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高校辅导员教师肩负着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生活管理、就业指导等多方面职责,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人员。因此,辅导员教师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对高校整体的办学质量有重要影响。精细化管理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辅导员教师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从而优化辅导员教师的工作效果,促进高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本文将对精细化管理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大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对西藏高校96名辅导员进行职业压力现状调查。结果发现,西藏高校辅导员在工作负荷、工作乐趣两个分量表上得分显著高于内地高校辅导员,在学校类型、不同的工作性质、职业兴趣等对西藏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压力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本文以高校辅导员教师身份的内涵为切入点,探讨了高校辅导员教师身份的具体表现,剖析高校辅导员教师身份的强化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系,从增强高校辅导员的教师身份认同和推进高校辅导员的教师身份培育两方面提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马廷威 《文教资料》2015,(4):71-72,77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中的特殊群体,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然而,在一些高校,只是把辅导员当成管理人员,从没有把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师来看待,导致辅导员在申请搞科研的时候受到不公平待遇。同时,辅导员在搞科研的问题上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提高高校辅导员的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5.
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与专任教师的专业化有共通之处。教师的专业化经由能力本位到表现本位的嬗变,因此在培养内容上注重培养辅导员的专业归属感,在培养模式上采取专门的专业培养和训练。能力本位强调的是辅导员的能力,表现本位强调的是辅导员的实际智慧。没有能力也就无所谓智慧。因此,在教师教育过程中,能力本位是辅导员专业化的必经之路,但表现本位的辅导员培训却是辅导员专业化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6.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两者一直没有形成有机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合力和效果。文章认为,高校应该打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不可逾越的壁垒,让辅导员参与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辅导员的部分工作,既能激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又能延伸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载体,从而更加有效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高校辅导员:迈向一种事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羽白 《教育与职业》2006,(13):55-56
长久以来,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一直存在着巨大缺陷。从高校辅导员身份构成上看,以往辅导员的来源主要有三:一是授课教师兼任,二是由本校研究生或高年级学生担任,三是社会招聘。高校教师不同于中小学教师,他们在教学之余,还必须投入相当一部分时间进行科研工作,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的多少,出版著作的多少,是否有新的发明成果,提出了何种理论就成了判断高校老师工作优劣的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8.
就"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工作展开分析.总结出搭建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工作管理平台,加强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工作相互融合,完善评价体系提高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工作效率,实行激励机制落实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等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9.
刘琦 《高教论坛》2023,(5):24-29
高校辅导员角色的演变轨迹表明,辅导员这一职业经历了从政工干部单一角色到教师与干部双重身份的转变。作为高校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角色,管理者依据高校辅导员职业定位的双重性设定了辅导员晋升的双线机制,但这种机制在为辅导员职业发展带来双重可能的同时也带了双重束缚,从而引发了辅导员在角色认知和职责序列上的混乱。对此,高校应在观念上重视辅导员双重身份的双重功能,在制度上建立辅导员职称评定的专门机构,在实践中合理地设置辅导员角色的岗位分工,以使辅导员双线晋升机制真正发挥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高校“双肩挑”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及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校实行的广义上的“双肩挑”辅导员模式,与“职业化”、“专家化”的要求还相距甚远,而由专职辅导员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即狭义的“双肩挑”辅导员模式,是实现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家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中长期人才、教育等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已经上升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规划。高等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社会培养高等人才的重要使命,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我国高校辅导员的教师权威从各个组成层面上都受到了时代的挑战。为了强化高校辅导员的教师权威,高校以及辅导员个人,都应该从各自的职责出发,树立和维护辅导员的教师权威,切实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2.
辅导员教师是高等院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有重要作用。采用Luthans的心理资本量表对北京地区四所高校的120名辅导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校辅导员心理资本水平总体一般,其中希望水平最高。男女辅导员在心理资本水平上存在差异;辅导员心理资本水平在婚姻状况上无显著差异;从事辅导员工作2年以下的辅导员心理资本水平更高。通过访谈法,基于管理视角进一步分析了制约辅导员心理资本发展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其心理资本水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中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的一个特殊职位,同时扮演着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角色。长期以来,辅导员的管理者角色被普遍接受,而其教师角色则存在显示度较弱、认同度偏低的问题。这源于高校辅导员经历了从“政治指导者”到“思想政治专职人员”再到“思想政治教育专家”的角色嬗变,在此过程中,其教师角色逐渐得以确立。高校辅导员与专职教师相比,具有其鲜明的角色特质,明晰这些特质有利于高校辅导员教师角色的实现,从而更好地发挥辅导员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阐述了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瓶颈,最后提出了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仲晓烨 《文教资料》2013,(7):96-97,118
新任辅导员入职阶段是辅导员专业成长的重要阶段,新任辅导员入职教育已成为教师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我国高校新任辅导员入职教育现状、入职教育研究与实践和国外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带来的启示等方面切入,研究了新任辅导员入职教育产生的时代背景,从理论层面上对新任辅导员入职教育加以分析,并针对我国的新任辅导员入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希望对我国的新任辅导员入职教育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是高校两大教育队伍。本研究从课程思政的内涵入手,分析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特点,探析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肩负着教育、管理、服务的重要职责。因此,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迫在眉睫。当前,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潮流和趋势。国内外的教育实践证明,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1]。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就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在高校教师队伍中的提法虽很常见,但在高校辅导员队伍中还未普遍。近年来,随着辅导员地位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已被提上重要位置。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析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校辅导员作为教师中一支特殊的队伍,因其特殊的职业要求、巨大的社会责任以及较高的公众期盼,辅导员队伍职业倦怠的现象凸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发展。从辅导员工作特性出发,初步分析了辅导员职业工作特性导致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并对如何干预、缓解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进行了讨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校辅导员教师地位处于严重缺失状态,致使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发展动力,直接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本文分析了实现辅导员教师身份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教师地位的实现途径,期望对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培养:在岗位上有发展空间“工作没什么奔头,岗位也只是个过渡性的……”很多人在辅导员岗位上干久了之后都不免产生这样的念头,随之而来的就是要考虑自己的转行、转岗问题。然而,在上海高校的辅导员队伍中,却出现了专业教师、副教授主动申请加入这支工作队伍的人员“倒流”现象。让更多有事业心的优秀人才可以在这个岗位上有所作为, 找到“奔头”,是上海高校辅导员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