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现代教育技术在滑雪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滑雪的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电视录像教学以及微型教学法在滑雪教学中的应用特点及功能进行了论述。旨在打破传统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滑雪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高山滑雪是具有显著北方特色的运动项目,是北方很多高校体育院系的必修课程,在教学中如何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已经成为滑雪教学改革的关键。利用教学实验法,通过“合作教学模式”开展高校高山滑雪技术教学。结果表明:合作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高山滑雪技术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观察分析滑雪技术、提高学生技能的掌握、教学评价以及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等方面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对学生起到“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洪雷 《冰雪运动》2011,33(5):60-64
高山滑雪是具有显著北方特色的运动项目,是北方很多高校体育院系的必修课程,在教学中如何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已经成为滑雪教学改革的关键。利用教学实验法,通过"合作教学模式"开展高校高山滑雪技术教学。结果表明:合作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高山滑雪技术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观察分析滑雪技术、提高学生技能的掌握、教学评价以及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等方面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对学生起到"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宁文晶 《冰雪运动》2010,32(6):71-74
审美素质已成为衡量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尺度,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结果。在北方高校高山滑雪课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具有塑造大学生美的身体形象、提升大学生美的人格品质等现实意义。通过加强高校大学生审美意识,将审美教育贯穿于高山滑雪课教学始终,挖掘高山滑雪课教学内容的美育因素,发挥高山滑雪课教师的美育榜样作用和营造高山滑雪课教学的美育环境等手段,探讨北方高校高山滑雪课教学中美育的实施途径,为高质量地完成北方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为促进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李野 《冰雪运动》2013,(5):70-72
高校开展高山滑雪教学对培养大学生滑雪的兴趣、爱好,以及锻炼行的养成,达到娱乐与健身的目的具有重要作用。由于高校缺乏统一的高山滑雪教材,对开设的滑雪初级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未能寞现有效的共性认识,严重制约了滑雪运动在高校的普及与发展。提出在高山滑雪初级教学中应注意使大学生了解高山滑雪板的结构与性能,学会选用不同类型的高山滑雪板;选择合适的高山滑雪鞋与固定器,固定器的强度要求指标控制在4~5kg为好;高山滑雪服与滑雪杖的选用时注重性价比等问题,探索提高冬季高山滑雪教学质量之策。  相似文献   

6.
高山滑雪初学者教学浅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高山滑雪是适合于不同年龄段人参加冬季健身运动的娱乐体育项目,深受广大滑雪爱好的喜爱。对于滑雪初学来说,如何较快地掌握滑雪运动技能,预防运动损伤,培养滑雪乐趣,达到健身娱乐的目的,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对高山滑雪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预防运动损伤及教学指导要点加以分析和探讨,旨在培养滑雪的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普及高山滑雪运动,吸引更多的滑雪运动爱好。  相似文献   

7.
恐惧心理是影响高山滑雪课教学效果的最大障碍之一。对学生恐惧心理的研究会对高山滑雪课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高山滑雪课在北方高校的普及,这种影响的意义将更加深远。就高山滑雪课中几个恐惧心理因素进行简要的分析,旨在减少安全隐患提高高山滑雪课教学效果,有利于高山滑雪的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在高山滑雪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论述了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内涵和传统滑雪教学的特点以及存在的弊端。经过对比分析,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应用于高山滑雪教学中可以弥补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单纯注重技能技巧的学习,忽视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因素等不足之处。以期为今后滑雪教学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高校开展高山滑雪教学对培养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以及锻炼行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改变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质逐年减弱趋势的主要冬季体育活动之一。高山滑雪教学的理论授课是预防滑雪运动损伤的有效手段,从熟悉滑雪器材与掌握技术概念,遵守禁止在滑雪道上停留、掌控自己滑行的速度、不准许超速滑行、保持安全的滑行距离、按自己的技术水平选择滑行的滑雪道的滑雪规则,掌握安全摔倒的时机、方法等几个方面构建、设计高山滑雪教学理论授课的要点,在寓教于乐中灌输安全滑雪、终身体育的理念,提高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李野 《冰雪运动》2014,(1):82-84
