向教师询问孩子的情况,千叮咛万嘱咐教师要多照顾,生怕教师忽略了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5.
让孩子拥有幸福的人生,这句话可能谁也不会反对,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剥夺孩子童年快乐的现象却比比皆是,甚至还有人以威胁的口吻断言:谁给了孩子快乐的童年,谁就会断送孩子幸福的成年。这番话的逻辑是说,孩子童年快乐了,就不会勤奋学习,自然不会有好成绩,也考不上名牌大学,成年后的生活一定不会幸福。  相似文献   

6.
姚蓓喜 《家庭教育》2005,(1B):54-54
1岁的宝宝不会走路,父母会很担心:这孩子什么地方有毛病呀?但是如果这个孩子1岁还不会爬,家长却不会担心,只要孩子会坐、会站、会行走就可以了,不会爬对孩子没有多大关系。  相似文献   

7.
《家教指南》2005,(12):32-32
1、很多中国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看着,没有生命危险就好。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不会说话也可以交流。  相似文献   

8.
家长的期待永远比波峰低一点,比波谷高一些,这样才能让孩子努力在一个客观且可实施的水平上,既不会强不可及,也不会望而生畏。  相似文献   

9.
尊重孩子是让孩子尊重别人的最好教育。一个人若从小品尝不到被尊重的感觉,长大了也不会懂得尊重别人,也不会去尊重社会的规范。———约翰·洛克许多父母都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发愁。孩子的不良行为是由于孩子不知应该将精力往何处用造成的,这是精力的一种浪费。把他们带到大自然中去,他们就无暇干坏事了,而且接触大自然能使孩子的心地高尚。自古以来和大自然感情融洽的人都不是坏人。———约翰·洛克漫画教育格言·洛克系列@李波  相似文献   

10.
《家庭教育》2010,(4):15-15
山东潍坊一读者来信问:孩子今年六年级,下半年就要读初一了。随着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大,孩子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有一次,我发现孩子竟然做完作业在房间偷偷地哭。我怕初中的学习压力会更大,孩子会不会受不了?该怎样帮助孩子缓解心理压力呢?  相似文献   

11.
我的孩子自从会说话起,语言一直就很少,一天也听不见她说几句话。如果你是陌生人,任凭你怎么逗她,她也不会说出一个字。面对孩子如此的情景,我的心里十分担忧。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针对孩子的情况,我便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来让孩子开口讲话。  相似文献   

12.
德国《基本法》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德国孩子在幼儿园期间不允许教授专业知识,社会上也没有类似的培训班、德国人认为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好事情,长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电脑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  相似文献   

13.
孩子处于成长阶段,免不了犯这毛病那错误。如果我们把孩子的犯错看作是正常现象,也就不会对孩子有过多的责备和打骂。而往往我们做父母的爱心多于激情,甚至有的爱已成为孩子的累赘、负担,压抑得孩子喘不过气。孩子是脆弱的,我们稍不留神,就会使孩子在身心方面受到折磨。当孩子受伤  相似文献   

14.
“孩子的学习太差了,连一个组词也不会,也不会查字典。孩子早上从来不读书,我让读读书,她说老师没布置!”“孩子整天就知道学习,同事来家里,他也不知道打招呼。”……  相似文献   

15.
《中学教育》2005,(6):30-30
很多中国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看着,没有生命危险就好。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不会说话也可以交流。肌肤的接触,拥抱,关注的眼光,结他讲故事……孩子在不断交流中,会变得越来越聪明,有安全感。  相似文献   

16.
成长的故事     
老话说“教学相长”,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也有这样深切的感受。老话说教学相长,是说育人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启发从而都有所提高。其实为人父母,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深切感受。至少,我在这方面体会颇深。同学滋味因为一时大意或者说盲目的自信,在儿子步入校门之初,我很少像其他孩子的母亲那样每天陪孩子写作业、复习,我只笼统地告诉他:回到家必须先写完所有作业,然后下楼活动1小时。上到四年级,老师在家长会上说了,这孩子像是不会听课、不会复习。我一听,这是关键呀。不会听课能学好功课吗?再一想儿子那稳居中游…  相似文献   

17.
利娅是以色列人,为人开朗大方,脸上总是带着微笑。利娅自己带着儿子拉米尔在美国生活,独立承担了抚育孩子的重任。都说犹太人非常有智慧,不知道教育孩子会不会也有一套?  相似文献   

18.
听一年级的数学课。做练习时,我旁边的一个孩子怎么也不会做,老师显然没注意到他。我俯下身子轻声教他。旁边的孩子马上对我说:“老师,不用教他,他是弱智!”“老师,你教他他也不会,他数学只能考10分!”再看这孩子,竟是一脸的漠然。我的心,被深深刺痛了。每个孩子,都是怀着好好学习的真诚愿望进入学校的。可是,为什么几个月,甚至几个星期之后,学习,就成为某些孩子的苦恼?就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把分数当作惩罚的武器来对待那些学习困难的孩子!“30分”、“10分”,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就等于宣判了他在班级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从来不让孩子自己走路,他就永远不会独立行走;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他也就永远学不会自己作出决定。但真正的教育恰恰是让孩子学会  相似文献   

20.
邸海艳 《中国德育》2007,2(11):75-75
今天是鉴的生日,他的母亲对班主任说,孩子每次一个人在家里过生日,总觉得没意思,看看能不能把蛋糕拿到班里来,让孩子们一起分享,这样热闹些,孩子也不会感到孤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