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凡儿童都是“画家”。幼儿可用蜡笔、油画棒、小棍,就在他们唾手可得的地方如纸、一块沙土、一片墙面,绘上他们的图画(大多是一些粗糙的、象形的、乱涂乱划得来的作品)。幼儿在绘画中投入了他们前热情,兴意盎然,但是当你看到那些作品时,不竟会为他们面得“不成样子”而大失所望。这个时候的儿童似乎“不可教”,他们或对笔下诞生的东西茫无所知,或者想照你的教来画而画不像;就在这一堆一堆的儿童画作中,你却惊奇地发现他们共有的一些特征,正是这些特征使幼儿绘画区别于成人,使儿童画成为一个特殊概念。  相似文献   

2.
教坛新秀     
《小学青年教师》2011,(1):F0002-F0002
教育随笔 以童心报答童心 “我上学啦!”这欢快自豪的童音不知多少遍从一年级新生的口中进出。看着眼前天真稚气的小天使。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想起了于永正老师的一句话:“花朵是色彩斑斓的,学生是五彩缤纷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会走的。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们经常会发现这种现象:孩子们在幼儿园或小学一年级时非常喜欢画画。他们常在地上、桌上、墙上、纸上信手涂鸦,然后请大人或老师来欣赏,告诉他们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然而有的孩子渐渐长大后却不喜欢美术课,不愿意画画,让人费解。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是孩子们的涂鸦之作常不被大人理解,大人们习惯用成人挑剔的眼光与思维看待儿童的绘画,一句简单的“画得不像”就轻易否定了孩子的创作,使孩子丧失了信心,失去了绘画兴趣。二是有的家长和老师怕孩子弄脏了衣服和环境,不加引导地规定他们不许到处乱画,不许玩泥巴、捏橡皮…  相似文献   

4.
早教频道     
绘画可透视心理健康心理医师提醒家长,如果儿童绘画中充满各种物体,却不见人影,家长可要小心了,这可能是孩子人际关系欠佳的警告。据精神科医师研究,在儿童游戏与绘画中,可看出他们的动作发展、情绪反应、人际关系等重要指标。如自闭症儿童很喜欢画重复的东西,像不断的圆  相似文献   

5.
咨询台     
为什么儿童画画得越“舰矩”越不好?答:处于儿童期的孩子,其观察和思维能力还没有定形。因此,在这一时期,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作品,是童心的自然流露,表现了他们眼中的自然世界。他们无所顾忌、随心所欲,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和约束,淋漓尽致地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越规矩的儿童画,越是成人强加给他们的一种表现模式,不是孩子们的绘画语言,也就不算是好的儿童画。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中学刘磊  相似文献   

6.
儿童美术教育是艺术的启蒙教育,天真无邪、无拘无束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儿童画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儿童画的精髓所在。而现今有的美术教师往往太重视绘画技法的学习,而忽略了保护儿童"原生态"的绘画。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我们都应该学会用童心去观察,去感受孩子们的作品。通过绘画的学习去激活在孩子们身上的灵性和天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敢于创造、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和健全、和谐的人格。让我们放飞想象、创造的翅膀,像天使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  相似文献   

7.
《山东教育》2011,(7):124-127
绘画是最感性的心智记录 我本人由于绘画的背景,常常被有孩子的朋友问及绘画的事情。孩子画的“像”与“不像”一直是家长们焦虑的核心。无数有天分的孩子就是在这一标准下,受到或正受到毁灭性的摧残。  相似文献   

8.
李佳妹 《甘肃教育》2023,(7):126-128
情绪是复杂多变的,人可以通过展现不同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想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性格。所以,情绪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旦失去了情绪,他们便会对所有事物失去感知。针对此,家长以及教师需重视这一问题,并寻找合适的方法帮助儿童丰富情绪,使他们成长为有活力、有创造力的人。经了解发现,绘画是一种能够体现情绪、表达情绪的方法,教师可以深入探索儿童绘画中的情绪,并加以引导。文章结合实践就儿童绘画中的情绪体现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9.
绘画对开发儿童智力有良好的作用,它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想象力,培养创造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这一点已引起不少老师和家长的重视.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师,我经常遇到一些家长向自己提出如何培养儿童绘画能力这个问题.根据自己在担任儿童美术辅导工作和美术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儿童时期,因年龄不同,对绘画的兴趣以及兴趣的浓厚程度也不同.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讲,绘画可以说是他们的一种特殊而有趣的游戏.幼儿不懂得绘画的基本要素(明暗、构图、色彩、空间关系及透视等等),他们不会模仿自然,完全凭着记忆中保持的形象去作画,画出来的东西在大人眼中往往是“不象”,这是很正常的现象.由于具体形象  相似文献   

10.
无形的馈赠     
假如我们准备一项特殊礼物,使每一天都像“六一”儿童节那样成为孩子们自己的盛大的节日,那该多好啊!这特殊的礼物就是童心!她不只是现世现用,而完全可以饶益孩子的一生;她不只  相似文献   

