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此处不是讨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而是浅论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进而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当我们看到一位自己喜欢的明星的娱乐新闻时,我们就会在好奇和兴趣的驱使下去找更多关于这个明星的事情,以此来证明看到的新闻的真假及  相似文献   

2.
数学新课程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此,新课程大大加强了探究性学习的比重.而探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3.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是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可以通过巧设疑问、自主学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合作交流、体验挫折与成功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来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4.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是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可以通过巧设疑问、自主学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合作交流、体验挫折与成功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来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习方式一次全新的革命。它不仅打破了传统教育对学习方式的严重束缚,也遵循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了当代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宗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就是要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  相似文献   

6.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的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探究性学习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新奇愉快的精神体验,更是一种有趣味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启人心智,开发和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7.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有趣、富有现实意义?结合教研活动围绕对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认识、对探究学习中学生活动有效性的认识、对探究性学习中合作交流的再认识这几个问题反思我们的教学,教师对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有了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正>新课程要求我们培养具有综合科学素养的人才,而"探究性学习"就是一种适应这种教学要求的新型学习方式。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确定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设计与操作实验、搜集与处理信息以及交流与合作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尤其是获得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贺永璞 《湖北教育》2006,(10):22-23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其实质是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并从中获取探求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的精神世界尤为重要。”自主探究性学习适应了这一需要。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呢?现从以下五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0.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然而,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精神不太理解,加之受自己传统教学根深蒂固的影响,课堂经常出现“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假象,学生毫无主见地跟着教师设计的去“探索”,研究的问题是教师提出的,研究的方法是教师告诉学生的,学生照教师的方法去做,没有体验研究过程的情感与价值,没有创新机会。当然,不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那么,怎样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请同仁们斧正。  相似文献   

11.
探究性学习是高中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和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数学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以勤动脑、勤动手、主动探索实践和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探究学习活动。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利于学生乐于自主探索和合作讨论、相互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更深刻理解知识并自主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他们适合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为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探究性学习应遵循的原则、探究性学习的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步骤。  相似文献   

12.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通过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不经过学生头脑探究的知识,只是一堆无意义的“本本”。在探究性学习中,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自我探究的激情,产生自我发现,自我探究,自主思考,合作讨论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新知识建构,快乐地享受学习。是我们每一位教学的引导者所必须努力做到的。  相似文献   

13.
李曙东 《教师》2012,(4):28-29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提高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成为再创造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助于了解知识的发现、结论的产生过程。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中心议题,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质疑提问、探求理解、寻找结论的过程。它体现在数学教材及教学的全过程中。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在课堂中大胆创新、大胆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本人现就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习方式一次全新的尝试。体现了当代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宗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这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际中能够看出,广大教师正在自己的课堂上或多或少地、努力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实施探究性教学.但仔细观察这些课堂却发现,学生探究的成效性不是很高,有的甚至是低效的.  相似文献   

16.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探究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其实质是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从中获取探求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呢?现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7.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探究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其实质是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从中获取探求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呢?现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是在语文教师指导下,学生从语文学习和社会现实生活中选择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以自主性和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个人与他人合作的方式从事学习的全新模式。合作性是其提倡的方式;开放性是其外部环境;问题性是其基本方法;综合性是其重要桥梁:实践性是其有效途径;过程性和成果性是其评价目标。从而构成了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要"注重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倡导学生进行"合作、自主、探究",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了语文教学和学习的新方法和新策略。"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尝试进行多种解难释疑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使探究性学习落地生根,开出美丽之花,结出丰硕之果呢?  相似文献   

20.
《考试》2008,(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