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伊朗总统内贾德3月2日抵达巴格达,对伊拉克展开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 这是近30年来伊朗国家元首首次出访伊拉克。上世纪70年代末伊朗发生革命之后,德黑兰和巴格达之间交恶。随后是美国驻伊朗大使馆人质事件和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两国一直没有正常的高层交往。因此内贾德的到访可以说是结束了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2.
新闻榜     
内贾德:伊朗大选中的“黑马”6月25日结束的伊朗第二轮总统大选结果出人意料:保守派候选人、德黑兰市长、49岁的内贾德以高支持率击败了前总统、70岁的拉夫桑贾尼——原先被认为胜算几率很大的温和保守派候选人。内贾德是伊朗保守派代表人物,忠于最高宗教领袖哈梅内伊。在担任德黑兰市长期间,他就规定各大建筑物必须有男女分开使用的电动扶梯。在对外政策上,他强调在处理伊美关系以及与欧盟谈判伊朗核计划时,采取强硬的立场。内贾德在第一轮选举时就表现出色,之所以最终胜出,被普遍认为是他的经济政策给伊朗下层民众带来希望,其强硬的外交政策也刚好吻合了伊朗民众的民族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3.
《新闻世界》2005,(8):36-37
在前不久结束的伊朗大选中,以保守强硬称的前德黑兰市市长艾哈迈迪.内贾德以绝对优势击败前总统拉夫桑贾尼。赢得大选胜利,并于2005年8月3日就任总统。这位先前并不知名的保守派人物一夜之间成为伊朗政坛最为耀眼的一颗新星,但对于世人来说却依然有些陌生。  相似文献   

4.
在伊朗议会大选中,与总统内贾德同一阵营的保守派赢得了胜利。伊朗内政部3月1613宣布,在已清点的选票中,保守派至少获得了290个席位中的163席。  相似文献   

5.
2009年6月12日,伊朗举行了第十届总统选举。保守派候选人、现任总统内贾德和改革派候选人、前总理穆萨维被外界认为是最有竞争力的两名候选人。选举结果对伊朗的未来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伊朗民众对选举展示出了空前高涨的政治热情。  相似文献   

6.
在许多人看来,伊朗总统内贾德非常另类,这种另类来自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闻周刊》2006,(4):10-10
最近不断“语惊世界”的伊朗总统内贾德.这次是用行动让伊朗成为世界舆沦的焦点。随着1月10日伊朗启封核燃料研究设施.重新开始中止了两年多的核研究。伊朗核问题又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1月16日.德国和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任理事国一起商讨是否将伊朗核问题提交安理会。  相似文献   

8.
当伊朗总统内贾德踏上第62届联大的征稿,伊朗与美国围绕核问题在联合国内外展开的外交战达到了高潮。[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伊朗式抉择     
内贾德的民粹实验告吹,现在伊朗不得不在一元化与多元化、“输出革命”与“文明对话”之间作出抉择。如果奥巴马政府坚持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则可能将准总统鲁哈尼的改革前景扼杀在摇篮里  相似文献   

10.
2009年6月12日,伊朗迎来新一届总统大选.选前几天,通过现任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和另外几名候选人近乎白热化的电视辩论,可以看出,政府是否应当对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强硬,是竞选辩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伊朗总统大选将在6月8日进行。现任总统温和自由派的哈塔米争取连任。却心事重重。4年来。哈塔米夹在伊朗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倾向改革的议会与保守的宪法监护委员会之间。行事殊为不易  相似文献   

