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简促减     
“减”,可谓教育领域的高频词$特别是“双减”政策出台之后,教育领域一片“减”声,各地各校纷纷拿出应对之举:控制作业总量、减少考试次数、降低学习难度……但是,“减法”思维应用不当,可能会陷入技术主义的误区。张景中院士指出:“我们的教育在‘减负'方面都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减负'就是删繁就简,把繁难的内容删掉,把不容易学的内容删掉,留下简单的内容让学生学。其实,这不是真正的减负,这是减了教学质量和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2.
减负.就是减轻学生不必要的、不合理的、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负”并不是不要“质”,要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进行。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学习既“减负”又“增效”呢?笔者以为:我们应该立足课堂教学,“变‘故’鼎‘新…——逐步改变、优化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才能逐渐改变以往“少、慢、费、差”学习现状,才能保证在“减负”的同时“有效”“增效”。一、减少课堂教学的“枝蔓”。变“老师讲课”为“师生聊课”  相似文献   

3.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在复旦大学对学生讲演时说:"什么叫‘学问'?是怎样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我国历来讲究做‘学问',而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往往是学‘答',学答案固然是很重要的,但学习怎样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应在学习答案的前面".李教授的这番话说得非常深刻,对我们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以人为本提出来,各行各业都在深入学习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在教育界,逐步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发展观理论体系。现在,又有人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概念,那么,以生为本和以人为本到底是什么关系?是发展继承的关系?对等的关系?还是包含关系?以人为本,不仅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题:而且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依靠谁'的问题。‘为了谁'和‘依  相似文献   

5.
回望数十年减负政策,反观减负的实施,减负痼疾难除,减负的政策与实施之间已然失衡。从减负的关注点即要求时间教学、考试、作业"量"的减少,到减负实行后"量"的不减实反增,可以得出当前减负实施者对学习负担"量"的迷思颇深。核心素养视野下从以"量"为核心转向以"质"为核心,选择高质量的学习负担和高质量的教学方法,澄清学习负担"质"的重心。  相似文献   

6.
日本从“宽松教育”到“去宽松教育”的逆转在一定程度上宣告了“宽松教育”的失败。我国中小学学生“减负”强调减少学生的学业负担,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与日本的“宽松教育”大有类似之处。日本“宽松教育”失败,主要原因是“宽松教育”导致学生学力下降,强化了日本社会阶层的固化,与社会需求相矛盾。以此为鉴,我国的“减负教育”应采取与目标相适应的手段,注重“减负”与“提质”相结合,同时做好教育扶贫工作,谨防社会阶层固化。  相似文献   

7.
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模型",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启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精讲、精练'实现减负增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减负”的目的绝不是简单的减少学生的作业量或杜绝补课。“减负”就是要减掉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过重负担 ,使他们真正感到教育的意义 ,并且能在较为轻松的环境里主动探求知识。“减负”也并不是什么都要减 ,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习题、练习仍然是不可少的 ,学生接受教育还必须有一定的压力和动力 ,江泽民同志说 :“不经过艰苦的学习和锻炼 ,年轻人是很难成长起来的”。因此 ,“减负”与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精神和顽强意志并无矛盾。“减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推行素质教育 ,造就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  相似文献   

9.
正一、何谓"结构化预习"?中央教科所韩立福博士在其论著《有效教学法》中提到"‘结构化预习',是指针对预习有计划、有程序地进行课前学习的一个过程。‘结构化预习'包括‘读、导、作、问'四个环节:‘读'指阅读文本,结合‘六字诀'阅读法(读、划、写、记、练、思)扎实朗读文本,深刻感知文本内容,小学不少于15-18遍,初中不少于15遍;‘导'指结合完成《问题导读——评价单》来进行深度预习;‘作'指依据  相似文献   

10.
谈到“减负”,每个人都有话要说,潘光伟局长也不例外。“正本清源,返璞归真”,他用这样的话语表明了将“减负”工作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减负’符合教育发展方向,体现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是促进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落实的重大战略决策,势在必行!”潘局长语气坚定。  相似文献   

