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高考导向2006年高考全国17套试卷诗歌鉴赏题具有如下特点:1、选材范围扩大以往诗歌鉴赏题一般局限于唐诗,偶尔考点宋词、元曲之类,今年各地语文试题打破了这一常规,除了天津、福建、湖北考唐诗,全国Ⅱ卷、安徽考宋词,上海、浙江考元曲外,绝大多数省市考查了平常不大涉及的诗歌,如全国Ⅰ卷、辽宁、江西、四川考宋诗,湖南、重庆、广东等地考清诗,另外北京考魏晋诗,江苏考元人词,山东考近代诗,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这与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扩大阅读视野的要求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高考语文也要求学生有鉴赏诗歌的能力,怎么才能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一、考点明晰《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即内容上考查形象、思想、观点;形式上考查语言、表达技巧。结合考纲我们具体分析2002年高考全国卷第四大题第17小题诗词赏析给的是常见诗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诗歌虽不难,而试题却颇不平常。一小题分三问,或要求表态或要求阐述。2003年高考全国卷则选用王维的《过香积寺》,从诗歌语言赏析方面出题…  相似文献   

3.
2003年普通高校全国卷的古诗鉴赏题是阅读王维的《过香积寺》,要求考生从诗歌第三联的两句中找出“诗眼”,并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这里考的就是炼字。  相似文献   

4.
<正>2022年全国甲卷和乙卷的古代诗歌阅读题的题材分别是咏物诗和送别诗,且都不约而同地考查了诗歌的比较阅读赏析。笔者认为,这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里“学习任务群5”中所强调的两点内容密切相关:一是“根据诗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二是“运用……比较阅读等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鉴赏……”。  相似文献   

5.
从1997年全国卷出现第一道诗歌比较鉴赏题到2014年,全国高考共出了32道诗歌比较鉴赏题,其中尤以2014年为甚,共有6份试卷拟的是此类题型。高考命题专家之所以青睐此类题型,是因为这种比较鉴赏题,信息容量大,综合检测性强,能更准确地考查学生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那么,我们如何应对这样的诗歌比较鉴赏题呢?一、利用已知,整体把握比较鉴赏是比单首诗歌鉴赏要求更高的鉴赏,但开始答题时不能直奔比较点而去,而是应该先从整体上了解两首诗(或三首诗)的体  相似文献   

6.
王俐 《语文知识》2014,(11):90-91
一首诗词当中,常常有一个或几个耐人寻味的关键词,这些往往就是“诗眼”和“词眼”,它既与语言有关,又与内容有关,有“一字递情,千古传诵”的美赞。对这些字词的理解,往往会影响到对整首诗的理解和感悟,所以命题者通常喜欢考查对关键词的理解,简称“炼字”题。从词性角度来说,“炼字”对象有: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叠词、拟声词等等。此类字词,各有传神之处。2014年高考“炼字”题共出现了4处:全国大纲卷12题第二问、四川卷13题第一问、湖北卷14题第二问、福建卷14题第二问。  相似文献   

7.
<正>新课标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做了明确的要求:"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但目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内涵(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笔者归纳了2013年各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总结其常见的题型为以下几种:1.情感类。这类题目围绕诗歌表达的情感出题,一般要求学生指出某诗句或是整首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更难的题目则要求学生能够有广阔的视野,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做到知人论世、自圆  相似文献   

8.
2005年,有三个省市高考语文卷考新材料作文;2006年到2008年高考,全国语文卷连续三年考新材料作文;2008年,有六个省市高考语文卷考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方兴未艾。结合近三年的高考作文题进行分析,笔者总结了一些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用以指导学生进行高考作文备考,希望能够给他们以帮助。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近几年高考在农民革命斗争方面考得最多的最集中的内容。2005年高考又有两个省出题涉及(江苏卷第8题,辽宁卷第8题)。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这两个文件进行知识梳理。给高中文科学生一些复习提示。一、《天朝田亩制度》(以下称《制度》)。人教版新教材对《制度》的内容、目的、意义及未能实行的  相似文献   

