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曾超 《生活教育》2014,(19):87-88
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要有机地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返璞归真,强调本质,接头续尾,注重过程;避免"过度教学",让学生在推理活动实现"再创造";创设合理情境,通过推理探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2.
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实现"再创造",应基于学生的数学现实、思维方式、思维过程三方面对学生思维进行合理稚化。合理稚化学生思维,顺应了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规律,发展了学生的"再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3.
有效性是数学课堂教学实现其目标的重要前提,是学生熟练掌握与运用数学知识,感悟教学文化价值,领悟数学理性精神的重要保证。数学教学只有在有效前提下,才能让学生在数学上得以发展。一、问题情境适当性探究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让学生把所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发现式"地创造出来,而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其首要工  相似文献   

4.
数学是来自生活的实际的科学,需要学生充分体验。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从而锻炼学生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是"再创造"。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去进行"再创造",从而实现习得知识、获得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正>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提出"学一个活动的最好方法就是做"。通过"做"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从而获得知识,形成素养。《数学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在数学活动中操作、猜想、归纳分析,进行合情推理及进一步逻辑推理,进而实现知识的再创造。《面积的意义》是第六册第八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  相似文献   

7.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好数学的有效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或"创造"所学的内容。因此,小学数学新授课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学生的一种"数学再创造活动",教师的任务是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活动"。下面就《圆的周  相似文献   

8.
数学实验教学中,强调学生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寻找规律、法则,让学生学会学习,从教师的行为转到学生的活动,并且从感觉的效应转为运动的效应。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的活动,包括观察、描述、操作、猜想、实验、收集整理、思考、推理、交流和应用等等,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过程形象而生动的性质,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促进数学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正数学实质上是人们常识的系统化,而学习数学最好的方法就是"再创造",让学生将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参与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在教学中实施"再创造",教师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弗赖登塔尔认为在"再创造"的过程中教师承担了帮助学生的任务,也就是说所谓"再创造"应当是一种有指导的创造。他进一步指出:"指导‘再创造’意味着在创造的自由性和指导的约束性之间,以及在学生取得自己的乐趣和满足教师的要求之间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既然教师的指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再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但切不可就题论题,特别是高三的总复习阶段,通过大量题目的"讲练渗透"极易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思维僵化,数学不应是"枯燥"、"单调"的代名词,数学教学在展示静态的、常态的思维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解题思维的动态过程,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过:"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再创造和拥有探究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利用一道数学高考试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剖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1.
落实二重原理实现有效教学南京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曾小平《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初中)第9期"课例点评"栏目,推出了"课例点评特别策划",通过阅读提供的四个课例,笔者感受颇深.数学教学的着眼点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不再是单纯的按知识的逻辑体系进行系统讲授,也不是放任自流的让学生进行无目的无收获的时髦活动,而是兼顾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数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也就是落实数学教学的二重原理——"教与学对应原理"和"教与数学对应原理",实现有效的数学教学,即让学生以"再创造"和"再发现"的方式经历数  相似文献   

12.
《柳州师专学报》2020,(2):137-140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基于"经验性"和"拟经验性"的数学哲学观及建构主义教学观,提出自己的数学教育思想并付诸于实践。通过对弗赖登塔尔"数学现实""数学化""再创造"和"反思"四个主要教育思想的分析,认为教师在开展数学活动时,要注意结合学生"数学现实",创设数学"真情境";巧妙利用"数学化",提高学生数学水平;鼓励支持"再创造",提供探究新环境;引导帮助学生"反思",综合提升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小学生进行数学"再创造"的过程就是经历数学探究的过程,就是用自己的探究方式把数学重"做"一次的过程。引导学生"再创造"时,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做到"三要"。内容要合适。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学生"再创造"前,教师要考虑内容是否合适学生"再创造",能不能采用其他方法。如果要用"再创造"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就要思考什么时候引导学生"再创造"?问题如何提?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引导?这是因为有的内容适宜学生经历"再创造"的过程,比如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等;有的内容不适宜,比如元、角、分的认识,秒的认识等这些原始性概念就不适合学生"再创造"。案例中,教师希望学生能"创造新的方  相似文献   

14.
教育学家费赖登塔尔说: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解决和分析,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数学方法,我称之为再创造方法.他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活动,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根据这一"再创造"学习理论可知,学习就是给学生提供"再创造"活动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在低层次的活动中对数学知识进行筛选、提炼和组织,使之上升为高一层次的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5.
传统教学中学生学数学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学生的反复练习来进行的,为了保证所谓的课堂效率,很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注重了结果而忽视了过程,这样虽然在短期内有一定的效果,但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提倡让学生"做数学",让学习建立在活动的基础上,强调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主,把"书本的数学"变为"活动的数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理解和反思,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小学"做数学"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它把小学数学学习的  相似文献   

16.
张平 《上海教育科研》2015,(3):90-91,96
概念教学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传统的概念教学更多的是指向概念的习得。HPM视角下的概念教学注重让概念具有真正的意义,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真正经历概念的形成,实现"再创造",注重让数学文化弥漫课堂。  相似文献   

17.
所谓"再创造",就是由学生本人发现、创造、获取知识。要想让学生做个"再创造"者,教师首先得自己做个"再创造"者,教师要去发现、挖掘和创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元素和内容,要对美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作业方式以及教学情境进行"再创造"。通过教师的"再创造"唤醒学生心底沉睡着的发现和探索的欲望,同时让学生在实战中探究思考,激活"再创造"思维,就能让学生成为学习、探索路上的发现者、"再创造"者。  相似文献   

18.
数学概念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过程,它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已有的生活与知识经验,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主动参与探求新知识的学习活动,通过自身的实践,变教材为学材,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因而,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数学概念,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更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9.
如何去指导学生学习数学?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学就是有指导的再创造."波利亚也说过:"顺乎自然地帮助学生."这里有两层含义:利用再创造的原则按照数学本身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去指导学生学习数学;二是如何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去发挥数学资源的再创造价值.两者之间相互依存,数学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该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在丰富的活动中亲身体验数学,探索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实现数学的"再创造",从而促进学生更为有效地学习数学。一、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