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医科大学生进行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等指标测定,分析医科生的BMI分布情况和BMI异常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超重、肥胖以及营养不良的学生占样本总数较大的比例,分别是11.7%和3.8%;男生超重和肥胖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女生,女生营养不良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结论:超重、肥胖均导致肺活量体重指数下降,影响男女生的肺功能;超重和肥胖对医科生的身体下肢协调能力以及爆发力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营养不良学生的握力指数明显低于正常组学生,而超重和肥胖组则高于正常组,上肢肌肉力量随着BMI值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2.
研究对象:扬州大学2003级、2004级学生中随机抽取2216名,其中男生1106名、女生1110名。研究方法:测试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问法、数理统计法。结果与分析1.当代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经统计,男、女大学生平均身高分别为171.6cm和159.94cm,平均体重分别为61.25kg、52.25kg。从总体上看,大学生身体形态指标偏低,男、女生体重正常比例只有33.28%和39.01%,体重较低比例分别为49.57%和47.81%的,男生超重、肥胖比例为4.38%和8.50%,明显高于女生的2.70%和2.24%,而女生营养不良比例7.67%,明显高于男生3.36%。这些都与平时学习压力、生活习惯、体育…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9 243名学生体重指数与体质健康指标的相关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正常体重组学生为样本总数的56.6%,男生超重肥胖高于女生,偏轻明显低于女生。体重指数与学生体质健康指标呈现显著相关。超重肥胖对学生速度、耐力素质、上下肢力量产生明显负面影响,偏轻、肥胖女生柔韧性较差,其中肺活量指数、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和立定跳远(女)指标偏轻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偏轻、体重正常组学生速度、耐力素质明显好于超重、肥胖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等级体质指数(BMI)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探讨BMI影响大学生应对方式的规律.结果:(1)BMI对男大学生应对方式求助(F=3.623;P=0.014),问题解决纬度(F=2.738;P=0.045)影响显著;BMI对女大学生应对方式求助(F=2.904;P=0.043),逃避纬度(F=3.398;P=0.036)影响显著.(2)男大学生在求助、问题解决纬度中,低体重组别均数都高于正常体重、超重、肥胖三组均数.(3)女大学生在求助纬度中,低体重组别均数高于正常体重组;在逃避纬度中,低体重组别均数低于正常体重、超重两组均数.结论:低体重等级BMI对男女大学生应对方式具有负面影响,应加强对BMI低体重等级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干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013年河北省大学生体质监测的部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揭示河北省大学生BMI与其各项体质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河北省大学生多数学生处于BMI正常范围,且体重指数正常组的体质指标多数高于体重指数偏低或者超重肥胖的组别,偏轻组也较高于超重肥胖组。说明超重肥胖组的各项体质指标的下降与其体重指数过大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BMI22标准体重改进模型为基本方法,以2005年辽宁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组采集的辽宁省14个市地城乡38 861名7~18岁青少年儿童的身高、体重作为原始数据,对辽宁省青少年儿童的营养状况、肥胖与营养不足发生规律和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论:肥胖发生率高于营养不足发生率,城市组肥胖和营养不足发生率均高于乡村组;肥胖与营养不足发生率高峰为青春发育期;男生肥胖发生率高于女生,女生营养不足发生率高于男生;沈阳肥胖发生率最高,鞍山营养不足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类型大学生的形态、机能和素质等特征,以南京理工大学19~22岁7204名在校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为依据,运用数据截取和数理统计法,根据体质指数大小进行分类,并对4种类型的男女大学生的体质特征进行了分析与对比。结果表明:学生体质指数总体上处于良好状态;体重偏低组男生多为瘦长体型,超重男生多为身体敦实类型,体重偏低的女生多为瘦长体型,肥胖组女生身材多属矮胖体型;体重偏轻学生得分普遍较高,肥胖学生的得分普遍较低,其运动能力受到体重的制约,超重组女生爆发力较好。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大学生体质指数(BMI)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Huber提出的Fa=(1-a)F1-aF2正态分布族拟合,并采用位点分析和男、女生的比较分析,揭示上海市大学生体质指数(BMI)的分布特征。即上海市大学生的体质指数(BMI)曲线呈“细峰右尾”型,大部分分布在18.5—24的标准之间,但由于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与生活方式,致使出现相当数量的超重或肥胖的学生,且男生的BMI值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身体成分对成年人体质的影响,进一步提高成年人的健康意识。方法:分别采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指南》和《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成年人部分)》对成年居民进行体质测试。结果:(1)成年男性的BMI均值高于女性BMI值,且均值都高于24kg/m2,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女性的BMI值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2)20-39岁年龄组中,53.8%的男性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40-59岁年龄组中,高达72.1%的男性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3)正常体重组的体质综合评分最高,体重过重或过轻均会对身体机能和素质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湖北体育科技》2018,(4):322-325