10.
2019 年高考已经结束,可对于高考题的探究却刚刚开始。 作为更侧重于解题方法的我来说,更加关注的是一题多解的思 维拓展,因为这样的东西可能会更加乐于让学生接受并引发思 考。所以,本文中笔者就 2019 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科填空题的 压轴题,做了更细致的思考,以期对新高三的学生有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 2019 年三套全国卷的做题、阅卷、调查和讨论,认 为 2019 年 3 套全国卷出题既保持了平稳连续性,又有过渡和衔 接的创新性;既体现了核心素养,还凸显了“一体四层四翼”,更 展现了考纲中的“三个能力要求”,表明高考是是为国选材的的 选拔性考试。这些都高度契了我们的估计。但瑜不掩瑕,三套 题中还有文字表述需商榷、题型需改变、设问方式要讨论、给予 信息量不足的问题。下面谈谈笔者的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12.
诗歌是近几年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尤其是2002年以来,诗歌题由一卷的客观题提升为二卷的主观题,虽然赋分不变,但难度大大增加。2005年16套高考试卷中诗歌题选材广泛,唐诗10首、宋诗8首,宋词1首,元曲1首。诗中七绝15首,七律3首。部分省市考查分值超过6分,其中北京卷7分,三份全国卷  相似文献   

13.
我们把近两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考查的内容和形式作简单梳理后可以得出,鉴赏的诗歌,朝代不出唐宋,诗为绝句,词是小令,作者有著名诗人,也有相对陌生的。但题材主旨都是最常见的易于理解的思乡诗和写景诗。考查内容,重点是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表现手法涉及意象、细节、对偶、比喻、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语言鉴赏涉及炼字、语言特点。由于2005年古代诗歌鉴赏增加了分值,命题形式也由一题两问改成两题两问或三问。一般第一题是理解确认,第二题是赏析。由此师生可以大体确定复习训练的范围:唐诗宋词中的小令和绝句依然是重点,即使…  相似文献   

14.
高考概率统计解答题的出题背景越来越复杂,目前对高考数学试题的研究较多,但对高考试题出题背景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对概率统计出题背景的研究.笔者以2019年高考数学全国Ⅰ卷理科第21题为例,从马氏链、差分方程等高等数学的视角出发,对高考概率统计题的试题背景进行分析,并给出一个典型例题,便于读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古代诗歌鉴赏题,是近几年高考中不可少的考题。1994年至1997年全国高考卷连续四年出现这类题型(唐元稹诗《菊花》、宋李清照《如梦令》、元阿鲁威《蟾宫曲·咏史》、唐刘禹锡《望洞庭》和雍陶《题君山》),此类题变得更加醒目。因此,分析古代诗歌鉴赏题的考查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解题指导和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大有好处。 一、诗歌鉴赏类考题易考点 1.对诗歌文句的理解。如: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1996年高  相似文献   

16.
诗歌语言鉴赏题有一个重要的考查角度,即品评某一字眼或某一诗句的意蕴和艺术效果,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炼字”题。在2008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语文试卷中,有四套试卷考查到了“炼字”这一知识点,分别是全国卷I中的“拳”和“退”,全国卷Ⅱ中的“网”,天津卷中的“遍”,安徽卷中的“孤”。  相似文献   

17.
教师命题考学生,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我曾尝试学生出题考自己,这一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唤醒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复习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一、具体做法出题:出题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题型来分工,全班按组领任务,比如第一组每人出5道选择题,第二组每人出3题填空题,第三组每  相似文献   

18.
200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有一段关于"经"的材料阅读题,笔者认为,三道题中有两道题的参考答案值得商榷,在此提出来,想与教育界同行及全国卷2的命题人一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以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Ⅱ卷第32题为研究对象,分析该题考查的4类能力要求,反思入手,策略教学,以考促教,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2005年的16套高考语文试题, 都考查了修辞手法。综合起来看,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考查形式分选择题和笔答题两种,以笔答题为主。辽宁卷第6题、浙江卷第6题、天津卷第21题采用了选择题的形式,其它试题都采用了笔答的形式。二、考查题型有诗歌鉴赏题、文学作品阅读题和语言运用题三种。诗歌鉴赏题中考查修辞手法的有全国Ⅰ卷第12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