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屈世尚 《内江科技》2008,29(2):13-13
劳动生成了人的全面本质。劳动是人的本质形成的起点,也是人的本质发展的基础。从自然属性来说,人的本质是劳动产生的;从社会属性来说,劳动是人的一切社会关系产生的基础、发展的动力。劳动决定了人的本质的变化发展,劳动的解放将为人的本质的丰富和完善开创一个崭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人,无论是"自然的存在物",还是"社会的存在物";无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还是"类存在物",归根到底都是"对象性的存在物",即劳动的存在物.自然,作为人类劳动"须臾不可缺少"的对象,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直观"与"确证".人的"对象性"本质以及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决定了人把自然作为"道德顾客"的逻辑必然性,决定了环境伦理学的"合法性".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既是对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人"的扬弃,又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理性人"的修正;它为环境伦理学的成立提供了充分的"本体论证明".  相似文献   

3.
王娟 《科教文汇》2013,(23):55-56
马克思以有生命的、现实的、可经验的个人为其理论出发点,将现实的个人及其生命活动同人的本质相联系,通过对人能动而又受动的对象性活动的剖析,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界定。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马克思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殊途同归的阐释,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归结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些现实的社会关系是由人特有的"异化劳动"所创造,人周遭的社会关系建构着人的现实社会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4.
融合分工原理、复杂系统理论和演化分析方法,探究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及其动力机制可以发现:(1)城镇是一个拥有自适应能力的分工网络;(2)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包括人的自然本质、人的异化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三个层次;(3)城镇化动力源于个体自组织与政府他组织的耦合;(4)智慧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的城市运行和管理,尤其需要政府的顶层设计;(5)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主要体现在新型城镇化的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主要由政府来调控。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经典文本,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关于人的问题,从社会学层面和哲学本体论层面对人的本质特性作了简要剖析,以此强调在当今时代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的本质与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昕 《内江科技》2007,28(6):54-54,41
心理健康教育是人的本质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是我们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论指南.我们必须立足于人的本质,从人的本质出发,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王琪 《科教文汇》2008,(4):164-164
面对近代工业文明带来的成果和困境,被称为犹太人“三杰之一”的弗洛伊德,从精神分析方法入手,提出了许多解决人类精神领域和心灵世界问题的醒世哲理。其中弗洛伊德的人的本质学说为我们认识和解放“人”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用全新的视野探究人内在心理结构、精神结构。  相似文献   

8.
唐燕  张军厂 《科教文汇》2010,(18):12-12,41
在关于人的本质问题上,马克思坚持的是全面发展的观点。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一的,而是全面的;不是亘古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理论,全面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对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末以来,各种“生态问题”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人在自然界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可持续发展和人的主体地位的实现三个方面对可持续发展与人的主体地位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机器、产业与人的本质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器和机器体系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人类从农业社会迈入工业社会,也标志着从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工业。作为劳动资料的机器促使生产活动直接社会化,而生产的社会化则是产业诞生的重要标志。如果说产业公开展示了人的本质力量,那么机器就是这种展示的物质基础。因此,机器和机器体系是产业哲学的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11.
在《四色定理普遍地证明》研究中,我发现希伍德的"反例"和"五色定理"都是错误的.揭开了希伍德在证明"反例"上有重大错误的秘密,并证明希伍德的反例是4-色的;指出了希伍德套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五色定理"的做法是错误的;从而推翻了希伍德的"反例"和"五色定理",为《四色定理普遍地证明》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落实办院方针完善“推出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推出机制”的由来、含意及我院高技术研究在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价值链中应发挥的作用,并就如何完善“推出机制”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3.
论人与自然和谐的超循环本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从生态、生产、生活三个方面论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循环本质,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本质上是自然系统的生态循环与生产领域的生产循环以及生活领域的消费循环相耦合的超循环。超循环理当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理想航标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4.
论情报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例分析对情报的本质及核心进行探讨。情报的本质为情况之报告,从空间上讲包括他方情况与本方情况,从时间上包括过去的情况、现在的情况以及未来的情况。情报的核心是运用各种手段与方法获取信息,然后运用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理解、汇总,并形成一定形式的报告,报送给相关人员。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西方哲学的一种认识论,其主要观点是反理性、反传统和反中心主义。它对当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并在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领域内逐渐渗透,产生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为我们认识人及世界提供了正确的依据,也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以之应对,可以科学地教育和引导大学生。  相似文献   

16.
论“信息技术”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义的)信息技术,是指基于信息的技术,是用来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总和.信息技术,从信息哲学角度看,具有"中介性",是人系统与外界信息系统的"接口";从系统角度看,具有"过程性", 是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方法为指导、以(狭义)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逻辑体系;从功能角度看,具有"智能性",是全部信息过程形成的智能整体;从文化角度看,具有"亚文化"性,表现为文化存在和一般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7.
在探索引力本质问题过程中,提出了引力的本质就是电磁相互作用,这也是物理学科四种力统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数字鸿沟的本质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推进,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想从根本上弥合数字鸿沟就必须剖析其本质。数字鸿沟本质上是由技术、经济、知识和社会4个层面构成的综合性的差距。在技术层面上,它反映了不同主体在接入新兴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是新兴信息技术普及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鸿沟";在经济层面上,它反映了国际国内经济不平等和贫富差距在信息时代的延续,是信息时代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经济鸿沟";在知识层面上,它反映了不同群体使用新兴信息技术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方面的差距,是信息主体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过程中出现的"知识鸿沟";在社会层面上,它反映了信息社会的阶层分化和社会分化现象,是信息社会不平等导致的"社会鸿沟"。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informatization,the digital divide problem figures increasingly prominently and affect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armonious society seriously.In order to close the digital divide fundamentally,it's necessary to anatomize its essence.Digital divide is essentially a comprehensive gap which consists of factors in the technical,economic,knowledge and social aspects.In technical aspect,it reflects the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agents to get access to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and it's the "technological gap" which appears in the popularization process of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In economic aspect,it reflects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economic inequality and the continuation of polarization of poor and rich in the information age,and it's the "economic gap" which appears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cess in the information age.In knowledge aspect,it reflects the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groups to use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to obtain and utilize information resources,and is the "knowledge gap" which appears in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acquisition and utilization process by information agents.In social aspect,it reflects the stratum differentiation and social differentiation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and is the "social gap" caused by the inequality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相似文献   

19.
20.
情报的实质     
吴永臻 《情报杂志》1993,12(4):23-26
从哲学角度对信息运动的三个层次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每个层次信息运动的特点。指出情报与思维信息的同一关系,从新的角度剖析了情报概念,得出情报是个体精神世界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中介——思维信息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