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理想模型法是物理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总要把问题中的物理情景转化为理想模型,然后再用适合该模型的规律求解.本文结合实例对与“船”有关的物理模型进行分类导析.  相似文献   

2.
物理学中的概念、规律都是反映特定物理模型本质属性和运动规律的.因此,构建恰当的物理模型是物理解题的基础.由于在学生平时解题(尤其是传统题)训练中涉及的物理模型往往都是显而易见的,因而在面对一些连续体物理问题的求解时,学生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连续体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有明确的模型意识,需要学生能够根据连续性现象的具体特征灵活地、创造性地建构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3.
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是科学思维方法的精髓.在物理问题中,各种条件往往对物理过程起了很重要的制约作用.一根绳子、一根杆、一个斜面,从不同的方向制约了物体的运动,这种制约对物理过程来说形成了一定的约束条件.条件模型就是将已知条件模型化,剔除条件中的次要因素,突出条件的本质因素,化难为易,为问题的求解铺平道路.以下是中学阶段经常出现但却容易混淆的几个条件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4.
估算法是根据一些物理数据对所求物理量的数值和数量级大致推算的一种近似方法.估算是采用近似手段来简化求解过程,迅速获得满足实际需要的结果.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对具体问题进行估算,是科学素质的重要体现.因此,近年来,高考中该类试题频频出现,笔者就此总结几种估算方法.1 建立物理模型估算 物理学的理论是关于物理模型的结论,无论是研究对象,还是作用方式,运用过程都抽象成某种理想模型看待,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很多估算问题中,这种研究方法更加突出和重要. [例 l]估算标准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物理问题方便起见,将某些实际问题抽象概括,形成一些物理模型,利用理想化物理模型求解物理问题,是学习物理的相当重要的思维方法.物理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依照一定的物理模型来拟定的,解题过程实质上就是分析和还原物理模型的过程.因此,高考复习时可以物理模型为主线,通过典型题目  相似文献   

6.
李勇 《中国考试》2005,(6):7-11
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是物理高考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实际问题一般比较复杂.其中往往含有一些非主要的因素或比较繁琐的数据,它们对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并不起作用。这就要求考生能根据需要.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方面建立物理模型从而进行计算或近似计算。对实际问题进行定性与半定量的分析或作出某种合理的估算,对于分析和解决某些物理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高考命题以能力立意,而能力立意又常以问题立意为切入点,千变万化的物理命题都是根据一定的物理模型,结合某些物理关系,给出二定的条件,提出需要求的物理量的.而我们解题的过程,就是将题目隐含的物理模型还原,求结果的过程.因此,如何于实际情景中构建物理模型进而借助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则成了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等效思想在物理解题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有广泛的实际应用,它是在相同结果的情况下采用的转换代替思想方法.在应用等效思想方法的同时再引入物理模型,可在抓住主要的物理条件、过程和方法的基础上,找出解决物理问题的切入点,把实际问题加以简化.因此,在解题中利用等效物理模型不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培养学生分析、概括问题和推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描述物理模型、推导物理规律、求解物理问题和进行物理实验时,为了分析认识所研究问题的本质属性,突出实际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往往会用近似的方法对物理问题做出相应的处理.近似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具有广泛应用.现对高中物理中近似法的应用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理论联系实际是高考物理试题突出的特点之一,高考试题坚持从中学教学实际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理论知识来解决物理问题或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考生通过分析,从实际的物理情景中抽象出物理模型,再从物理模型中分析其中的物理规律、各物理量的变化及相  相似文献   

11.
徐龙年 《物理教师》2010,31(9):18-19
为了形象、简捷地处理物理问题,人们经常把复杂的实际情况转化成一定的容易接受的简单的物理情境,从而形成一定的经验性的规律,即建立物理模型.在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时,一般都是在已经掌握的物理模型的启发下找到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加强物理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是十分重要的.下面以等时圆物理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来阐明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并加以迁移应用.  相似文献   

12.
史纪元 《山东教育》2002,(32):48-49
1.物理模型所谓物理模型,即在分析和解决实际物理问题时,经过突出主要的、本质的特征,忽略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对实际物体和物理过程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描述或模拟。比如质点,就是突出了物质的质量,忽略了它的形状、体积、温度、发光和带电等因素而形成的一种理想化模型。根据物理模型在实际问题中所起的作用,一般分为三大类:一类是表示物体的模型即对象模型:如质点、刚体、弹簧振子、单摆、理想气体、点电荷、点光源、原子核式模型等;另一类是表示状态和过程的模型即过程模型:如匀速直线运动、弹性碰撞、简谐振动、准静态过程…  相似文献   

13.
沈自强 《物理教师》2013,(12):93-94
物理模型是对物理实际问题的一种抽象,在竞赛考查中常会出现一个实际问题包含几个模型,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否将题中隐含的模型逐一还原是成败的关键.笔者以下面一道竞赛试题为例,浅谈物理模型的构建与运用.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学生学习中的最大障碍在于实际问题的相关信息往往不能和物理规律直接对接,因此需要学生会建立合理的物理情境、最佳的物理模型,巧妙地解决实际问题.下面以七个求时间的具体案例来说明转换设计、建立新的物理模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孙莉 《生活教育》2011,(23):55-56
物理课是学生感到难学的课程,因此,在物理教学中,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讲解,使学生既看到物理原理的实用性,又能培养学生逐渐学会通过建立物理模型、运用物理原理和规律分析求解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物理时,对趣味性强的知识能够掌握得较快。作为一  相似文献   

16.
物理模型可以作为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因为建立有效的物理模型在整个物理学中起支柱作用,当然物理模型在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自然不用质疑。它能使物理问题得以化难为易,同时物理模型的构建在理论联系实际中起到了纽带和桥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理想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学所研究的各种问题,在实际中都涉及许多因素,而模型则是在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能具体、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主流。在物理教学中,一些物理概念、现象、过程、规律和结构都是在一定的物理模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一些物理习题,也是根据物理模型来构思和设计的。学生能否根据题意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模型是学生解题过程的关键。物理模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数学是我们思维推理必不可少的工具,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有着密切的联系,充分利用数学模型对物理模型的正迁移,可以有效克服物理思维障碍,使难以求解的物理问题“柳暗花明”。  相似文献   

19.
物理模型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有助于解决高中生求解物理难题,本文针对高中物理模型的建立这个问题分析了物理模型的类型及物理模型的作用,以期能对高中物理建立模型并应用模型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雷怡 《高中数理化》2014,(20):39-39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具有严密逻辑性的自然学科,学生仅靠死记硬背是无法学好物理的.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一遇到与实际生活有联系的物理问题就会变得不知所措、无从下手,这是因为当前多数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往往只会生搬硬套,而不是根据题目已有信息,建立恰当的物理模型,再利用该物理模型所遵循的物理规律进行有效求解,即学生无法从实际物理问题中抽象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