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整合国际资源,将国际优质科学实践课程校本化,整合了DNA提取、扩增、电泳与测序等技术,开发并实施了"DNA条码"项目式课程.本课程的阶梯式设计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并注重学生的评价.本文介绍了学校如何整合国际资源,设计开发符合国内学情的校本化课程,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为例,对生物科学史与课堂探究学习的有效整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我和一些网友讨论了这样一个选择题:科学家用纳米技术制造出一种“生物导弹”,可以携带DNA分子。把它注射入组织中,可以通过细胞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内,DNA被释放出来,进入到细胞核内,最终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中,成为细胞基因组的一部分,DNA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中的过程,属于( )  相似文献   

4.
人生长激素基因转化花叶芋及PEG在转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人生长激素基因插入pBR322衍生质粒载体pLGV1103 DNA中,通过三亲交配,将重组原粒pLB-9引入携带Ti质粒pGV3850的农杆菌,经同源重组,获得共整合重组体pGL198(hgh)Ti质粒。用叶盘共培养法,将pGL198(hgh)转化单子叶植物花叶芋,获得转基因再生植株。经胭脂碱测定、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分析和DNA分子杂交,证明人生长素基因已整合到花叶芋DNA中。还探讨了聚乙二醇(PEG)在植物转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艾弗里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在培养R型肺炎双球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结果同时出现了R型和S型细菌。之所以有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是因为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的DNA整合到了一起,并且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6.
文章提出了利用桌面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课件中应用的基本方法,通过开发"细菌和病毒的遗传"课件研究了桌面虚拟现实技术及其交互性、三维模型设计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并通过开发U型管实验、DNA的摄取和整合、接合的机理与过程、性导的机理与过程及特殊性转导等内容实现了动态交互式演示和控制,在实际教学应用中收到了较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7.
黄巍 《中学生物学》2012,28(5):36-37
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课为例,对生物科学史与课堂探究学习的有效整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安军 《生物学教学》2012,37(5):16-18
本文总结了高三"DNA的结构与功能"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科观点和核心概念出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物学及化学知识,通过对比DNA和RNA的结构,揭示自然界选择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原因;引导学生将"DNA的结构"与"遗传物质应具备的功能"建立联系,说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9.
个体获取信息、应用加工信息的能力不但是评价其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且被看作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这体现在课程上,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便是对信息时代的回应。但在整合过程中出现了"整合"概念偏狭、由"讲授"走向"演示和播放"的偏向、"整合"目的未整合的误区。解决这些误区的对策是加强理论学习,明确整合内涵、探索整合模式,优化整合过程、实现有效整合,达至目标双赢。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双互动教学有效整合并促进教学方法的改变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课为例,在教学设计基本内容、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有效实施等五个方面对信息技术与双互动教学的整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引导学生尝试建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已成为高中生物必修2"DNA分子结构"教学中常用的手段.课堂上学生通过制作物理模型,再现难以直接观察到的DNA分子结构,对DNA为双螺旋结构的概念进行具体化,从而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在课堂上常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组件"来完成DNA分子模型的建构.从模拟制作的角度看,这是非常好的学具,因为学生亲自制作DNA的立体模型,有助于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让DNA分子变"微观"为"宏观",从而更好地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但由于模型组件中代表脱氧核糖、磷酸、含氮碱基的模型材料、相应的共价键以及不同共价键插入位置的洞口粗细大小都匹配得非常到位,让组装不会出现"差错".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的整合,可以有很多具体表现。在"吨的认识"课例中,作者着重围绕"教学目标的整合"与"学习材料的整合"两个方面,通过具体鲜活的实践重现与富有深度的理性思辨,来表达对于"教学整合"的个性立场。  相似文献   

13.
<正>"DNA分子的复制"在各省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要求中均属"理解"层次,即能理解"DNA分子的复制"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现将与DNA复制有关的考题进行集中分析。1 DNA复制与细胞分裂细胞分裂间期要进行染色体(质)复制,包括  相似文献   

14.
改造后的抗虫基因 Cry IB用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入烟草 ,转基因植株经 PCR和 DNA分子杂交检测 ,结果证实 :抗虫基因已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5.
正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成为教育教学领域中一场深刻的革命。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国内外存在"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的说法。"大整合论"主张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的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创立信息化课程文化。"小整合论"则主张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中。本文拟从"小整合论"的角度,谈谈高中语文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现状和改进的做法。一、高中语文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存在的问题(一)部分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趋势和作用认识不足,行动不够有力。学校虽置  相似文献   

16.
中等职业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必须要解决"人的整合"和"物的整合"两个问题."人的整合"包括意识整合与能力整合;"物的整合"包括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的整合.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一段关于《DNA分子的结构》一课的授课片段:教师对着课件中的DNA平面结构和立体结构给大家讲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之后,教师开始举例子:"同学们都穿着校服,上面都装有拉链,DNA的结构就如同这拉链是由两条单链组成。"教师边说边举起讲桌上早已准备好的拉链,"你  相似文献   

18.
宋书英 《考试周刊》2014,(77):184-184
近年来,随着教学课程整合理论的传播和初步实践的开展,"整合"意识已经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关键词。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和初始阶段,"整合"概念同样应该移植到当前的教学设计中。那么,如何理解课程改革中的"整合"涵义,在具体的教学设计当中,如何科学、高效地体现课程的整合意识,是当前幼儿教育课程整合讨论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通过课程整合概念的梳理,寓教于乐中体现整合意识,以及幼儿园一日生活课程整合三个方面,讨论幼儿园教学中课程整合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特色学校建设并非孤立行为,"整合"是特色学校建设的策略选择。运用"整合"策略可以实现高效低耗,追求最优品质;特色学校建设中运用整合的策略,应坚持以"文化"为内核,以"特色"为焦点,以"发展"为归宿;特色学校建设中整合策略的运用,应贯穿特色学校建设与学校整体发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宋书英 《考试周刊》2014,(81):187-187
近年来随着教学课程整合理论的传播和初步实践的开展,"整合"意识已经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关键词。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和初始阶段,"整合"概念同样应该移植到当前的教学设计中。那么,如何理解课程改革中"整合"的涵义,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如何科学、高效地体现课程整合意识,这是当前幼儿教育课程整合讨论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通过课程整合概念的梳理,寓教于乐中体现整合意识,以及幼儿园一日生活课程整合三个方面讨论幼儿园教学中课程整合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