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逆反心理不仅影响其学习效果,也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这种状况应引起教师重视。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根据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树立为学生就业和创业服务的意识,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和引导学生克服语文学习的逆反心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从而实现教学目的,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师要研究学生的逆反心理,目的是弄清这种心理规律,掌握这种规律,抑制它的消极作用,把这种心理引导到积极的轨道上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安排得丰富多彩,防止发生感情上、兴趣上的厌倦,不轻易采用强制方法去禁止某些不良兴趣爱好,而要采取疏导教育,使学生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自愿矫正或放弃。  相似文献   

3.
蔡会莲 《文教资料》2011,(2):148-149
本文从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出发,探求逆反心理出现的原因,从而得出解除逆反心理要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入手,并以处理学生的早恋问题为例,论证这一方法在实践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卢庆娟 《广西教育》2010,(28):35-35
逆反心理是一种违背常规的定势心理状态和行为倾向。反映主体"你要这样我偏那样"的逆向反应的抵触情绪。学生一旦出现了逆反心理,就会对学习失去应有的兴趣和信心,既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重视学生逆反心理的教育,是小学教育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怎样根据学生逆反心理的特点进行教育呢?  相似文献   

5.
成人教学只有了解、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的教学。逆反心理作为社会心理的一种,自然接受成人教育的学生也存在这种心理,研究和分析逆反心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纠正阅读中的心理偏差,不仅仅是语文学习的必需,也是生存的必需.初中学生阅读心理中的偏差主要表现在阅读的功利性过强或过弱、阅读兴趣盲目随意、阅读学习中的逆反心理等.纠正初中学生阅读中的心理偏差,要训练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阅读心理、培养高尚理性的阅读兴趣、掌握良好高效的阅读技能,同时在阏读学习中还要对学生的逆反心理进行矫正与引导.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职学生对对语文教学却表现出渐次的淡漠,许多人甚至产生了逆反心理,或多或少地给中职语文教学带来了系列的负面影响。因此,本文分析中职学校语文教育中的逆反心理表现,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是影响体育教师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不利因素。它影响正常的教学过程,破坏和谐的师生关系,严重妨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产生的原因与如何加以克服两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初中生在体育教学中"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找出应对"逆反心理"的对策,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均处于不断成熟的阶段,而且中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会出现很多不良的思想,其中尤其是以逆反心理较为突出,对学生的身心和健康的成长有着诸多的不良影响以及负面效应。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对初中生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上也要正确地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让学生可以以一个更加健康的心理状态成长和学习。就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疏导学生逆反心理的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逆反心理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那么,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克服逆反心理而积极地学习英语呢? 1.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做到常教常新。为了避免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逆反心理,教师要根据所讲授内容和学生实际,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以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如在关于语法的教学中,长期以来采用简单的讲授方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相似文献   

11.
牟东芳 《广西教育》2014,(29):65-65
正逆反心理是指行为主体按照特定的标准或社会规范对人们进行引导和控制时,行为客体产生的反向心理活动。学生一旦出现逆反心理,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进而影响到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以期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一、欣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犹如缺乏浇灌的娇嫩花朵,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和真诚呵护。因此,教师要主动接近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并且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建立自  相似文献   

12.
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非常重要,教学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但数学学困生在初中生中占有相当比例,尤其是学困生的逆反心理。所谓逆反心理,即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种事物产生厌恶、反感情绪,做出与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在后进生中出现较为普遍,他们一旦出现逆反心理,对学习的消极态度和厌恶情绪便油然而生,有的甚至产生严重对立情绪。目前,中学数学教学普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两极分化现。对学困生多鼓励少批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3.
焦凯杰 《考试周刊》2011,(70):112-113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有了逆反心理就会对教学产生障碍意念,进而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在了解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采取切实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抑制逆反心理对教学的不良影响,从而增强英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邱相峰 《教育艺术》2004,(7):13-13,18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不合作,逆反心理严重等现象,致使师生关系紧张,教学难以顺利进行,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导致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并不是学生的意识问题,而是学生生理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病”。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年龄较小,认识事物的能力较差,以及兴趣、情感不稳定等因素造成的。一方面,他们对新事物热情、好奇而感兴趣;另一方面,他们的兴趣和热情很大程度上又不稳定,一旦兴趣失去,热情消逝,立刻就会对事物反感,这种厌烦的心理就是通常所说的逆反心理。这一心理在低年级中表现尚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但随着英语学习的深入,学习难度的增大,便逐渐暴露出来。 英语教学中,这种逆反心理的存在,造成大面积学生掉队,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帮助学生消除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6.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时常表现出逆反心理,即与学校或教师的要求反其道而行之。这种心理状态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如何准确把握学生的逆反心理状态以及进行有效的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大学生自身特点出发,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解释大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倡导教育应在了解逆反心理的基础上,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辅以心理健康教育手段,以积极姿态预防和消除大学生逆反心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心理健康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8.
龙莎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8):188-190
逆反心理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它对教育教学的负面影响也日趋严重。中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是"转变教育思想,优化课堂教学"。首先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了逆反心理的一些表现、它形成的心理活动过程及其本质特征,然后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揭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重点介绍了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最后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提出了防治和消除学生逆反心理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遵守整体性原则,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把握好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规律.在选择教学法的时候,要从整体性出发,联系教材实际,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充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基础,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发展语文思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才能深入学习。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他们的兴趣出发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内容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实现高效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