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中国近代最早提倡新式音乐教育及改革的人物之一,康有为做出了一系列的近代音乐的改革理论和相关实践。这让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儒家传统乐教思想、中国文化形态、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学说等对康有为音乐改革变革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80年代以来,对中国近代目录学人物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多年来未被人们注意的许多近代目录学人物得到开创性的研究与介绍。但是对中国近代目录学有新的贡献,就其造诣而言远较梁启超和张之洞为深的康有为却研究甚少,令人遗憾。本文准备就康有为的书目实践活动作点介绍。  相似文献   

3.
王宏伟 《兰台世界》2012,(18):79-80
康有为是近代中国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他发起的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重要尝试。康有为历来主张经济救国,他的国家工业化思想在其救国主张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南海人。清末“国命危砧”,近代“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中国人”康有为,发扬古典目录学“经世致用”的传统,以目录学为武器,扬变法启民智,构建了“参采中西”的目录学新体系。康有为为推进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自觉地以目录学为武器。对开创我国近代目录学,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代表作是:《新学伪经考》和《日本书目志》。  相似文献   

5.
20世纪20年代初,罗素来华讲演9个月,这是中国近代学术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研究罗素的思想与方法对中国图书馆的影响还是一个空白。中国图书馆界以刘国钧为代表,在罗素来华之前就已开始介绍和研究罗素的学术思想,他翻译罗素的专著,译介罗素思想,对其学术思想的形成起到了很大作用。从这一角度出发,可以说罗素的思想对中国近代图书馆学体系的形成亦产生了较大影响。参考文献45。  相似文献   

6.
康有为作为维新变法的领袖人物和宪政制度的倡导者,对近代中国法制建设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康有为对于我国法律体系建设的总体构想,是以西方大陆法系为蓝本,取代我国诸法一体的中华法系,进而建设符合世界主流和时代要求的"六法"体系。  相似文献   

7.
<正>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家和杰出领袖,他一生饱读诗书,倡导变革,倾心于用书本知识改变和开拓人生的发展之路。通过设立万木草堂、组织强学会等形式,康有为积极推动中国的图书发展事业,又以20世纪初期其在欧洲游  相似文献   

8.
康有为的体育思想主要集中在学校体育、军事体育、社会体育三个方面,其体育思想具有开放性、全民性、政治性。康有为的体育思想及其一系列实践,培养了民间尚武精神,促进了西方体育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作为近代中国积极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在力推政治改革的同时,积极关注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他在亲自考察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证了"富国""、养民"等"以商立国"的独具特色的经济主张。  相似文献   

10.
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戊戍变法后又号更生,广东南海县人。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康有为虽然主要不是以一个报人而名垂青史的,但是,在中国近代报业史上却有重要地位,从1895年《万国公报》创办到1917年《不忍》杂志的复刊,康有为的报业活动长达23年之久。他一生亲自创办的报刊在7种以上,如著名的《时务报》、《知新报》、《清议报》等。康有为的报业活动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他不是作为某一家报刊的经理和主笔从事具体的办报工作,而是作为统帅者,从事资产阶级改良派报刊的领导和指挥活动。因此,康有…  相似文献   

11.
在充满屈辱的中国近代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勇于探索的救国志士,郑观应就是其中主张商战救国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启发了康有为、光绪帝、孙中山以及毛泽东等诸多革命人士,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时代背景下,康有为受到家族藏书传统影响,同时接受西学知识,以家族藏书为基础,办学需要为动力,积累大量藏书,其中包括大量西学书籍,成为广东藏书界“粤省四家”之一。由于戊戌变法失败藏书被查抄,以及康有为个性不羁和晚年经济困窘,导致藏书管理不善、过世后家人因负债售卖藏书,最终导致康有为藏书散落广西、镇江等地。本文以相关史料和馆藏文献为基础,探寻康有为藏书的聚散过程,并结合时代背景和康有为个人特质分析其藏书聚散原因,为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叶婷 《兰台世界》2013,(11):16-17
在充满屈辱的中国近代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勇于探索的救国志士,郑观应就是其中主张商战救国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启发了康有为、光绪帝、孙中山以及毛泽东等诸多革命人士,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革命来说,媒体能够以常态化的方式推动社会变迁。本文立足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历史背景,以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等人的有关言论为基本分析依据,简略论述辛亥革命时期改良派和革命派思想的内在关联和对媒体社会改造功能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康有为体育思想对近代中国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晚清时期和民国初期反帝爱国主义运动的开展具有积极作用,促进了近代妇女的解放、妇女体育的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期的近20年,开创了中国近代图书馆时代,产生了多个由政府颁布的图书馆法规,此时期所形成的学术思想,其主要特征可表述为:完成了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组织结构转型,学术思想假途日本而输入,引入学术思想的多元化,学人在转型过程中的近代知识分子特征和“偶尔涉及图书馆”的特征,形成了一批标志性的事件、人物和学术思想成果.  相似文献   

17.
<正>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康有为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力图在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之间寻求一个平衡,通过中西学的整合,来证明中国文化并不逊色于西方文化。以达到必有宋学义理之体,而讲西学政艺之用的文化模式。一、康有为简介康有为于咸丰八年出生于广东南海,一个世代学习理学的书香门第。在年幼时便开始读《大学》、《中庸》、《论语》等,接受封建正  相似文献   

18.
康有为(1858-1927)是中国近代著名改革家、思想家和学者,出生于广东南海,后人因此尊称他为"康南海"或"南海先生".康有为所处的时代正是"西学东渐"的年代,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已极端腐败,西方资本主义正呈上升势头,列强凭借其坚船利炮竞相开始对中国实施其殖民战略,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内忧外患.  相似文献   

19.
康有为的目录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版《康有为全集》的前言公正地宣称:“十九世纪末叶,康有为作为我国近代一位伟大的改革者、思想家和学者,曾经站在时代的前列,在政治、思想、学术领域内,进行了具有开拓性意义的可贵探索。二十世纪开始以后,他逐渐成了时代的落伍者,然而他在许多方面仍然保持着很大影响。他一生的著述,对于研究他本人以及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学术发展演变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80年代完成《康有为学术著作选》16种系列选编工作的哲学史家楼宇烈教授,也进一步明确地指出:“从一定意义上或许可以这样说,中国近代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哲学和学术研究,是从康有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理论创建出了诸如体用说、要素说、动静说等,文中阐述了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图书馆学术思想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意在对当今图书馆界,创新出具有时代意义的图书馆学理论给出历史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