高校开展高山滑雪教学对培养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以及锻炼行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改变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质逐年减弱趋势的主要冬季体育活动之一。高山滑雪教学的理论授课是预防滑雪运动损伤的有效手段,从熟悉滑雪器材与掌握技术概念,遵守禁止在滑雪道上停留、掌控自己滑行的速度、不准许超速滑行、保持安全的滑行距离、按自己的技术水平选择滑行的滑雪道的滑雪规则,掌握安全摔倒的时机、方法等几个方面构建、设计高山滑雪教学理论授课的要点,在寓教于乐中灌输安全滑雪、终身体育的理念,提高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沈阳体育学院高山滑雪初级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阳体育学院高山滑雪初级教学课的组织形式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使初学者能在短时间内更好地掌握初级滑雪技能,以沈阳体育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其高山滑雪的教学组织形式为研究内容,采用专家访谈法和实验对照法进行研究,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找出教学效果较好的高山滑雪初级教学组织形式,同时也为今后的滑雪教学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高校高山滑雪教学课的运动损伤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高山滑雪教学课学生的运动损伤具有男性高于女性、下肢发病率较高等特点。针对其特点提出加强心理素质训练、重视准备活动、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提高教学科学化水平等措施,为减少和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和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晓东  张瑜 《冰雪运动》2010,32(4):83-86
在北方高校普及高山滑雪是适应新一轮的学校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针对如何提高高山滑雪课的教学质量进行研究,认为大学生的恐惧与自卑心理、对以往受伤事故的再现、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差,教师缺乏对高山滑雪运动的相关理论知识的系统讲解、运用教材与传授技能的方法不当,以及选择教学场地与器材不当是制约高山滑雪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加强课堂纪律性和教学组织;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提高运动素质;明确学习的目标,消除恐惧心理;合理运用教材和正确的示范与讲解等途径提高高山滑雪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竞技高山滑雪运动交换区及回转动作技术原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立刚  巨雷  李美 《冰雪运动》2009,31(4):40-43
技术因素是制约我国竞技高山滑雪运动水平提高的一个主要因素。为加快我国竞技高山滑雪运动技术水平的发展,通过理论研究和运动实践等方法,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出发,对竞技高山滑雪回转中轨迹交换区进行设定,并对回转技术的基本坐标系及滑雪板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了交换区的滑行技术动作,提出了交换区和滑行姿态应是等腰三角形或椎体型运动姿态等理论,以期为提高高山滑雪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训练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近三届冬奥运会高山滑雪中回转、大回转、超级大回转比赛中前6名男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比研究法、数理统计法探讨国内外高山滑雪运动员年龄、体重、身高、克托莱指数的差异。结果表明:国外高山滑雪运动员的最佳运动年龄为25岁左右,运动员身材高大强壮;国外优秀的高山滑雪回转、大回转、超级大回转男女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通过系统梳理有关高山滑雪运动损伤的英文文献,对高山滑雪项目的运动损伤特征、影响因素及主要预防策略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发现:(1)高山滑雪的损伤发生率高;膝关节是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手指、下背部、头面部等部位次之;损伤类型主要包括韧带损伤、应力性骨折、神经系统损伤/脑震荡等,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方面无性别差异;损伤程度一般为中、重度,最严重者可致使运动员停训或中断参赛超过28天;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中所面临的损伤风险相近。(2)影响高山滑雪运动损伤的基本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动员本身的竞技水平、技术动作、性别年龄、先天遗传等相关的内部因素,它是减少和预防高山滑雪运动损伤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因素;二是与竞训场地、器材、装备、气候等客观条件相关的外部因素,它们也对高山滑雪运动损伤特征产生一定影响。(3)对高山滑雪运动损伤的预防策略,可主要侧重于提高力量素质、优化技术动作、创新器材设备,并逐步加强多措并举、相互配合以产生综合效应的方向发展。本研究为加强与高山滑雪项目特征相匹配的运动损伤评价体系的构建,加大高山滑雪运动损伤的机制探究,探索新的预防手段和策略等后续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