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前几天,经一位朋友的推荐,我有幸认识一位新朋友——《阅读》。“我阅读,我快乐”是它的宗旨。这正合我意,于是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把课文越读越长》、《把课文越读越短》两篇看似矛盾的文章,细细读来,却不得不为作者独到的见解拍手叫好。“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推荐出对学生有益且适合他们阅读的作品正是老师们感到为难的事,《把课文越读越长》告诉了老师们方法。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学期第11课《画杨桃》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迪学生们懂得看问题或做事情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要妄下结论。编者的主要意图在于,通过阅读这篇课文,让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  相似文献   

3.
遭遇尴尬     
学习《少年闰土》一课时,在学生汇报课文主要讲了有关闰土的哪几件事时,随即板书,当“拣贝壳”的“拣”字出现在黑板上时,下面同时出现了几个声音:“老师,‘拣’字写错了!”当时我脸一红,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不小的错误。但我并没有因这几个学生给我带来尴尬而生气,也没有将错字简单地一改了之,而是问那几个同学:“能不能告诉老师这个字为什么用错了?”其中一个学生一脸得意的神情,站了起来,显得有些激动,  相似文献   

4.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描绘了诸葛亮的顾大局、识大体和神机妙算。故事环环紧扣 ,引人入胜 ,教师可组织学生从读中感知感悟 ,引导探究 ,启发学生思维 ,启迪智慧 ,进行探究性阅读 ,培养学生感悟、理解、欣赏、评价和积累语言的能力。一、认真预习 ,搜集信息。教师指导学生认真预习课文 :读读课文 ,看看草船借箭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 ,经过怎样 ,结果又如何。查字典弄清“神机妙算”这个词语的意思 ,把课文中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标出来。课前 ,教师布置学生浏览《三…  相似文献   

5.
我听一位语文老师教《小珊迪》一课。她在课上竟然引导学生大做数学题,却取得了出人意料的学习语文的好效果。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尽管时隔已久,我仍然难以忘怀。上课伊始,学生就提出了什么是“先令”和“便士”的问题,教师并不急着回答,而是让学生联系课文讨论理解。学生们通过读课文、讨论,很快明白了“先令”和“便士”都是英国的货币,并从“我”没有零钱,拿出1先令让小珊迪找零,知道先令大于便士。接着,这位教师顺势提出1先令是多少便士的问题。粗心的学生回答4便士,从“这是您那个先令找回来的4个便士”得出答案;稍微细心一点的…  相似文献   

6.
教鲁迅小说《故乡》,为了使学生对闰土这一形象的悲剧意义有深刻的感受,我特意安排了如下一个教学环节。具体步骤是:一、认真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并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1.闰土的父亲为什么给闰土起名“闰土”?2.给闰土起名这件事说明了什么?3.闰土颈上为什么要套上一个银项圈?  相似文献   

7.
陈云芳  张建权 《师道》2007,(2):34-34
特级教师王永生在我校借班上《草原》一课,讲解“鄂温克姑娘们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这句话时,提出“大方”和“羞涩”两种神态是相互矛盾的,为什么在这里用“既……又……”这个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却不感到矛盾?问题抛出后学生陷入沉默。王老师示意学生认真读课文,仔细领会。但过了一会,依然没人举手。  相似文献   

8.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是一组侧重指导“读”的课文,重点训练项目是“主要的和次要的”。训练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阅读,学习分辨课文内容主次,使阅读能抓住重点, 《给颜黎民的信》是一篇书信体的讲读课文,在指导学生阅读中,不汉要帮助学生在“读”中理出信中说了哪四件事.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四件事中“应该怎样读书”这件事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其次,向学生提出问题:鲁迅在《给颜黎民的信》里说了哪几件事?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主要说了哪件事?这件事是分几层意思说的?帮助学生分辨主次:最后,还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把这件事一步一步说清楚的。另外,为了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还应帮助学生弄懂文中关键的句子,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自学能力。 《再寄小读者》是一篇阅读课文,是作家冰心写给少年朋友的一封信,教学中,应在学生整体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帮助学生消化“主要的和次要的”这一重点训练项目,理清文章思路,找出重点段落,比如这篇课文一共讲了四件事,而第三件事”怎样练习作文”则是本文的重点,应引导学生认识到:文章中作者写得最细致、最具体的地方,往往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另外,在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发生在三十多年前的事了。一位年轻的老师,在上《狼牙山五壮士》那一课时,他让学生们读完课文后,就让学生们提问题。班里一位平日里不爱发言的学生突然站起来说: “老师,我发现课文里多了一个字!”学生的这一惊人发现,让这位年轻老  相似文献   

