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上我要休息时,电话急促地响起,是个学生的妈妈打来的。那是个重组的家庭,孩子的亲生母亲因病去世多年,现在的妈妈在三年前走进这个家庭。三年来,孩子从来没有叫过她一声妈妈,母子之间那道跨不过去的坎让她心痛,她尝试过好多办法,可是抹不去孩子眼中的敌意,打不开孩子心里的结。挂了电话,我无法入睡,为我的学生叹息,也为那个妈妈着急。第二天我找到了那个孩子。当我告诉他昨晚妈妈打电话给老师时,他警觉地看着我,我的心里一阵痛,我不知道孩子幼小的心里承受了多大的凄凉和无奈。我向他讲述了我那个从来没向人提起的往事,我告诉他当我再也看…  相似文献   

2.
1.案例回放
  2011年的暑假,我班的一个孩子,不跟家长打招呼出走了。她妈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打孩子的手机,要么不接要么关机,能找的地方都找过了。后来找到了我,叫我帮忙找一下。与孩子妈挂了电话后,我就立马打电话给这个孩子,出乎我的意外,我打了好多个电话,她也是没有接。于是我就给孩子发了一条短信:可怜天下父母心,回家吧!你妈妈都要哭了。大概过了两个小时差不多,孩子给我发了一条短信:老师,你放心,我会回家的。接到短信后,我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她妈妈,她妈妈听了后虽然放宽心了,但还很生气,在电话里说:"谢谢老师!回家后,再慢慢收拾她。"  相似文献   

3.
为爱播种     
上学期的一天晚上,我意外地接到学生敏的妈妈打来的电话。敏的妈妈是我班上最负责任的家长。电话中,她向我哭诉:由于过度操劳,她累坏了身体,可那天傍晚接孩子回家后,她疲倦地倚在沙发上休息。敏非但不关心她,反而厌烦地说:"妈妈,我饿  相似文献   

4.
周晓慧 《福建教育》2011,(1):114-114
晚上接到源源妈妈的电话,她又着急又伤心地告诉我:不知道为什么,自从过了暑假,孩子就不肯接爸爸的电话(爸爸在外地做生意),而且不跟妈妈交流,什么话都听不进去,显得很叛逆,可在外地的爸爸十分想儿子,希望孩子能接他的电话。  相似文献   

5.
《广西教育》2007,(7A):12-12
韩国张炳惠女士讲述自己的故事,她说,和先生结婚后,我成为三个孩子的妈妈,最担心的是与孩子们之间所存在的那种文化方面的疏远感。孩子们生下来就是美国人。对美国文化不熟悉的我,还是一个没养过孩子的新手妈妈,不可能有什么妙方来克服文化方面的疏远感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正>一、好学生的考试焦虑"老师,解决考试焦虑症有什么好办法吗?"晓雯的妈妈在电话里有点急切地对我说,为了弄清情况,我在电话里安抚了她的情绪,让她具体说说孩子"考试焦虑"的具体表现。我了解到晓雯今年六年级,是个优秀的孩子,全  相似文献   

7.
车广秀 《家庭教育》2001,(11):42-43
三个妈妈,都有一个4岁多一点的孩子,三个孩子都有点爱缠妈妈。于是,妈妈们凑在一起筹划,创办了——“家庭学校”由三个妈妈创办,这三个妈妈分别是我、小杨和小韩。我们来自北方,现在同在海南一所师范学校工作,是同事,更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家庭学校”的学生只有三个,依次为澄澄、点点和坤坤。他们都4岁多一点,在同一所幼儿园读中班,是我们这三个家庭的独生宝贝。  相似文献   

8.
有位妈妈来信,说她带孩子去理发店,结果落得个狼狈出逃的结果,很沮丧。我用电话采访了几位妈妈,其中有3位妈妈有过同样的经历,而现在她们的孩子,不管是脾气大的,还是随和的,都能高高兴兴地去理发了。她们有些什么好办法呢?  相似文献   

