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被誉为"中兴之臣"的李鸿章于同治四年至五年(1865—1866)担任两江总督两年。《清宫扬州御档》第十七册收录了李鸿章在任期间及其前后,与李并与扬州相关的三件御档,分别是:同治二年(1863)《奏为兵饷支绌请旨敕下江苏巡抚李鸿章勿在扬州高邮等处招募勇夫事》(附件)、同治五年(1866)《晓谕奖励李鸿章等人事》、同治七年(1868)《奏为赴扬州与李鸿章晤商并察看丹徒等地荒田等事》。这  相似文献   

2.
《李鸿章全集》于2008年1月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给学术界研究李鸿章带来很大方便.由于李鸿章是晚清重臣,社交活动频繁,因此, 《李鸿章全集》中的诗文搜集,难免有遗珠之憾.最近,笔者在查阅方宗诚编《求阙斋文钞》时,发现李鸿章为该书撰写的一篇序文,而这篇序文为《李鸿章全集》所不收,故加以迻出,并略作论述,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谭文凤 《历史档案》1999,(4):119-122,127
《中俄密约》是李鸿章与俄国外交大臣罗拔诺甫、财政大臣维特于1896年6月3日在莫斯科签订的,又称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沙俄通过该条约掠取了中国东北的路权,加重了中华民族危机。笔者认为李鸿章作为中俄谈判的全权代表、条约的签订者,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我们在探讨李鸿章对条约应负的责任及外交失败的个人原因时,有的文章和论著或把李鸿章写成签订《中俄密约》的主谋,或认为李鸿章是“受贿签约”,从而把《中俄密约》对中国造成的一切后果让李鸿章负全责,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现提出个人不成熟看法,以请教同行。一…  相似文献   

4.
刘坤一与李鸿章、张之洞是晚清时期的重要疆臣,他们掌控地方社会、经济之大柄,影响中央内政、外交之决策,堪为晚清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刘坤一担任两江总督时期,李鸿章、张之洞、李文田等人与他时有书信往来,且多讨论当时政治、外交诸多事务。湖南图书馆现藏有多件李鸿章、张之洞及李文田等晚清名家致刘坤一的书信。部分书信尚未公开发表,内容隐秘,文献价值重大。笔者选取其中五件进行整理,将此函札标点,并结合相关资料予以考释。这五件书札中,李鸿章、张之洞所写四件信函主要涉及中俄、中法及中日关系,从中可考察刘坤一与他们互动时的基本态度;李文田致刘坤一之书信则涉及李鸿章与刘坤一"全面对抗"时局下的朝政变局。  相似文献   

5.
李鸿章本名章铜,字渐甫,号少荃、少泉,1823年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东乡。李家世代耕读,高祖勤俭持家,方有田二顷。1838年,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中进士,家族才逐渐显赫。李鸿章生逢‘数千年未有之变厨’,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他在清末政坛纵横捭阖40年,几乎每件大事都与他有关。身前身后,他都是最富争议的人物。  相似文献   

6.
人们都以为李鸿章拼命做官,殊不知,其拼命做官是为了实心办事。李鸿章因为办外交背负"卖国贼"的骂名,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耄耋之年的李鸿章一次次地以个人耻辱和牺牲来最大限度地换得时局缓和,避免了进一步的生灵涂炭。  相似文献   

7.
李鸿章档案的编纂工作使李鸿章档案实现专题化和系统化,编纂成果丰富、形式多样。在李鸿章档案编纂成果的加工方法及体例选择上突出体现在全集的以类为纲、查找范围广、内容严格审核把关、加工环节规范严谨、辅文丰富、标题信息量大。李鸿章档案的编纂成果总体上呈现出阶段性、地域性及编纂目的从拯救个人声望到服务社会的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一2006年11月7日,是晚清著名政治家李鸿章(1823.2.15—1901.11.7)逝世105周年纪念日。时间倒退到整整110年前的1896年。8月28日至9月5日,李鸿章以“大清帝国特命全权公使”的身份,平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出访美利坚合众国。在此之前,李鸿章先后访问了俄、德、荷(兰)、比(利时)、法、英6国。这时的李鸿章已经73岁高龄。当时,中国正加速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独立国家向半殖民地演化。就在李鸿章此行出访一年多前,先是他苦心经营了近20年的北洋海军被日军覆灭,继而又代表清政府在日本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李鸿章也因此被革…  相似文献   

