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场经济大潮和激烈的报业竞争已把广播电视报挟持到了十分尴尬的境地,报业资源被大量哄抢,报纸发行量严重滑坡便是佐证。然而,广播电视报并非无招架之力。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而要真正使广播电视报走出低谷,重振雄风,必须对广播电视报的属性作出正确的定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出相应对策。广播电视报的属性界定一、专业报特色广播电视报属于专业报之列。其理由有二:一是所有广播电视报均由广播电视部门创办和主管;二是广播电视报是广播电视的衍生物,系广播电视的延伸和补充,其刊登的内容主要限于广播影视方面。但…  相似文献   

2.
广播电视报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电视节目报”。社会影响力小、公众话语权弱、生活参与度不够,一直是广播电视报的不足之处,其作为舆论阵地的作用也往往被人忽视,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则越来越多。地方广播电视报要改变这一状况,积极主动地开展舆论监督,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广播电视报节目版是刊登一周广播、电视节目预告表的专业版面,作为电台、电视台节目播出安排的书面表达形式,在广播电视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节目版直接满足了广大受众订阅广播电视报的第一需要──自主能动地选择收听、收看自己喜欢的声屏节目。正因为如此,广播电视报借助广播、电视节目预告这根"收视拐杖",拥有十分广泛稳定的读者群和可观的发行量.其次,节目版为广播电视报其它版面组织稿件介绍节目内容,进行节目评介提供依据.这是由广播电视报的"带电"属性和引导受众视听的职能决定的.因此,节目版被公认为广播电视报…  相似文献   

4.
广播电视报是一份依托广播电视媒体成长起来的家庭生活报,它主要以预告广播电视节目和介绍影视看点、娱乐消息为主的一份走入百姓家庭的报纸。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广播电视报在媒体与受众的沟通与交流中作出过突出的贡献。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样,广播电视报的功能被削弱或替代,面临越来越大的发展压力,在党报和晚报的挤压下,广播电视报更是举步维艰。因此,在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报  相似文献   

5.
李庆文 《视听界》2002,(1):34-34
广播电视报的评论现在越来越少了,专门的评论版已经非常鲜见,能开下去评论专栏的已经不多,有的广播电视报甚至不刊登评论了。但笔者以为,对于广播电视报这一被称为是观众听众和广播电视媒体的桥梁和纽带的报纸来说,对评论的冷落。是决不应该提倡的。  相似文献   

6.
广播电视报的一版,常被称之为“龙头版”、旗帜版”。它是体现广播电视报办报宗旨、编辑方针最突出的版面,也是整张报纸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版面。一版质量的优劣高下,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广播电视报水准的高低。切实提高一版的质量,是报人和读者共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广播电视报从80年代初期到目前已经历时近20多年了,从最初的繁荣发展到现在各地城市广播电视报市场份额总体上不同程度地萎缩,广播电视报流变与发展的轨迹十分清楚。笔者认为,广播电视报将进入“大分化”时期,随着所谓“上层建筑行业”不断地市场化、产业化,在十分激烈的竞争中,将会有一批基础差、规模小的广播电视报被分化淘汰出  相似文献   

8.
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广播电视报的空前繁荣。八十年代末期,广播电视报发展到上百家,期发行量4000余万份,是各类报纸发行量最大、自费订户最多的一种专业报纸。在书山报海的信息时代,广播电视报异军突起,赢得受众青睐,争得了立足之地。广播电视报的兴起,为广播电视事业增添了活力。本文仅就广播电视报在广播电视宣传中的地位和传播特征,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邓国超 《新闻窗》2013,(6):22-25
新媒体时代的报业竞争异常激烈,广播电视报也不例外,这一20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辉煌的纸媒,21世纪一开始就出现了新的变化,2005年成为拐点,发行量和广告收入逐年萎缩,全国大多数广播电视报走向衰落,入不敷出,陷入了困境。创新广播电视报经营,积极探索广播电视报发展新模式,成为当代广播电视报经营者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繁荣、人民物质化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随着“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系统工程在广大农村全面铺开,有线电视网络快速向乡村推进,无疑给广播电视报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全国大部分城市广播电视报已取得全国统一刊号,广播电视报从最初被看作专业报至现在越来越被认同为化生活类报纸。因此,广播电视报所面临的,应当是发展、壮大的机遇。  相似文献   

