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作文教学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写什么 ,二是怎样写。写什么是内容问题 ,怎样写是形式问题。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 ,但内容决定形式 ,内容是主要的。因此 ,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学生写作文没有内容 ,就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有“米”下锅 ,而且要让学生知道怎样下锅 ,怎样煮出“饭”来。这就需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 ,指导他们观察生活 ,分析生活 ,激发他们的作文愿望。对此 ,笔者进行了尝试 ,可用十六个字来概括 :着眼观察 ,感知内容 ,创设情境 ,寓教于乐。一、指导学生实际观察 ,获得第一手材料人的认识是从感知…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先学国际音标不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教育》杂志2002年2-3期刊登了一篇“小学生能先学国际音标吗?”的英语教学稿。文章认为,小学生先学习国际音标利多于弊。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我国的英语教学强调国际音标的作用是有历史原因的。主观上,我们认为学习国际音标是学习英语语音的主要途径;客观上,过去条件有限,学习和掌握英语单词的读音主要凭借词典提供的音符符号,不像现在可以通过各种媒介和渠道接触英语,特别是听英语和说英语。但事实证明,学习国际音标既加重了学习负担,也不能保证学生语音、语调自然正确。去年我县开始小学英语教学试点,各项数据对比也…  相似文献   

3.
教学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其所教内容均为来自于生活实践的知识经验,那么这就要求教学必须与生活相联系,需要推行生活化教学。如何实现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1郾营造具有充分英语文化氛围的环境的空间。要注意教室环境的布置,突出英语化。比如用英语书写班风贴于黑板上面;教室后面的黑板报和评比栏的标题甚至部分简单的内容均用英文书写;课程表的内容也全用英文来书写;在教室内建立一个英语角,摆放英文读物并轮期更换;亦可在教室内的所有物品上都贴上英文标签,将中文在后面用小字标出,等等。在人际交往中,使全班每一个学生有一个英…  相似文献   

4.
<正>兰本达教授对材料有一段论述:材料的种类和组合以及交给孩子们的次序就是材料的结构。所谓结构严密,指的是各个材料之间、材料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之间具有紧密联系,因此,具有这样功能的材料叫做具有严密结构的材料,简称"有结构的材料"。有结构的材料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激励学生主动探索、锲而不舍的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5.
6.
张新 《湖北教育》2000,(4):29-31
小学思想品德教材(鄂教版)第八册,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小学中年级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编写的,由13篇课文及两篇补充课文组成。全册教材共8个部分,其中第1、2课属热爱祖国的教育,第3课属文明礼貌的教育,第4课属自尊自爱的教育,第5课属团结友爱的教育,第6课属热爱科学的教育,第7、8、9、10、11课属关心集体的教育,第12、13  相似文献   

7.
8.
总观作文教学,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作文时要么无米下锅,无从着手,要么出现千篇一律、无病呻吟的状况。学生作文出现的问题,除了学生在日常没有留心观察,去感悟、去体验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在作文指导中统得过死,管得过严,导得过窄。由此来看,我们的作文教学应引起反思,尽快走出误区,倡导学生自由表达.让学生倾吐心声,表达真情实感,真正达到“我手写我心,我文抒我情”的习作境界。  相似文献   

9.
在英语教学中,如果对英语歌曲、歌谣、图画等敢大胆地“偷”来用,巧妙地“换”来用,就会使英语课堂充满美,使学生在美的旋律、美的氛围中轻松自如地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0.
11.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这一句话充分显示了语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虽然,这一理论很早就提出,也被广大的教师所接受,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很少有教师自觉地运用这一理论组织教学。他们对于教学中如何将生活与语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感到比较茫然。多年来,我接受这一理论,并在教学中自觉运用这一理论组织教学。其间,我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有过茫然,也有过放  相似文献   

12.
13.
新课程的实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突出,学生敢想了、敢说了、敢做了,然而学生的丰富的生活信息、个性化的生活体验、奇异多彩的想法、超出意料的操作探索结果,往往超出教师的预料,出现了教师难以驾驭课堂,使课堂失控,教师不知所措的局面。其原因就是教师没有树立一个正确的课程资源观,仅仅把自己收集到的信息作为惟有的课程资源,而没有把学生拥有的信息也作为一种课程资源。 新课程要求我们转变这种观念,要把学生作为一种课程资源。新课程下的  相似文献   

14.
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学校教育应该自觉担负起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大职责。语文课程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实际意义。一、理性地认识人文性和工具性、思想性之间的辩证关系1.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与语言文字密不可分的,而语言文字是为了满足人类生活、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革新,引起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而在新课标与新教材之间,仿佛是一片不确定性的开阔地,它让教师困惑、迷茫,在理论与实践中出现了四大误区。听了全学区性的观摩“课改”示范课,我们以为:一、教书不一定教教材平时我们都是备教材、备教案的照本宣科。而这次听的《操场上》一课,教者灵活处理了教材,给孩子们留下了发展的空间:把儿歌中的一句“跳高打球拍皮球”去掉,让同学们自己去创造,后来又把儿歌扩展为短文。这样来看,教材对教者来说只是把它当成材料。二、学生质疑不一定突…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出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从技能训练向能力培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享誉国际足坛的教练米卢的工作原则是:享受足球,享受生活。这使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成为球迷心目中的“神奇教练”。  相似文献   

19.
20.
曾欣荣 《湖南教育》2002,(20):26-26
音乐教学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想像力与创造力。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律动。律动是指用简单的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节奏与乐感。它对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和音乐素养起着举足轻重的启蒙作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听曲走步,如四分音符走步,八分音符跑步,休止符则停止不动;也可让学生听到高音就把手举起来,听到低音把手放在身体两侧;还可让学生听曲拍手、跺脚等。这样的练习,不但能使学生生动形象地感受音乐的韵律,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表演能力。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