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守萍 《考试周刊》2014,(15):164-165
<正>社会责任感是指社会成员对社会的安定、进步、繁荣承担责任的内心体验。对于涉世未深的小学生来说,社会责任感这个概念无疑是陌生的,怎样培养呢?一、拓宽责任教育渠道,提高学生的责任认识水平1.营造有利于责任感培养的环境,以环境感染学生。(1)创建校园责任教育点。把学校的每一处硬件设施都建成美丽、规范、整洁的学习场所和学习工具,让每一棵树都说话,每一段墙壁都教育人,使它们成为无声的教育者。推行校园卫生和班级财物责任包干制,以规范管理约束学生。在校园  相似文献   

2.
在家长一味的呵护和溺爱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很多并不懂得什么是责任、责任感,缺乏责任意识.对自己没有责任,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学习漫不经心,做事草率、马虎,生活随便、任性,甚至违纪犯规,厌学逃学;对家庭没有责任,一味索取,淡薄孝心;对他人没有责任,敷衍了事,淡漠诚信;对集体没有责任,强调个人自由,不讲基本规则;对社会没有责任,怨天尤人,不愿奉献,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漠不关心.针对当代学生责任感一度缺失的现实,我们以"公民道德教育基地"为载体,以全员育人为目标,在开展"和谐校园、书香校园、平安校园"活动中,将"我的责任"教育确立为德育工作的核心与主线,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学生的日常行为结合起来,立足班级,联系家庭,延伸社会,有计划,有系统地组织开展"我的责任"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师生的责任意识.让师生在活动中将责任内化为自己的行动,自觉地养成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3.
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存在国家认同感较高,但责任意志较弱;社会公德认知较高,但责任行为较弱;网络社会责任感发展水平偏低等问题。进一步分析发现,家庭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缺失、学校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不足、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都在阻碍着小学高年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发展,因此提出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途径出发,通过优化家庭环境、创新学校责任感教育、共创良好社会环境等方式开展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张建芬 《考试周刊》2011,(57):76-76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而减负是推行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础。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教师而言,社会责任就是要对自己的岗位负责.为自己的学生付出,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是一个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只有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富有良好社会责任感的一代。时代呼唤教师必须要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楷模。教师的社会责任感主要表现在师德高尚,勤奋工作,特别要以身作则,热爱学生.引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成为关心国家、社会、民族、他人的人。  相似文献   

5.
高校应该切实贯彻"中国梦",向社会输出一大批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学生,使其成为"中国道路"的引领者、"中国精神"弘扬者、"中国力量"的代表者。面对新的社会历史格局,怎样能在大学生责任教育中充分体现"中国梦"的主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又一个关键突破点。文章主要分析了"中国梦"视域下高校责任教育的意义和内容,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责任教育开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群体必将成长为推进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高校有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既可帮助乡村建设,也可使参与者的社会责任感得到提升。基于这一认知,首先对"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特征与意义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制约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主要因素。同时,提出依托"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贵州省台江县民族中学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引领学生、家长和社会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塑造地方良好民风。具体包括开展"三志教育",激发学生的志向、志气、志趣;倡导"爱与责任",鼓励教师做校园里的心灵工作者,多措并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走进村寨,通过培训驻村干部、张红榜送喜报、开展家访活动和家史教育等,重塑地方尊师重教、耕读传家的良好民风。  相似文献   

8.
责任感教育是当代大学生的基础素质教育之一.然而,当代部分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日趋淡化,我们急需从医学生的在校阶段开始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意识".两课"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将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会医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及对社会负责,从而使医学生确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校园食品安全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以及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湖南省长沙市中小学学生对于校园食品安全的认知情况。结果明,中小学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存在校园食品安全教育主体责任不清晰、教育知识不全面、学生自身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因此,结合现状提出校园食品安全教育的优化路径,以期减少并预防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道德责任感培养可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提升其综合素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社会、高校、家庭是影响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的重要因素,因此,以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现状为基础,构建三位一体道德责任感培育机制,加强大学生道德责任认知,并通过拓宽社会实践活动减少社会环境对学生道德责任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宁爱平  杨冬梅 《教师》2019,(17):21-22
社会责任感是中职生应具备的品质,而中职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校教育的积极引导。湖南省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从意识形态和实际践行两方面对中职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以期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树立责任意识、强化责任认知、提升责任能力,在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努力践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2.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加强环保教育的宣讲力度,贯彻到位,强化环保社会责任感,重在一个"知"字。在各科教学中,融会贯通环保知识,通过有意识地链接与整合,强化环保理念,重在一个"情"字。在组织的各种活动中,蕴含环保教育的主旋律,知行结合,强化环保参与意识,重在一个"行"字。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探索构建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三三制"的实践教学模式。要通过学生课堂讨论、嘉宾现场答疑、案例分析研讨、典型现身说法、情景模拟再现,开展课堂实践教学;通过融入校园文化、融入校内调研、融入课后作业,开展校园实践教学;通过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参观访问活动、假期社会调研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4.
责任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具有责任感和责任意识,并形成相应的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的教育。当前,很多青少年缺乏责任感和责任意识,这方面的教育亟待加强。学校在课堂教学中、教育活动中、社会实践中,采取具体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不断探索、研究责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即能取得良好实效。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和谐社会为背景针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客观现状,主张通过加强学生认识教育、加强学生体验教育和校园文化教育等途径,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6.
地理教学中的责任感教育渗透可侧重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国情教育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通过学习目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抓住契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当前应担负的责任;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心。  相似文献   

17.
吴中 《班主任》2003,(11):45-47
目标:责任感是学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责任感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本次情境主题班会活动使同学们感知责任,培养责任感,做一名有责任心的中学生。形式:模仿中央电视台《实  相似文献   

18.
情感是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应结合课程的性质以及学生的情感状况,来确定课程情感教育的基本内容。通过培养教师的情感素养、创设教育情境、实践活动积极引导等方式,改进教学,以达到增强学生自尊和自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丰富学生道德情感、提升学生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王涛 《中国德育》2014,(18):68-70
正责任教育,即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和手段,培养学生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并由此引发学生的责任行为,让学生成为有担当、肯担当、能担当的社会人。为了很好地实施责任教育,我校构建了责任教育的长效机制。它由四个子系统构成的:一是以目标为中心的引动系统;二是以环境为支撑的驱动系统;三是以活动为枢纽的运作系统;四是以管理为保障的调控系统。具体运作模式见下图。  相似文献   

20.
金卫荣 《生活教育》2014,(13):75-77
陶行知先生认为: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挖掘社区课程资源,创建学校绿色文化,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是崇明县绿华学校近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学校充分利用区域资源,真正做到了让实践活动回归自然、走向社会、融进生活。通过"桔韵"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开展绿华的今昔对比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的民族精神教育;发展以调研促思考,探求绿华建设新思路,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思维教育;进一步参加桔园实践活动,从而拓宽学生科学技术知识;开展以采摘管理等一系列探究实践,培训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从观察家乡桔树、桔园,抒发对桔园、家乡美景的情感,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做到进一步体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的教育思想理论核心:生活教育理论,即陶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生活教育主张。因此,"桔韵"课程的实施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