11.
刘剑 《视听纵横》2008,(5):116-117
广播电视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是广播电视报的黄金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报业竞争的加剧,昔日的辉煌已成为过眼云烟,面对竞争的大风大浪,广播电视报自身的不足显现无遗,许多广播电视报面临生存危机。这是激烈竞争环境中,所有广播电视报都面临的“阵痛”。  相似文献   

12.
广播电视报是一张专业性很强的周报,由于在新闻题材的选择和容量上,它不具备电台、电视台和日报、晚报那样的时空条件,所以广播电视报在时效上是“短腿”。因而,广播电视报更多的是从刊发广播影视  相似文献   

13.
发韧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广播电视报 ,迄今为止 ,全国已有200多家城市广播电视报 ,加上中央级、省级广播电视报 ,它们已与广播、电视一起 ,形成了我国广播电视传播界“声、屏、报”三位一体的立体宣传格局。广播电视报之所以深受读者欢迎 ,究其原因 ,一是依附于广播、电视的这份报纸同时又是对广播、电视的延伸与补充 ,其导听、导看的职能 ,满足了广大受众的需求 ;二是广播电视报是一份具有浓郁晚报风格的家庭文化报 ,人们在知识性、愉悦性和实用性的阅读中能获得较大的收益。于是 ,广播电视报在90年代中叶迎来了它发展的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14.
广播电视报作为一个边缘媒体,在晚报都市报的挤压下,已经走得步履蹒跚。很多人对广播电视报的生存意义产生了质疑,认为它最终将淡出历史舞台。事实上,广播电视报不仅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且我们也可以肯定地说,只要广播电视存在一天,广播电视报就有其生存的意义。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广播电视报重新走近百姓,走人家庭。下面我们就从石家庄广播电视报《声屏之友》的改版成功来分析一下广播电视报的生存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徐志东 《新闻前哨》2002,(10):41-41
一、现实呼唤新编排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广播电视报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伴生物。广播电视报人一直视节目预告表是广播电视报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如贾宝玉的“通灵宝玉”须  相似文献   

16.
苏鹏 《新闻采编》2009,(1):33-34
广播电视报是服务于广播电视系统的行业报,也是服务于家庭的纯个人订阅的娱乐报,伴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广播电视报经历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快速成长和辉煌,由于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媒体、互联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报也出现了行业性衰退。广播电视报的出路在哪里?如何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促进广播电视报的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荆婵 《青年记者》2008,(12):112
广播电视报作为一个边缘媒体,在晚报都市报的挤压下,已经走得步履蹒跚.很多人对广播电视报的生存意义产生了质疑,认为它最终将淡出历史舞台.事实上,广播电视报不仅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且我们也可以肯定地说,只要广播电视存在一天,广播电视报就有其生存的意义.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广播电视报重新走近百姓,走人家庭.下面我们就从石家庄广播电视报<声屏之友>的改版成功来分析一下广播电视报的生存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一、非新闻周刊特性对广播电视报消息写作的制约消息是报纸的主角。作为非新闻性的周报——广播电视报新闻消息的写作与发表是相当难的。论抢时效,它干不过日报、电台、广播电视报周刊特性,使其失去了“抢新闻”的先机,另外广播电视报的专业性使其报道的题材范围大受限制。广播电视战线究竟能有多少新闻?可报道的范围被大大地缩小了。虽然扩版以后,增强了新闻性,如辽宁广播电视报还开辟了固定的带评论性质的侃谈栏目《“老”字号茶座》,使报纸的新闻个性更为鲜明。  相似文献   

19.
广播电视报是“节目表”出身,内容以节目预告为主,加之出版周期为一个星期,故新闻性(主要是消息、通讯)先天不足,至今还被许多人(包括系统内人士)称作“节目报”。翻翻早期的广播电视报,头版被剧情占去大量版面的绝不在少数。即便是现在的《中国电视报》,头版也有一半左右版面被电视栏目的介绍占据了。由节目表发展到一张具有相当独立品格兼具多种功能的专业报,是一次艰难的飞跃。既然是一张报纸,一种传媒,仅有节目预告是不够的,否则,便是将其降格为类似影视剧院门口出售的戏单,影剧介绍之类的印刷品了。因此,广播电视报头…  相似文献   

20.
媒体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广播电视报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普遍缺乏优秀人才,严重制约了广播电视报事业的发展。笔者根据在广播电视报多年的工作经历,提出了如何突破广播电视报人才队伍建设瓶颈的几项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