9.
“孩子那么小就没有爸爸,已经够可怜了,我要让孩子过最好的生活。所以,夏天和她一起出去,我常以肚子不好为由,再热再渴也舍不得买冷饮,然而她爱吃的东西我都舍得买。”在我们所办过的案子中,有一件案子,至今记忆犹新。那个被推上审判席的女孩叫小红。那一年,她才16岁。谁都不相信她会犯罪。当她被检察院以盗窃罪起诉到我们法院的时候,她妈妈像傻了一样,无论如何不相信这是真的。她来到法院,一边哭一边跪了下来,直说一切都怨她,希望我们不要给小红判刑。听了小红的妈妈声泪俱下的哭诉以后,我感到:这样的问题也许在许多家庭中…  相似文献   

10.
那天是星期五,午休后,我刚要去上班,突然电话铃响了起来。我拿起听筒,原来是一位学生家长打来的。她在电话里说:“刘老师,我是王元瑞的妈妈,今天是我儿子的生日,我想让您在放学之前让全班同学给王元瑞唱支生日歌,好吗?”王元瑞妈妈的语气充满了恳切。我心里一震,爽快地答应了:“当然可以,你真是一位好妈妈!”听了我的话,电话那头传来了一声叹息,接着王元瑞的妈妈向我讲了他的家庭。原来,王元瑞的爸爸两年前因病去世了,家里只有他们母子俩,从那以后,王元瑞就有些不爱说话了,作为母亲,她生怕孩子生活得不愉快,她想让孩子的生活依然充满阳光,和…  相似文献   

11.
是友好还是“跟踪?”我们六·二班有新鲜事了!教室内,学生围着两个小老外———阿力和沙力问天问地;教室外,一群小朋友睁大好奇的眼睛向教室里探望。中午放学后,王聪和阿力、王子豪和沙力手挽手走出学校大门。可是下午,我接到了阿力的妈妈打来的电话,说中午有两个孩子一直在她家门外徘徊,好像在跟踪她的孩子。我询问王聪和王子豪。他俩说:“我们怕阿力和沙力迷路,所以把他们送回家后,吃过午饭又早早来到他们家门口,等着他们一块儿上学。”我把阿力妈妈对我说的话告诉了他们,他俩哭笑不得,不知如何是好。于是,我告诉王聪和王…  相似文献   

12.
吴淡如 《课外阅读》2012,(23):14-15
亲爱的孩子:不久前,我访问了一位很优秀的专业女性。她说起自己成长的故事时,我的心一阵一阵地痛着。她是个不被妈妈喜欢的孩子。她的妈妈在很年轻时,喜欢上她的爸爸,有了她以后,才发现她的爸爸老早就有自己的家庭。妈妈万般不愿意地把她生下来,在她很小的时候,和她的继父结婚了。她的妈妈又接二连三地生了一群弟弟妹妹。幸运的是,继父对她很好;不幸的是,  相似文献   

13.
唠叨的随想     
所有的孩子都不喜欢爱唠叨的妈妈,这一点,我很清楚。唠叨是父母说服手段贫乏时的“自娱自乐”,是阻塞沟通的语言碎片,是亲子交流中的“败笔”。所以,我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唠叨,也自认为是个不爱唠叨的妈妈。但我仍然有过被女儿斥为唠叨的时候———女儿上初中时,我和她说其他任何话题都像个知心朋友,惟独一谈到她的学习,她扭头就跑。“哎,我话还没说完你怎么就走了?”我忍不住要喊住她。“你老唠叨烦不烦呀。”她扔下这么一句话,噎得我直发愣。我唠叨?我还算爱唠叨?看着她迷恋武侠小说和漫画,对学习总不上心,明明有十分的潜…  相似文献   

14.
妈妈打电话过来,说苹果树结了好多果子,还有她和爸爸都镶了牙。家里一切都好,她很开心。是啊,妈妈的苦日子算是有头了。妈妈和爸爸从小都娇生惯养,性格一个比一个倔犟。他们结婚后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有了姐姐后,爷爷奶奶却相继去世。而之后出生的我和小弟仅差两岁。这么多孩子要照顾,还得下地干活,而我的爸爸什么也不会做,还爱好打麻将。打打闹闹就成了我家的家常便饭。爸爸对妈妈的辛劳和愤怒视而不见。妈妈曾经想过离婚,甚至想去死。可她一看到我们三个还小的孩子就心软了。她下了决心,一定要让我们姐弟三人长大成人,…  相似文献   

