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世纪韩少功的小说着力于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开掘,这首先表现在小说展示了世间的苦难以及苦难中人物的精神困境,其次是对理想化人性的追寻和对复杂人性的透视,再次是小说在荒诞中折射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
严歌苓的小说《芳华》,书写人物身体层面和精神层面的种种苦难,描绘苦难状态下人们扭曲的生活状态,以及人性善良消弭苦难的生活本质,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救赎意识。小说中的苦难叙事,是对于生命的同情和思考,也是对那一时期人性的成长与反思,更是对人类灵魂救赎之路的追问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当代小说中,余华可以说是为数很少的一个写苦难主题的作家,死亡、杀戮、苦难等是他小说永恒的主题,他笔下的人物也都逃不掉死亡的宿命,但是在这苦难的外衣下,却闪烁着无法隐藏的人性光辉。本文将从余华的小说出发,去寻找苦难中的人性光辉。  相似文献   

4.
凄冷与新鲜--刘忠诚的小说创作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忠诚的小说突出的印象是凄冷与新鲜。他在创作中着力关注的是人性的弱点与负极所造成的种种人生苦难。这种人性的负极是由权力的追逐者、金钱的狂逐者、自我的迷恋者和灰色的无持者表现出来的。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社会性对人性的善恶与优劣的支配和主导作用以及人性与苦难的互为因果的内在联系。在他的创作中,情绪感觉成为小说的中心,讲究叙事的密度与活性,叙事者与人物往往是交织重合的。  相似文献   

5.
龚平 《文教资料》2012,(12):25-26
余华在中国当代先锋派作家中独树一帜,对苦难的叙述一直是其小说创作的重大母题。在余华看来.苦难可以折射出人性的两面:丑恶与美善。他的八十年代的小说主要表现苦难中的人性之丑恶,而九十年代后主要表现苦难中的人性之美善,前后期的创作出现了转型。余华认为苦难永远是人类不可超越的生存状态,呼唤人性中的美善是他现在也是以后小说创作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轻逸的困难叙事——叶弥小说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弥是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在其小说中对社会底层以及青少年成长都给予了人性的关怀。叶弥的小说中既有卑微者的生存之痛,也有对青少年成长历程的关注和对成长过程中精神溃退的忧虑。叶弥的小说通过安静精炼的叙事方式消解了苦难带来的压抑,呈现出轻逸苦难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7.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以宗教观念为基础,以精神复兴为主题,以哲学思想为内涵,深入挖掘了人性的双重特质——罪恶与自由。罪恶主要体现在弑父线索和人物内心的表达上,自由主要体现在人物个性和人物思辨的过程中。小说双重主题的表达对当时社会人文主义观念和精神世界的重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苦难”一直是余华小说反复渲染的主题。前期创作中苦难主题可概括为:内容宿命,本质伤感,显示出的苦难场景基本上是充满暴力和死亡的恶的世界。90年代,转型后的余华小说表现的苦难主题具有了新的形态和意义,苦难中人不再茫然失措。而是在淡薄和坚韧的生存中自我拯救,体现了作昔在终极意义上对人类的关怀,其主题衬托照射出人性的光芒。  相似文献   

9.
《平凡的世界》是以西北农村为背景的史诗性小说.作者路遥通过全景式描写中国城乡的社会面貌,塑造了新时期、寻找新出路的农民典型孙少平、孙少安等,展现了平凡人物的奋斗历程、爱情归宿,歌颂了主人公们在与人生苦难的抗争中表现出的人格尊严以及人性的美丽.小说无论是主题的开拓、人物的塑造,还是爱情的描写,都体现了路遥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0.
严歌苓的中篇小说《金陵十三钗》不论是选材还是人物都可称是其作品中的另类,但是对女性、人性、历史的深刻挖掘又彰显出这部小说的无穷魅力。小说中,宏大战争的背景与一群小人物命运的起伏跌宕之间展现出人性的矛盾与冲突,极富张力。而其中正视民族的苦难历史、直面创伤记忆以及在叙事中寻求创伤"救赎"更是赋予了这部小说发人深思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作为视听艺术之一的动画艺术,色彩是其视觉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重要作用,动画创作者赋予色彩的丰富情感使得动画作品更有吸引力。充分认识动画色彩作用,研究色彩所代表的情感意义,以及探究色彩与观众的情感互动,这将有利于我们总结动画创作中色彩使用规律。  相似文献   