目的探讨吕梁学院大学生BMI值与体质健康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吕梁学院大学生BMI值的分布现状。结果吕梁学院大学生中低体重占15.7%,正常占77.9%,超重或肥胖占6.3%;BMI≥24时,男女生BMI值与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呈负相关(p<0.05);BMI≥24时,女生BMI值与50米跑用时呈正相关(p<0.05),与仰卧起坐呈负相关(p<0.05);BMI<24时,女生BMI值与仰卧起坐、800m用时呈正相关(p<0.05);BMI<24时,男生BMI值与1000米用时呈负相关(p<0.05)。结论吕梁学院大学生BMI值大部分在正常范围内;BMI值与身体素质在BMI≥24时呈负相关。因此,建议大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个体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长沙市60-69岁年龄段的老年人群体质指数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出此类人群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开展老年人群超重与肥胖的防治,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该群体的平均体重指数为23.80kg/m2,高于全省均值水平,人群中BMI指数正常的占49.13%,体重过低者占4.13%,超重率37.25%,肥胖率9.5%。BMI指数越高,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冠心病等相关疾病患病率也越高,人群中高血压患者所占比率最高。结论:该群体超重和肥胖人群已接近总人口的50%,体重问题已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隐患,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不同BMI等级大学生间身体素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对2005年浙江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大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与其身体形态指标数据进行相关研究,揭示了大学生BMI与其各项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BMI等级大学生间的各项身体素质存在明显的差异,肥胖、超重和体重过低都会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BMI正常的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好于BMI偏低或偏高的学生;BMI偏低的学生身体素质又好于BMI偏高的学生;BMI偏高的主要影响是使学生的耐力、速度和相对肌肉力量素质下降;BMI偏低会使学生的力量素质和柔韧性下降。  相似文献   

13.
以西藏民族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藏族大学生生活习惯与健康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健康知识高年级好于低年级,健康意识男生好于女生,而健康态度女生好于男生,差异都存在显著性意义.藏族大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态度以及健康意识越好,经常吃早餐、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等良好生活习惯的比率也越高;体重正常组大学生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健康态度以及在食物摄取等方面好于偏瘦组和超重及肥胖组,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大学生体质连年下降举国关注。依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与实施办法》、《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和李克特量表,对800名大学生进行了相关测量和调查,并对测查结果加以客观的数理统计与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不少大学生肥胖、超重或体重较低,尤其男生超重、肥胖或营养不良的比例偏高;女生的运动态度较男生消极;大学生对体育课需求倾向得分最高的选项是"愉悦身心",反映其健身目标较为单一、片面、缺乏长远追求;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大学生课外参与体育俱乐部和自主锻炼,在每周参与次数、每次参与时间和锻炼强度上的差异均具显著性。上述种种,揭示了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成因。因此,大学生转变锻炼方式,培养健全体育意识和良好健身习惯,势在必行。建议:参照大学生锻炼方式转变结构图实施高校体育教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最终回归"健康第一"。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法对哈尔滨体育学院3279名在校学生进行身高体重、立定跳远、肺活量、台阶试验、握力(男)、坐位体前屈(女)测试,测试后将测试数据导入高校体育管理软件,按照国家教育部和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整理分析哈尔滨体育学院各年级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发现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及格率高;学生肺活量指标较好;男生存在超重、肥胖,女生存在低体重比例较高的问题;本文主要根据存在的问题.分析查找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为进一步提高哈尔滨体育学院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的方法对中国药科大学部分学生(n=2229人)的BMI指数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反映BMI指数的频数分布以及与大学生体质健康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1)大学生BMI指数大部分(75.77%)分布在18.5—23.9的标准之间而且数据呈集中分布,但是还有部分的超重和肥胖(14.09%)的学生。2)BMI指数对台阶试验(心血管功能)影响不是很明显。3)对低体重组(10.14%)研究发现,低体重对坐位体前屈有负面影响。4)BMI指数超过正常范围,指数越高则肺活量体重指数越低。5)BMI指数超过正常范围时,指数越高则立定跳远成绩越低。  相似文献   

17.
