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弥漫着《圣经》气息的《简·爱》在文本及作者的宗教意识方面饱受争议。以叙事结构角度解读《简·爱》,指出简与罗切斯特的爱情经历了“失乐园”到“复乐园”的演变,是对《圣经》结构的完整模仿;但是伊甸园场景、简的出走和回归却又颠覆了《圣经》的原型意象,折射出文本和小说作者矛盾的宗教观。矛盾的原因在于文本中蕴涵了浓厚的女性意识及个体本位主义价值观,这种女性意识与“神学”密切相连,进而造成了文本复杂的圣经情结。《简·爱》是“女性主义神学”的艺术化展现。  相似文献   

2.
赵惠珠 《考试周刊》2013,(62):19-20
《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一部著名小说。本文通过细读文本,将小说中的家庭教育进行了整理,并分析了家庭教育的作用。通过研究家庭教育在《简·爱》中的体现,深化对小说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是一部优秀女性题材小说。在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简·爱虽然出身贫寒、身体娇柔、外表平凡,但是她却以自己一系列的反抗行动告诉世人自己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女性意识已经成为一种共识,而《简·爱》这部作品也随处都在体现着女性意识。本文主要对《简·爱》这部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进行针对性的研究,首先会介绍这部作品大致的内容梗概,接下来把简.爱这个女性形象与作者夏洛蒂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最后笔者将以具体的实例对《简·爱》中女性意识的体现进行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4.
后殖民女性主义对《简·爱》的阅读揭示了文化语境对文本阅读的决定作用,它促使我们探寻《简·爱》的女性意识的复杂性的生成机制。在小说文本中,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因素是不容忽略的。一是小说的罗曼司式的叙述策略;另一是主人公在情爱纠葛中呈现的的身份意识。  相似文献   

5.
《简·爱》是一部揭示罗切斯特对伯莎、对阿黛勒、尤其是对她自己残忍行为的小说。本文拟从疯女人伯莎的复仇入手,从文本叙事策略的角度探讨伯莎复仇失败的深层原因,进而引出简·爱复仇韵高明之处,即借用文本的力量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作为对名著《简·爱》改写,小说《藻海无边》通过解构男权中心,对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进行重新塑造。通过女性主义理论对本篇小说进行解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说《藻海无边》在借助于树立女性的经验主体、意识主体和言说主体来使女性这一性别群体的主体存在得以彰显和认同之时,在艺术手法上亦采用了以性别视角、尤其是女性视角作为参照角度来生发文本、展开情节。  相似文献   

7.
笔者从简·爱在三个不同阶段的身份书写与重构,对《简·爱》这部小说进行了讨论分析,以寻找出小说的内在魅力。小说主人公简·爱在其身份书写与重构的过程中为读者提供了填补文本"空白"的机会,为他们展现了一个非常耐读的深层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8.
潘宝 《语文知识》2013,(4):73-74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第五册第一单元编选了风格迥异的三篇小说,分别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及《边城》。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观察,学生在阅读这些小说文本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他们阅读兴味最浓,但也是阅读速度最快、遗漏文本信息最多的一篇。据此,笔者思考,能否用一次阅读整理课的形式来重读文本,借此帮助学生有效阅读小说,准确把握内涵。笔者于于是选取了小说"文眼"及"字眼"两个角度切人,尝试从宏观和微观两条线对小说文本进行再梳理和再欣赏。  相似文献   

9.
《藻海无边》是借《简·爱》里一个未被充分处理的人物伯莎·梅森而写成的一部小说,被认为是后者的前篇。《藻海无边》和《简·爱》在小说情节和诸多写作手法上一脉相承,但《藻海无边》并非是《简·爱》的简单仿作,它在更大意义上是对后者的改写与颠覆。  相似文献   

10.
马微 《文教资料》2020,(7):38-40
夏洛蒂·勃朗特根据自身经历,创作了小说《简·爱》.主人公简·爱独立自主、敢于反抗,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该形象,打破了十九世纪英国社会对妇女的刻板印象,宣扬了作者的社会主张——为女性争取平等和自由.简·爱热爱阅读,书籍对其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回顾简·爱的阅读历程,探微她的成长轨迹.  相似文献   