12.
田文林 《新闻天地》2008,(10):33-34
中东局势本来就扑朔迷离,前段时间,这里出现了两大相互矛盾的新动向:一是以色列对伊朗动武呼声日益高涨;二是美国对伊朗政策出现前所未有的软化迹象。到目前为止,伊朗依然否认西方说它在制造核武器的说法,并坚持说它的核计划只是用来民用发电的。上月,伊朗总统内贾德表示,只要美国放弃敌视政策,伊朗愿意与美国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中,伊朗似乎总是处于紧张态势之中。实际上,这个裹着面纱的国度也有着另一面。中国读者希望从一本本伊朗小说中一窥伊朗社会的真相是的,伊朗也有文学。虽然关于这个国家的新闻总是充斥着阿亚图拉们的肖像和总统内贾德的演讲,或者就是流血抗议、核武器疑云、战争威胁和不再与世界互联的互联网。但伊朗仍然还有文学的存在。它和久负盛名的伊朗电影一起,构成了新闻之外的两个窗口,让人们一窥普通伊朗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进入越南接受日军投降,是抗战胜利后中国军队唯一的一次跨国界受降.然而就在这次受降活动中,中国和法国在"越南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8月1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远东盟军统帅麦克阿瑟为盟国接受日军投降的最高统帅,并同时下达了第1号总命令,对同盟国各自的受降区域...  相似文献   

15.
2012年,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3月7日公布总统选举正式结果,普京当选俄新一任总统.这是他继2000年首次当选总统、2004年成功连任后第三次当选总统.而在大选进行的整个过程中,西方媒体像是彼此对了音调,奏响了唱衰普京的和弦.  相似文献   

16.
第一现场     
6月8日 在约旦河西岸城市希伯伦.~名巴勒斯坦男孩手持弹弓 加入与以色列士兵的对峙。新华路透●绝对赢家6月9日.伊朗现任总统哈塔米的支持者在首都德黑兰街头庆祝他获得连任。哈塔米以77%的得票率赢得全国大选。、 新华/踏透6月9日美国歌星麦当娜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了她欧洲及世界巡演的首场演出。此次巡演名为淹没世界。 新华法新●享受奖杯6月9日.美国选手卡普里亚蒂在巴黎首次夺得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桂冠后亲吻冠军杯。6月9日 意大利中右联盟总理候选人力量党领导人贝卢斯科尼走出总统府。意大利总统钱皮已正式授命他组建该国战…  相似文献   

17.
1月20日,美国新一任总统布什宣布就职。根据盖洛普民意测验,作为一个连任总统,布什在政绩方面得到的肯定在历届连任总统中是最低的。但是,对于自己第一任期的国内外政策,布什总统并不打算作检讨,他的内阁成员在第二任期开始时,在各种场合向美国人民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布什政府没有犯错误,对以前所采取的政策没有任何遗憾。相反,布什把自己的竞选胜利看作是选民对其政策的认可,  相似文献   

18.
法国总统希拉克3月11日宣布,他将不会在今年的法国总统大选中竞选连任。年届74岁、在政坛上纵横捭阖40余年的法国领导人即将告别政治舞台同当代世界上众多的政治家相比,中国公众对希  相似文献   

19.
新闻榜     
《中国新闻周刊》2004,(19):12-12
格林斯潘:四朝元老再度连任 已居美联储主席宝座17年之久的格林斯潘,华盛顿时间5月19日被布什总统正式提名为下一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本人已欣然接受提名。 今年78岁的格林斯潘,从1987年8月开始担任美联储主席至今,历经里根、老布什、克林顿和小布什四任美国总统,成为美国金融界常青藤式的人物。有媒体甚至戏谑地评论:在美国,总统只有两个任期,但格林斯潘却拥有“无限的任期”。  相似文献   

20.
1979年2月,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领导伊朗人民推翻巴列维国王的统治,建立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巴列维流亡美国。1979年11月4日,伊朗学生扣留52名美国人质,要求美国政府引渡巴列维;次日霍梅尼及伊朗政府宣布支持学生行动。美国为了迫使伊方释放人质先后驱逐183名伊外交官及学生,冻结伊在美资金,停止进口石油,并派遣军舰进驻印度洋及海湾地区,双方阵势剑拔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