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ave是英语中词义较广,使用频繁的一个动词,它有三种用法,一是作助动词;二是作情态动词;三是作实义动词。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固定词组。(一)助动词Have的形式和用法1)助动词Have的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2.
风筝     
笔认为,此有三点值得称道:一是立意好,小作从自身的经历,说出一个道理——父母应该让子女有“按个人兴趣探索的自由”,如果这样,不仅会给孩子创设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也能得到孩子的真情回报。二是情节妙:小作善于制造悬念,让读在阅读过程中,有一波三折的感受;三是语言好:开头整齐的语言,结尾含蓄的语言,都说明小作的语言功底是不错的.  相似文献   

3.
话题作是当今高考作的“流行色”。众所周知,如果抛开所有作都有的“写作要求”来看,话题作由三个要素组成,即提示性的材料、命题人对材料的阐释过渡以及话题。从理论上来说。“材料——阐释——话题”三间应该呈现出一种线性关系,尤其是三的内涵应该在同一层面。不能出现任何的偏差,因为一旦有了偏差,就会对考生产生误导。这就是话题作命题的线性原则,也是话题作拟制的严密性的体现。但事实上,我们所见到的很多模拟高考的话题作。并不能完全满足这种要求,甚至有些高考话题作也未能幸免.  相似文献   

4.
读解三极理论从不同的侧面揭示读解的内涵,有其不相容之处,也有其相容之处。从读解的整个过程和基本情况看,本是基础,作是参考背景,读是有限定的不定因素。如果都用“数”表示,且称为:本是基数,作是参数,读是变数。本是联系作愿意和读感悟的中心环节,本是读解的“基数”。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的作现在依然是“难”字一个。根本原因何在?依笔看,主要有三个:一是违背作的真谛。作应该是作自己心灵的活动,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小学作如一开始就层层设限,违背作真谛.如何让牙牙学语的小学生写出真心话?怎样调动他们写作的兴趣呢?二是定错作的目标。秦牧这位大作家,  相似文献   

6.
龚秋林 《现代语文》2006,(11):106-106
惧怕、厌倦作是学生的共性,因此,引导学生由惧怕作到喜爱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认为最关键的问题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7.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有三种类型:第一种,当带电粒子沿磁场方向射人磁场时,不受洛仑兹力作用,粒子只作匀速直线运动;第二种,当带电粒子与磁场方向有一定夹角(夹角)不等于90&;#176;)入射时,带电粒子将作螺旋线运动;第三种,当带电粒子垂直于磁场方向射人磁场时,洛仑兹力提供向心力,粒子将作匀速圆周运动.对于以上三种类型,第一种比较简单,第二种比较复杂,不作要求,第三种类型实际上是匀速圆周运动知识在磁场中的具体应用,是匀速圆周运动知识的加深和拓展.  相似文献   

8.
范仲淹《岳阳楼记》写于岳阳,其理由有三:一是,求记与撰记间隔时间之长、记成后转递书刻紧张的时间问题和滕子京对所求之《岳阳楼记》的要求,及当时严峻的现实情况的需要,是范仲淹亲临实地作记的主要原因;二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此记写于岳阳的内证;三是,范仲淹在岳阳市云溪区置有田庄,乃其亲赴岳州作记的重要旁证。  相似文献   

9.
转折     
章开篇设喻说理,由物到人,推出自己的观点:人生的转折所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的变迁。为证明这一论断,作选取了鲁迅、李清照、李后主三个人物,分别论证了他们个人的转折是一个民族的、国家的、朝代的转折,这三个分论点,有力的支持了章的中心论点。有了这样三个具体的“点”。章就有了深度,接下来,作又从中外历史的角度,概括列举了几位名人的事迹,有了这样“面”上的扩展,  相似文献   

10.
明代中叶前后的南曲韵书,一直相沿《中原音韵》“入派三声”之旧。这与有明一代南曲演唱用韵的实际情况是相吻合的。王文璧《中州音韵》的“入作三声”,实乃“唱作”,而非“变作”三声,并不会磨灭所据方言语音中入声的实际存在。  相似文献   