11.
梦如同人的身影一般,既司空见惯又神秘莫测,既虚无飘渺又真实可见。儿童喜欢做梦,因为“梦”给了他们诗意,给了他们自由,更给他们带来了一个开阔的世界。“童化作文”教学将童年的“梦”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资源,使童心在展露天性、开启情智的同时放飞想象。习作教学的实践,让我真切体会到:只要真正融进儿童世界,与儿童的梦想一起飞翔,写作资源就会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只要拥有一颗童心,与孩子一起“做梦”,习作教学就会变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12.
黄耘 《广西教育》2009,(25):24-25
童心是儿童拥有的本纯之心,拥有童心就意味着拥有了纯真、好奇、想象力、探索心……对于童心的可贵之处,德国儿童文学之父凯斯特纳就曾说:“只有拥有童心的人才是完整的人。”因为拥有童心的人拥有了人最本质的品性,也拥有了人最诗性的眼光。从教育领域而言,儿童的发展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发现、了解并理解儿童发展的特点,就掌握了教育引领儿童自然成长的密码,  相似文献   

13.
正确指导孩子绘画○鲁晋孩子画画时,有些家长常常指责孩子画得什么也不像。其主要原因是家长不了解孩子的绘画特点,也不知道该如何正确指导孩子绘画。三四岁的幼儿,在绘画方面处于“涂鸦期”,是以简单的线条描绘物体的,他们还很难注意到整体又同时注意到部分,整体和...  相似文献   

14.
儿童节对小学生来说 ,显然是一个兴高采烈的日子 ,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节日 ,是他们盼望已久的节日。看 ,这一天 ,彬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给他买了许多礼物 ,彬彬能不高兴吗?儿童是纯真的 ,童言无忌 ,童心无掩。儿童高兴的反应形式不一 ,有的说说笑笑 ,有的唱唱跳跳……而“平时都不好好吃饭”的彬彬 ,六一节那一天的高兴 ,表现为“我吃了两碗饭 ,我希望天天都是儿童节”———多么可爱而真实的情感啊!他把自己真实的感受写成了这篇六一日记。面对这本皱巴巴的日记本 ,这篇字迹潦草 ,仅有四十几个字的日记 ,小组长气呼呼地告诉老师“根本…  相似文献   

15.
美术绘画活动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美术绘画活动是培养和训练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在幼儿绘画过程中,一些家长和教师容易忽视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一味鼓励幼儿为了“形似”而绘画,其实这是错误的。实践证明,儿童绘画作品是幼儿情感和爱好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幼儿内心的真实写照。绘画是幼儿心理、人格、情绪等方面的表征,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折射了儿童心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幼儿美术绘画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非常罩要。  相似文献   

16.
通过艺术来发扬光大儿童与生俱来的创造力是美术教育应有的态度,美术教育活动的实质是创造性的活动。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教师误把创造性看作是一种技能,以绘图为例:长期以来我们的绘图教学模式是黑板(范例作品)———示范———学生的眼睛———经由学生的手把黑板的样板“画”下来。由于没有“心”的参与,这只能是一个简单的由眼睛到手的过程,可以说那是一个类似“复印”的过程。而教师对儿童的作品的评价多数是“像”,或“不像”、“这是什么呀?什么也不像!”等等。而不是“好”、“不好”、“美不美”,当一个人从小就反复接受…  相似文献   

17.
成尚荣先生曾说过:“教师是成人世界派往儿童世界的文化使者。”我们教师要踏进儿童世界的门,首先要拥有一颗真挚的童心,用这颗童心去理解儿童,才能“想儿童所想,急儿童所急”。我们的习作教学写什么,怎么写,都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思考,才能让儿童心甘情愿、满心欢喜顺着你的“导”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能力,彰显他们独特的言语个性。  相似文献   

18.
1.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哲学家老子就曾指出,成熟的、有智慧的圣人的精神状态是与儿童一致的;一个人达到人生智慧和真趣的极致,便是“复归于婴孩”,有一颗纯真朴素的童心。在人类历史上,人们往往认为儿童混沌初开、蒙昧无知,而成人则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有强壮的体力,要比儿童复杂、成熟。在他们眼中,儿童只能是乞求成人爱怜的宠物或依附于成人的“下等人”。从这一方面来看,老子的话真有些惊世骇俗。然而,随着社会的前进,人们对儿童的精神世界的认识越来越丰富和深刻。明代的李贽认为:“夫童心者,真心也。……纯假纯真,最…  相似文献   

19.
咨询台     
怎样欣赏儿童画的美?答:儿童画不同于成人的绘画,其审美价值的最大特点是天真幼稚、自由浪漫,不天真就不会幼稚,不幼稚也不会看到童心的可爱。那种片面追求“画得像”的教学方法,不适合幼儿。只有鼓  相似文献   

20.
别林斯基说:“儿童文学家应当是生就的,而不应当是造就的。”“生就”的,即有天生的禀赋。这禀赋使他们易于全身心地接近儿童,感受儿童;他们虽然离开了童年,但依旧天真、好奇、耽于幻想,他们一生都保留着一颗不泯的童心。高洪波认为,一个好的儿童文学作家应是一位懂得儿童心理的教育家。“儿童是最可尊敬的人类”。儿童文学应该用真情打动孩子的心,用美去陶冶孩子的灵魂。他的儿童诗,初看起来,写得很轻松、随意,其实,这“随意”正说明了他是一位“生就”的儿童文学家。今天让我们走近高洪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