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设计思路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折射"、"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的普遍规律后的一个综合应用,教材把薄膜干涉时发生的色散、衍射时的色散和棱镜折射时发生的色散放在同一节内容中,是因为三者都有色散现象,而形成原理不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现象的本质探究.同时,由于生活中的色散现象比比皆是,教师可以训练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和  相似文献   

2.
一、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折射”、“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的普遍规律后的一个综合应用,教材把薄膜干涉时发生的色散、衍射时的色散和棱镜折射时发生的色散放在同一节内容中,是因为三者都有色散现象,而形成原理不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现象的本质探究.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新课程高中物理选修3-4课本第13章第4节"光的色散"中提到了几种可以实现把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即光的色散现象.常见的实现光的色散的方式主要有光的折射、干涉和衍射,其中光的折射色散比较容易实现,学生在生活中也易于观察到;光的干涉色散在后面的双峰干涉实验中会涉及到;而衍射色散学生在生活难以观察到.为此本人设计了以下实验仪器让学生观察衍射色散现象,它不仅可以观察到非常亮丽的环状衍射彩色条纹,而且通过简单的测量,还可以粗略测量可见光(蓝光、红光)的波长.  相似文献   

4.
引言:本节内容是属于高考的非重点知识,对学生只要求知道波的干涉现象及产生干涉的条件即可.因此,很多教师在处理这节课的教学时,便觉得没有多少内容可讲,从而降低了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的要求.笔者认为,对于“波的干涉”的教学,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这个现象,更应该让学生充分理解它的物理实质以及研究方法,并从中得到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对这节课的教学仍要进行优化设计,只是在最终落点上,对学生的练习题不要求过难、过深.以下提供本节课教案一份,供广大同行参考. 教案: 教学目的: (1)认知: ①知道波的独…  相似文献   

5.
一、设计理念《光的干涉》在物理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本节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对光的本性的探究,特别是对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实验的展示与分析,对培养学生的唯物辩证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节内容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并从实验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3-4(2010年4月第3版)第十三章第7节《光的颜色色散》中第69页“衍射时的色散”有一幅图,图下注明“白光的单缝衍射条纹”,如图1所示.通过实验观察白光的双缝干涉条纹和单缝衍射条纹,会发现这幅图不是白光的单缝衍射条纹,而是白光的双缝干涉条纹.  相似文献   

7.
“波的干涉”一节难点是理解波的干涉图样。如何使学生把波的干涉图样与水面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为此,在“波的干涉”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光学中的色散光谱、干涉图样和衍射图样是完全不同的光现象,但是,它们都是由彩色光带或彩色条纹组成的,有很多相似性.因此,学生学过这部分知识之后,仍然混淆不清.为了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特别是全面准确地掌握三者的异同性,笔者把狭缝光束的色散光谱、双缝干涉图样和单缝衍射图样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概况分析关于《光的本性》,甲种本与试用本的内容基本相同,在写法上也都是沿着历史发展的线索展开,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光现象的本质。但为了使头绪更清楚,侧重点更明确,甲种本将它分成《光的波动性》和《光的粒子性》两章。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光的波动性》这一章较大的变动有: 1.精简“光的色散”一节,但保留其中“波长与频率”的有关内容,为它另辟了一小节。 2.将“光的干涉”一节拆为“光的干涉”和“薄膜干涉及其应用”两节。作为干涉的应用实例,增加了“增透膜”一小节。  相似文献   

10.
空气劈膜干涉条纹间距变化的判断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三册《光的干涉》这一节中对用干涉法检查平面的平整程度只作了一些现象上的定性介绍,而当空气劈发生变化时,干涉条纹间距如何变化,如何从干涉条纹  相似文献   