12.
徐涛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2):53-54,F0003
充溢着美的课堂教学,能使师生感到心旷神怡。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课前对教材、教辅、教法、学法、学生等的直接观照,构思后形成的清晰完整的教学脉络,进而以充沛的感情生动形象地将其呈现于学生,使师生达到身与竹化的至高境界,是语文教学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明代笔记中大型蜘蛛故事还未限定在海滨,清人这里,“海州”这一区域,成为大型蜘蛛传闻发生压倒一切的地区。叙事特点有:1、大蜘蛛具有变形为人的能量,有善良本性,可与人交往。2、大蜘蛛也属于妖怪一类,但道行较高,可同雷公或龙较量,有时甚至能击败雷公或龙。宋人笔下相关传闻开始随文化重心南移而偏移到东南沿海,还把巨型蜘蛛与宝珠传说结合,成为“意外得宝”与“识宝”叙事模式一个凝聚点。蒲松龄《龙戏蛛》承续了同情蜘蛛的倾向,而谴责龙与雷霆代表的“天公”,以强化实录性来增加可信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建国后至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统收统支、三级管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几个主要阶段。80年代以后至今在政府投入内部进行了重心下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和重心上移(乡镇与县)的关系调整、教育与其他部门关系的调整(预算单列)、政府投入及其与外部投入的关系调整。在解决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上,于1995年以后采取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方式进行特殊投入。经一系列制度变迁,我国已形成较有特色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  相似文献   

15.
论《山南水北》的反异化姿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少功在其《山南水北》中通过对人性被异化的都市文明与多少带有原生态文化因素的八溪峒乡土文明的对立性审思,对唯经济主义的揶揄以及强烈的生态意识和对体力劳动的热情赞美张扬了颇具现代性的反异化姿态。  相似文献   

16.
中人是清代土地交易的重要参与人之一,是契约订立过程中除当事人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参与者。大屯契约4人以上作为中人的情况比较普遍,主要有族长、亲族、妇女、立契者本人等。中人构成方式和立契者、参与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中人对晚清以来安顺屯堡民间社会秩序的维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元朝政府文教政策的调整,各处地方官的积极推动,南宋遗民儒士、理学家、普通民众等社会各阶层人士及宗族等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上述各方力量所形成的合力,促成了元代安徽地区书院的恢复和发展。按所在地分,元代安徽境内的书院主要分布于中南部地区;北部地区特别是淮河流域一带,书院创建较少。按创建年代分,元代中后期安徽境内新建书院较多,也有不少前代所建而在元代得以留存的书院,经过修复被重新利用。按创建主体分,元代安徽境内的书院,绝大多数为民办,官办相对较少。由于元朝政府对书院控制的加强,元代安徽地区书院的官学化趋势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8.
姜苓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105-106
通过语言、行为、幻灭感三方面剖析霍尔顿身上体现的个性危机与现代主义文学中对传统主流文化产生的疏离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农村社会稳定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坚持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综治队伍建设,做好教育、转化、打击、防范等工作,确保农村社会稳定与人民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20.
提高民族高校领导干部的素质,一是认真学习和实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思想,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教育方针、政策。二是努力学习和运用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管理知识。三是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四是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依靠教职工办学,识大体,顾大局,长计划,短安排,加快学校的发展。总之,要用“政治家和教育家”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不断积累管理经验和提高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