9.
薛福辰是清末外交官薛福成长兄,不仅善于办理洋务,同时也兼通医术。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署名薛福辰的手书信札9通,另有3通信札涉及薛福辰的生平。这些信札反映了他早年在李鸿章、丁宝桢幕府中的活动,以及他与李鸿章幕僚的交往。薛福辰不仅为李鸿章撰写奏疏,还充当了李氏兄弟家庭医生的角色。因为出色的医术,光绪六年,经李鸿章等人保送,他入宫为慈禧太后诊病,这也成为他最常为后世提及的事迹。本文对国博馆藏薛福辰信札的释读和考证有助于补充对其生平的研究,同时增进对晚清官僚士大夫行医现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1896年8月28日,结束了对欧洲的考察访问之后,大清帝国特使、总理大臣李鸿章率领外交使团开始了对美国的访问。在美期间,李鸿章受到美国总统克利夫兰的接见,先后与美国一些政要及群众见面,并在纽约华尔道夫饭店接受了各大媒体记者的联合采访。  相似文献   

11.
在风云激荡的晚清政治舞台上,李鸿章无疑是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之一。从1860年募组淮军与太平军作战起,李鸿章的仕途青云直上,先后出任江苏巡抚、两江总  相似文献   

12.
李鸿章在中法战争中的几个问题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威 《历史档案》2001,(3):95-101
中法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对外战争。李鸿章作为清廷重臣,参与了中法战争的一些活动。探讨李鸿章在中法战争中的活动及其思想根源,对于李鸿章研究和中法战争史研究都是有意义的。本文拟就此谈些看法,以求指正。  相似文献   

13.
夏建圩 《兰台世界》2017,(9):116-117
安徽宁国县《中州周氏宗谱》中有李鸿章撰写的一篇宗谱序言,经过考订分析,新编《李鸿章全集》并没有收录,现附如下,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14.
6月15日清廷命李鸿章"迅速来京",两广总督著广东巡抚德寿兼署.18日李鸿章接到"电传谕旨"后,"宣布立刻遵旨北上".但是,事实上李鸿章并没有"立刻"动身,他公然置朝命于不顾,徘徊观望,整整拖了一个月才启程北上.  相似文献   

15.
韩栽茂 《出版参考》2005,(17):40-41
李鸿章不仅对克虏伯大炮青睐已久,将其视为抵御外侮的杀手锏,而且对加农炮大王--阿尔费雷德和整个克虏伯家族也满怀崇敬之情.李鸿章于1892年赠予克虏伯家族的这张与其子及其幕僚的合影,传达的大约也是这份敬意吧.  相似文献   

16.
李鸿章是晚清著名大臣,对当时中国的内政、外交关系影响极大,因此其一直是海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他的传世著作基本上被安徽教育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的《李鸿章全集》囊括殆尽,这无疑将推动李鸿章研究朝着更深、更全面的方向发展。但是,李鸿章研究还存在许多缺漏和不足之处,如在材料的使用上,虽然有研究者不断发现和挖掘新材料,然仍有少许遗珠不曾刊布。近来笔者主要根据晚清至今的相关文献,辑录了李鸿章四篇集外文和一首佚诗,并对相关材料进行了补充疏证。鉴于其在晚清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这些集外诗文无疑为李鸿章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对识其散文创作、史学见解、生平交游乃至晚清文化诸方面均有重要意义,并有助于推进对整个近代史的认识,因而值得研究者重视。  相似文献   

17.
李鸿章不仅对克虏伯大炮青睐已久,将其视为抵御外侮的杀手锏,而且对加农炮大王——阿尔费雷德和整个克虏伯家族也满怀崇敬之情。李鸿章于1892年赠予克虏伯家族的这张与其子及其幕僚的合影,传达的大约也是这份敬意吧。  相似文献   

18.
李鸿章是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人物,为洋务运动前期的代表,同时也是淮军的首领。他从事政治军事活动40年,对晚清中央国策的制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武汉博物馆藏李鸿章书信一通,系李鸿章写给其淮系僚属刘瑞芬的回信,近期首次对外公开,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结合光绪初年的相关史实,分析信中涉及的内政、外交及国内外局势,可考察19世纪70年代的中外政治态势,探究晚清变局下李鸿章为挽救国运所做出的努力,以及他的真实心理。  相似文献   

19.
<正>李鸿章于同治九年(1870)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间,前后三次出任直隶总督,共达25年。在此期间,他积极开展洋务运动,创办洋务学堂,同时也十分注重官方教育机构——莲池书院的改革和发展。本文试图从不同阶段去分析李鸿章与保定莲池书院学  相似文献   

20.
李鸿章用近代条约的手段在维护中越宗藩关系上作出三点值得关注的努力。其努力虽然没有取得成功,但这些不为学界所关注的史实可以为李鸿章及晚清外交史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