11.
“双减”之下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减负增效,结合学校的特点,开展“‘双减’背景下的双维课程优化实践研究”,在学科中减负增效,在评价中减负增能,在家庭中减负增信。从“赋时”转型为更注重教育教学的“赋能”,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在校本课程主题式项目学习中积极参与,让学生由被动式的学习到主动式的自我认知和自主发展;让学生学习的动能,由外在的压力转化成探索发现世界的内驱力,使教与学的双主体都能聚焦自身内在素养的提升,实现真正的绿色育人。  相似文献   

12.
一、存在的问题1.认识上的偏差。有的教师把“减负”当成是单纯的减少学生的学习时间、做作业时间,简单地砍掉一些课程和教学内容,从而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有的教师认为“减负”是大气候,不减不行,减又顾虑重重,怕教学质量滑坡,于是出现了明减暗不减的情况。减负远远没有触及到教育观念、教育目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2.行为上的反差。部分家庭条件优越、学习自制力不强的中等生和差等生,认为考试减少了,成绩不排名、不公布了,心里轻松极了。于是课外作业不完成了,课程不预习、不复习了,全身心地投入了课外各种活动,文化…  相似文献   

13.
“学生太累了,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减负’的口号,大家也喊了好多年。可是关于学生‘减负’,我们到底该做什么,才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2009年1月19日,参加云南省教育工作会议的玉溪市教育局局长李世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就“减负”为何越减越重等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并就如何“减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当下,课堂变革要充分发挥作用,开展基于班级教学的真学习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真学习是相对于虚假学习而言,后者是指"教师只看到‘习得的结果'(如答案、分数、作品等),而忽视‘学习的过程',导致学生‘虚学习'"。真学习则赋予学习以真正的价值,是有深度的学习。就学习过程而言,真学习是学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长期困扰中小学教育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有望开始得到纠正。全社会都在关注和呼吁“减负”,都在为“减负”支招,思考研究如何“减负”。例如,前不久《中国教育报》“新课程周刊”所载《“减负”前提是教与学的高效》一文,阐述了中学管理和教学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负担观和减负观,做到科学减负,提出“‘减负’不能减质量,而应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类似这些思考对当前深入开展“减负”工作是有积极的启发和推动作用的。但“减负”工作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乐观,不少人已经提出了对“减负”的担忧,笔者认为这些担忧恰恰是“减负”工作在相当一部分地区长期只打雷不下雨,甚至越减越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很多时候,一些教育之外的人针对教育说的一些话,常常让我们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比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日本理论化学家福井谦一在他的《直言教育》的书中说:总体上说,‘教育'这个词不容易讲清楚。施教也好,受教也好,这都不是‘教育'的根本涵义。我想,人们要发展自己的个性并且找到适应外界的生存方式,因此需要‘自我学习',而老师会帮助你提高这种‘自我学习'的效率,这大概就是教育的根本了。  相似文献   

17.
正1月10日,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广西‘乡土情深'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在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民族广场举行,自治区18个部委办厅局参加,内容涉及教育、科技、文化、农业等多个领域的宣传和教育。自治区高校工委副书记莫锦荣出席活动启动仪式,并代表  相似文献   

18.
2013年,北京市在基础教育领域大力推进科学"减负"、系统"减负"、实质"减负"。3月,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教育督导室联合下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4月~11月,市教委分别组织召开"优化作业专题研讨暨朝阳实验小学现场会"、"考试评价改革专题研讨暨文汇中学现场会"以及以"整合课程科学减负促进发展"为主题的"北京市小学‘减负’工作交流研讨暨人大附小现场会",唱响"减负"三部曲——作  相似文献   

19.
"减负增效"是社会高度重视的教育问题,也是一项艰巨的长期工程,要真正适应时代的进步,减少学生的繁重学习负担,提升教育的确切实效,教师必须不断反思、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基于减负增效的背景下实现高中政治课堂高效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中国内蒙古‘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工程”简称“内蒙古‘金钥匙’工程”,目前由内蒙古教委和北京“金钥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达成合作意向。北京“金钥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是一个非宗教、非政府的民间组织,他们通过积极的国际、国内社会呼吁,组织募捐、争取经费,致力于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条件、防治眼盲疾病发生、改善残疾儿童受教育状况等社会公益事业。内蒙古“金钥匙”首期工程是由国际克里斯朵防盲协会、德国社会发展协会、德国希迪凯防盲基金会四家国外组织投资赞助,由北京“金钥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爱德基金会联络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