11.
杨波 《中小学电教》2012,(4):128-129
本节内容在高考中属于非重点知识,但又是一个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知识点,是学好后面"光的干涉"这一节内容的前提。同时,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也很多。所以,我们对这节课的教学仍需要精心设计,要让学生从中得到实验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在理论分析时不要有过多的引申。以下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供老师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光的干涉》一节中涉及的一个主要知识点是光的双缝干涉。以往在介绍光的双缝干涉时一般都采用讲授法。使用新教材后,学生实验《用双缝干涉仪测光的波长》被重新选入教材,各个学  相似文献   

13.
在《波的干涉》这一节讲到“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而且振动加强的区域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隔开,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干涉,所形成的图样叫做干涉图样.”紧接着讲了产生干涉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必须相同,而没有讲满足了这个必要条件的两个波源产生的干涉图样是怎样的.但事实上中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物理知识完全可以较准确的画出平面内波的干涉图样.为此本文从一道例题入手,帮助学生理解干涉现象,并画出平面内波的干涉图样.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迈克尔孙干涉实验中产生的干涉条纹形状及形成的原因,介绍了调出等倾干涉条纹和等厚干涉条纹的正确实验方法,以纠正学生在实验中可能发生的常见错误。  相似文献   

15.
"光的干涉"是物理光学的重要内容,高中阶段有关"光的干涉"主要涉及以下问题: 1.干涉条件的分析 两列光波在空中相遇时互相叠加,在某些区域始终加强,在另一些区域则始终削弱,形成稳定的强弱分布的现象,叫做光的干涉.两列光波要产生干涉,它们的频率必须相同,而且相位差要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6.
高中《物理》(选修)第三册“薄膜干涉”一节里光的干涉在技术上的应用中,讲到用干涉法检查表面是否为一平面,如果不平,如何根据被测表面的干涉图样来判断表面是凸起还是凹陷呢?这是一个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讲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彦合 《物理教师》2014,(10):55-55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光的波动性.高中物理教材人教版选修3—4安排了“光的颜色色散”这一节教学内容,并介绍了一种演示薄膜干涉的实验.但按教材上介绍的薄膜干涉演示实验装置来做,虽能勉强做出,但效果不理想.主要有以下原因:(1)实验中用的肥皂液薄膜极易破裂,金属环在肥皂液里蘸过以后,环上形成的液膜要等一阵,让液膜形成楔形截面才能看到干涉条纹,在这“等”的过程中,肥皂液膜由于受风吹、操作者的呼吸、酒精灯火焰的热辐射等因素的干扰,液膜蒸发快,存留时间短(几s至十几s),往往刚出现干涉条纹,液膜随之破裂,让观察者大为扫兴,又得重新蘸肥皂液.  相似文献   

18.
张飞 《物理教师》2008,29(8):33-33
现行教材中“波的干涉”一节的知识是通过发波水槽实验获得的,而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存在如下问题:(1)该实验现象受环境(光线)限制,效果不佳;(2)该实验只能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很难直接观察到介质中某质点(如加强点或减弱点)的振动(如位移变化)情况;(3)波的干涉理论的基础实验——波的叠加(绳波)实验(在常规情况下)几乎不能做成功,而且实验现象转瞬即逝,学生很难观察清楚.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4)第62面“光的颜色色散”一节“科学漫步”的题目为“用等倾法检查平整度”,即通过样板平面与被测平面之间的“空气劈尖”所产生的干涉条纹来判断被测平面的平整度(如图1所示),但笔者发现,此处所说的“等倾法”实际上应为“等厚法”.因为它是利用等厚干涉检查平整度,这是薄膜干涉在生产实际中应用的典型实例.贵刊2008年第3期“用等倾干涉检查平整度几个问题的释疑”一文,也是将检查平整度的等厚干涉误称为等倾干涉.  相似文献   

20.
蔡同欢 《物理教师》2005,26(1):36-36
"用双缝干涉实验仪测光的波长"实验中,仪器的调整是困扰广大师生的一个大问题,许多学生一节实验课下来,干涉条纹都没调出来,实验失败.笔者通过对此实验的认真研究分析,总结出一套实验仪器的调整与改进方法,在实验中,学生5分钟内能都调出清晰的干涉条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