11.
夏洛蒂·勃朗特的长篇小说《简·爱》于1847年面世,当即轰动了英国文坛.此后一百多年里,小说在世界各国的影响也是广泛而持久的.在我国,《简·爱》也成为众多文艺评论者笔下的焦点.简·爱的形象也深入无数读者的心中.今天,再读《简·爱》,掩卷之后,不由还要拿起笔,再谈一谈关于它的一个古老而陈旧的话题:《简·爱》魅力之源.简·爱以她鲜明的个性吸引了读者,征服了读者.它的全部魁力都来自主人公简·爱独具一格的性格力量.如果把简·爱与其他文学作品中描写的女性形象,如安娜、娜拉、子君等相比,她给人的最突出的感觉是,多了一点亮色.就是说,简·爱较之其他艺术形象具有更坚决、更明确、更彻底的自我独立意识.这也正是小说的成功之处.小说没有让读者为主人公流下同情、怜悯的眼泪,而是使读者从主人公的压倒一切的性格力量中不断得到新的启示.我们不能否认,简·爱的为人、简·爱的精神,确实在不知不觉中,为许多人所效法.一部《简·爱》,使夏洛蒂·勃朗特一举成名,并由此而跻身于十九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的行列.所以,马克思称她及她同时代的作家为:“现代英国的一派出色的小说家.”夏洛蒂对这一赞誉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12.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小说主人公简·爱展示出的坚强、独立、自尊自爱,她对平等的爱情与婚姻关系的不懈追求,符合基督教《圣经》中关于人人平等,特别是分工不同的一体化男女关系的教导,以及其对宽容节俭品格的提倡。夏洛蒂·勃朗特正是因为有着稳固的基督教信仰,才创造出了简·爱这一伟大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3.
<正>专题方向《简·爱》导读设计,将引导学生跟随自尊自强的简·爱,走进她坎坷不平的世界,聆听她为寻求独立人格、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感受这位现代女性先驱的抗争精神;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阅读外国小说,思考怎样抓住细节理解人物形象,思考爱的真谛是什么,思考怎样结合时代背景、社会现象和个人体验,逻辑清晰、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对《简·爱》的理解。阅读《简·爱》,学生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谢妍 《语文知识》2013,(4):100-101
《维莱特》是一部超越了《简·爱》的自传式小说,其中所展现出的语言表达、意境描写、气氛渲染和人物刻画都较《简·爱》更胜一筹。同时,作者在这部自传式小说中暗藏了更多的自我意识,主人公在性格、爱情观、命运等各个方面都无限接近于作者本身。  相似文献   

15.
十八、十九世纪是世界长篇小说的鼎盛时期。被现当代人们尊称为“世界文学名著”的《简·爱》《蝴蝶梦》《飘》《基度山伯爵》等小说就诞生于那时候。由于它们的引领,也带来了二十世纪小说的繁荣。阅读小说成为从那时以来横亘三个世纪的时尚,  相似文献   

16.
夏洛蒂·勃朗特以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简·爱》享誉文坛。小说大胆地表现了女性的反叛、平等和追求独立的精神,受到全球各国读者的热议与赞扬。国内对《简·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物形象和思想主题研究两个方面。特别是主题思想的挖掘,由此而奠定了《简·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梳理和评述主题思想研究的成果,对拓展与推动《简·爱》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亮 《语文天地》2013,(19):27-28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小说阅读所占的比重相当大,按照课标要求,高中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对小说的赏鉴能力,学会对人物性格进行分析解读。《林黛玉进贾府》是新课标语文必修三的一篇重要讲读课文,也是文学作品阅读欣赏能力训练序列中有关小说赏鉴能力训练的重点篇目。一、从文本线索入手,分析小说的内外环境对于高中生来说,要读懂小说文本,首当其冲要抓住文本的环境。小说人物的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是造就其性格的根本原因。《红楼梦》中有条线索:林黛玉在没去贾府之前就常  相似文献   

18.
正在《2014年语文中考复习指南》中,把现代文阅读分成三类:文学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和说明类文本阅读。其中文学类阅读包括散文阅读和小说阅读。在其考点说明中指出"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不论在散文阅读还是小说阅读中,品味语言都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一、字词含义  相似文献   

19.
说起《简·爱》这本小说,大家可能都相当熟悉。那个倔强聪慧、富有反叛精神的家庭女教师形象早已深入全世界读者的心扉。本期“阅读”我们将为大家介绍《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另外一部作品——严格地说那并不是一部刻意为之的作品,而仅仅是夏洛蒂日常生活中信手写下的书信。这本是一些从未预备拿来发表的文字,因而它们比小说更加直白、率性,更加令人唏嘘感叹,痛彻肺腑。  相似文献   

20.
《藻海无边》这部加勒比文学的经典之作通常被看作是小说《简·爱》的前传。但《藻海无边》在内容、写作风格及主题上都与《简·爱》有着巨大的差别。它既不是《简·爱》的继承也不是其补充。而是对《简·爱》从人物塑造到主题表达再到叙事话语的一次完全颠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