10.
今天指导学生阅读《我们的老师》。课文讲杨老师带病给“我们”上课的事,意在表现杨老师是一位一心工作的好老师。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是一组文艺随笔,共有四篇课文。这四篇课文内涵比较丰富,其中,《咬文嚼字》讲的是写文章或阅读应该注意“炼字”的道理;《读(伊索寓言)》揭示并嘲讽某些社会现象;《说“木叶”》解说和阐发了一个文学意象;《米洛斯的维纳斯》则阐述作者的一个美学观点。这些文章很少抒情,重在讲知识或道理。在教学过程中与老师们普遍认为这一个单元的课文比较难上。难度在于:(1)文章知识内容较杂,不知如何操作才更简捷有成效;(2)课文较长,不适合朗读,学生觉得枯燥;(3)对于知识储备不足的高一学生,有理解难度。  相似文献   

12.
前段时间,我在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初中青年语文教师讲课大赛的时候,看到这样的一幕:一位男老师在讲授《陈太丘与友期》这篇课文时,抽了一个学生起来朗读投影上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当读到“轶事”时,这个学生读的是ti ě事。马上有学生说错了,  相似文献   

13.
诚实     
李超 《青少年日记》2008,(12):24-24
11月20日 晴 学习了《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父亲”的教导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上人民版《历史》选修四《中外科学家》一课时,有学生提出詹天佑设计修建的京张铁路不是“之”字形线路,而是“人”字形线路.他(她)们清楚记得在小学读书时就上过一篇《詹天佑》的课文,课文里明确说出詹天佑设计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人”字形线路。笔者查阅了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詹天佑》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15.
《丑小鸭》是一篇老课文了。老师们教这篇课文,对于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取合以及文本价值的挖掘,因人而异、各有特色。有一位老师执教这堂课,在处理第三自然段时,抓住“欺负”这个词深究细挖,“都有谁在欺负丑小鸭?”学生说了公鸡、鸭子、小鸟、小狗等,老师再问,“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会怎么欺负这只丑小鸭?”学生戴起头饰,模仿不同的小  相似文献   

16.
教学片断 师:《触摸春天》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课文主要写了安静在花园里触摸蝴蝶的事,还写了这件事给作者的启示。老师想把课题改为《触摸蝴蝶》或是《安静给我的启示》,你们认为怎样?  相似文献   

17.
金泓 《师道》2006,(4):27-27
一次语文公开课,我选择的课文是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那天,学生们个个正襟危坐,教室里鸦雀无声,他们似乎在特意配合我上好这一堂课。然而,出乎学生们的意料,我做的第一件事是检查他们是否预习了这篇课文。我先检查了几位坐在前排的男生,然后大声表扬了两位完成预习作业的学生。而对于其他几个没预习的,我只是笑笑,轻声对他们说:“下次别忘了预习。”然后,我又去检查几位坐在后排的男生,他们中只有一个学生完成了预习。当那个学生满怀期待地望着我时,我并没有如他期待的那样表扬他,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声:“哦,完成了。”而对于其…  相似文献   

18.
解读文本是老师们在课前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文本解读好了,课就成功了一半。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让孩子与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推动学生与文本有效融合,成为文本的“知音”呢?下面我以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第六单元课文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体会。第六单元的的主题是“名人风采”,课文有《给家乡孩子的信》、《钱学森》、《詹天佑》和《鞋匠的儿子》。因为这个单元相对来说,离学生有点远。如何让孩子与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推动学生与文本有效融合,成为文本的“知音”呢?我是这样尝试的。  相似文献   

19.
微格情境学习完《杏儿熟了》一课,周老师说:“现在,我们大家来概括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我们应该向奶奶学习什么?谁先说?”学生们纷纷举手。一生:“这篇课文写了‘我’儿时的一件事,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师:“这件事说明奶奶有哪些可贵的品质?”一生:“说明奶奶很善良。”一生:“说明奶奶能想着别人,有酒愿意让大家喝,有果子让大家吃。”一生:“老师,我补充。奶奶感到有果子让大家吃才香。”一生:“说明奶奶有福让大家享的品质。”师:“还说明奶奶什么精神?”一生:“还说明奶奶有什么好事都能想着大家的精…  相似文献   

20.
师生学艺     
金培 《师道》2003,(1):25-26
《群鸟学艺》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传统课文。这确实是一篇经典之作,蕴含着编者的良苦用心。本文通过猫头鹰、老鹰、乌鸦、麻雀、小燕子向凤凰学搭窝的事,告诉学生做任何事都要有耐心、不怕苦、不怕累,才能把事情做好。本课的重点是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为了突出重点,在常规预习的基础上,我又加了一条,每人提三个问题,写在书上,到时候课上交流讨论。课堂上,学生积极提问,有关于词语方面的:“请问老师(同学),根基的‘基’是什么意思?”我们通过查字典、扩词解决了。“请问老师,粗糙是什么意思?”我们通过找反义词理解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