15.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国留学生对一位西方学生说:“我的母亲特别无私,她把自己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单位。她过去经常忙于工作而顾不上照管我们,我们姐妹经常饿着肚子等她很晚回家。”这位西方学生说“:这叫什么无私啊,我妈妈才叫无私呢,她为了我们姐弟几个,把工作都辞了,一辈子在家里照顾我们!”这就是东西方观念上的不同。一般认为西方人的家庭观念相对比较淡,家庭关系也相对疏远。但是似乎也不完全这样,比如因为生育孩子、因为孩子太小需要照顾而主动辞去工作、专职在家带孩子的西方人大有人在,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很多年轻母亲愿意全…  相似文献   

16.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国留学生对一位西方学生说:“我的母亲特别无私,她把自己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单位。她过去常忙于工作而顾不上照管我们。我们姐妹经常饿着肚子等她很晚回家。”这位西方学生说:“这叫什么无私啊,我妈妈才叫无私呢,她为了我们姐弟几个,把工作都辞了,一辈子在家里照顾我们!”这就是东西方观念上的不同。一般认为西方人的家庭观念相对比较淡,家庭关系也相对疏远。但是似乎也不完全这样,比如因为生育孩子、因为孩子太小需要照顾而主动辞去工作,专职在家带孩子的西方人大有人在,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很多年轻母亲愿意全职…  相似文献   

17.
烦恼     
“行了,行了!他已经走了。”我气恼地搁下电话。“喂,喂……”妈妈在电话里喊着。不知为什么,我上中学后,妈妈突然严厉起来,对我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回家时间、出门次数等等严加管制,连我的朋友她也管。这不,今天有个男孩到我家过棋瘾,这么会儿功夫她就追来三个电话,真不知她哪里练就的千里眼。  相似文献   

18.
<正>有位教育学家曾说过:"教育的全部技巧就在一个爱字。"在众多学生中,有一些特殊的学生,这些特殊学生的心灵深处受到过创伤,成长烦恼多,心理压力大,学习困难多,他们就像会飞的天使折断了双翼。一、用爱心唤起离异家庭孩子的自信心爱孩子,并且要尊重孩子。刘某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学生,在她读幼儿园起,妈妈就离开了她。从此,妈妈一词在她嘴边消失。过早地失去母爱,加之父亲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使她形成了性格内向、  相似文献   

19.
用爱培育爱     
小莹,一个来自家庭条件非常困难的文静女孩。父亲患有语言残疾,下岗在家。母亲是个外来媳妇,靠做家政打零工来维持家庭。家中还有个患老年痴呆症的爷爷需要照料。小莹虽然很内向,但是对语文很喜欢,语文课上也还算能积极发言。可是,在学习听话说话《夸妈妈》一课时,小莹出乎意料地沉默了整整一节课。课后,当我好奇地询问她是否有事时,她始终低着头,直到周围没人时,才告诉我她觉得妈妈没什么值得夸的。这天晚上在和她妈妈的电话里,听着她母亲无奈地告诉我,自己对孩子如何尽可能地满足和给予,然而孩子却总是抱怨。甚至不愿意让小朋友来家里玩,不愿意在小朋友面前介绍自己的父母。我想:小莹虽然聪明,但是她却有着极其严重的自卑,更重要的是她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尊重,将来的她会如  相似文献   

20.
从上幼儿园开始,妈妈就一直让我背电话号码,爸爸的、妈妈的,还有家里的。我背出来以后,妈妈偶尔会考考我,历久常新。就这样三个号码我已经可以倒背如流,妈妈一考我,我就条件反射般脱口而出。今天上课时,小文感觉肚子不舒服,说想回家。王老师让她打个电话给父母,她居然说:"我不知道爸妈的电话号码。"王老师追问:"你知道谁的电话呢?"她说都不知道。我们听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