11.
高中立体几何中,依据“三垂线定理”找(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是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小的主要思路,其过程如下:一找(作)线面垂,二找(作)“点线垂”(注1),三找线线垂,可以总结为“三锤(垂)”敲掉二面角(注2).常见二面角在空间的位置状况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纵观近年来的考场作,有一个明显的趋势,那就是命题及要求宽泛了,给考生作的余地更大了。考场作出现了这样的变化,考生要想发挥自己的优势,笔认为,依据章的题材、立意和表现三个方面的要求,应该做到三“避”三“就”。  相似文献   

13.
李白的《渡荆门送别》选入人教版初语第三册。课预习提示中明确指出,这是作青年时期出蜀赠给送别的友人的诗。对此我有异议,原因有三:  相似文献   

14.
文章参考韩诗分期的说法,认为韩愈散文的分期应当以“生平的变化”作判断标准,分三期较为恰当。第一期是韩愈出生至德宗贞元十九年(803)被贬阳山之前;第二期是德宗贞元二十年至宪宗元和八年(813)春作《进学解》之前;第三期是宪宗元和八年三月,至穆宗长庆四年(824)。以此分界,既合乎韩愈生活的变化情形,也能印证韩愈散文风格的转变现象。 建立分期之后,可看出韩愈散文早期的特色有三:一是求仕上书相关作品甚多;二是多数作品具有平正古朴的语言风格;三是建立起“文以明道”的文学观,并终身不改。中期的特色有三:一是书牍、赠序、墓志铭大量增加;二是不再多作阐扬文艺理论的工作,代之而起的是大胆的实践与创新,明显追求诗文的雄奇变怪;三是韩愈与佛老之徒有所接触,受到佛学教义的影响,开始提出强烈的反佛老主张。晚期的特色也有三:一是延续前期有许多墓志铭之外,奏议、哀祭类作品大量增多;二是笔调更趋成熟,在文体、主题上都能因事制宜,大放异彩;三是随着境遇心情的转变,诗文风格又渐趋平缓,立言趋于谨慎,语气平和许多。  相似文献   

15.
行列式定义是分析行列式性质的基本依据,行列式定义主要存在三种形式,于是行列式性质的推导也就有三种形式.本文对这三种形式的推导过程作一比较,并从中得出一些结论,以促进教学.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浙江省高考自主命题进入第三年。面对渐行渐近的高考,人们自然有许多期待,特别是作命题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引来众多关注的目光。作为长期奋斗在高考第一线的语教师,对2006年的作命题有更多的期待。  相似文献   

17.
曹军利 《新作文》2004,(6):18-19
学生考场作的“硬伤”之一是偏离题旨。其实,由于审题不准而造成的作失误不仅仅表现在偏题上。比如,长期以来.考场作普遍存在认识肤浅、内容单薄现象。许多教师一直以为是学生认识水平有限所致。其实与审题不严、不准有密切关系。下面结合三个作题,说说审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署行年考     
唐诗人张署,史书无传。韩愈集存与署赠答诗十余首,柳宗元亦有寄赠之作。署卒后,韩愈为作墓志铭,并作祭文。本文据以上文献线索,作精密考索。考定其生年为肃宗至德三年(758),卒于宪宗元和十二年(817),享年六十。张署与韩愈、柳宗元、刘禹锡均有交往,与韩愈尤为亲密,故对数人行迹,尤其是韩愈行迹,同时有精密考索,可补前人研究之阙失。  相似文献   

19.
指导小学生写想象作,既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是实施语课程标准的迫切需要。因此.在作教学中必须重视对想像力的培养。那么.在习作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呢?我们的做法是,抓住重点,分类指导。根据内容的不同,我们把小学想象作分成三种类型:一是童话想象作,二是科幻想象作,三是未来生活想象作,具体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精心预设和动态生成的统一,有预设就有意外。不同的教师对意外情况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本文采用访谈法对常见的三种意外情况进行了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