《体育与科学》2015,(5):112-120
研究目的:了解留守儿童、随迁儿童和城市儿童的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江苏省南京市、安徽省砀山县和萧县9-13岁留守、随迁和城市儿童共1,936人(男生1,069人,女生867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比较留守儿童、随迁儿童和城市儿童的营养状况。研究结果:1)体格方面,总体上城市儿童男生身高、体重和BMI在三组中最高,其中身高比随迁儿童(最低组)高2.5cm,体重和BMI比留守儿童(最低组)分别高出4.2kg和1.3kg/㎡;女生身高、体重和BMI最高同样为城市儿童最高,比随迁儿童(最低组)分别高2.7cm、1.6kg和0.4kg/㎡;2)营养不良检出状况:城市儿童、随迁儿童和留守儿童,男生生长迟滞率分别为0.4%、1.2%和1.9%,女生分别为0.5%、1.7%和2.6%,消瘦方面,男生分别为9.8%、8.9%和1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女生分别为9.0%、11.6%和15.3%,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城市、随迁和留守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方面,男生分别为17.9%和10.6%、10.4%和8.9%、10.0%和3.3%,其中城市和留守儿童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6.3%和4.1%、5.6%和2.6%、2.6%和5.7%,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4)生活习惯方面,城市儿童一日三餐摄取状况,食物的摄取频率均好于随迁儿童和留守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城市儿童在身高发育等方面好于随迁儿童和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营养不良比例(主要为消瘦)高于城市和随迁儿童,城市儿童超重和肥胖比例则高于随迁和留守儿童;与城市儿童相比,留守儿童日常生活习惯和食物摄取方面相对较差,其营养状况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动干预对学生身体形态及素质有重要影响,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有氧运动的强度不同是否有不同的监控体重的效果。方法采用两种不同有氧强度的运动干预方案探讨对超重、肥胖女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循环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影响。结果和结论运动干预前后,超重、肥胖女大学生各身体形态指标均值均有显著性下降。运动干预后,BMI指标下降最为明显(P<0.05),肥胖组女生WHR指标受大强度运动干预影响较大(P<0.05)。不同运动强度对超重、肥胖女大学生身体循环机能的显著性影响仅体现在大强度运动对各组内女生舒张压指标的影响(P<0.05)和中等强度运动干预对肥胖组女生舒张压的影响(P<0.05),对超重、肥胖学生减脂降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2005年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对辽宁省2005年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现状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显示:辽宁省城市大学生身高、体重、胸围高于乡村大学生;除体重低于2000年平均水平外,总体高于2000年平均水平,在身体形态上优于2000年。城市学生超重与肥胖现象较农村学生多,超重与肥胖现象较2000年总体减少。辽宁省城市大学生心肺机能优于乡村大学生,男生肺活量优于2000年,女生下降显著。但肺活量指数显示大学生呼吸机能状态令人忧虑。辽宁省农村大学生体能总体上优于城市大学生,但体能状态下滑严重。  相似文献   

20.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吉林警察学院与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公安警察专业共800名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并对各项研究结果实施逻辑推理。研究发现: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达到一般水平,女生好于男生;男生1000m跑、女生800m跑平均成绩较高,但男生与女生的上下肢爆发能力较弱;男生超重与肥胖现象较为多见,体重偏轻的比例也比较高;女生超重、肥胖人数比较少,但体重过轻、偏轻的人数比较多。根据研究结果,建议体质健康训练运用模块教学方式,改变过去综合体质健康训练方式,优化体育课程考核制度,进而不断提高公安院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