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25届奥运会的报道,是一次空前规模的新闻大战,各种新闻媒体充分运用和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不仅向世人全面报道了奥运盛况,同时也向世人展现了各自的新闻风采。在这场新闻角逐中,广播以其毫不逊色于报刊、电视、通讯社的态势,再一次证明了它具有其它新闻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拥有广泛而众多的受众。说起广播的优势,一般都认为具有时效快、有音响、容量大、覆盖面广、收听便捷等等,但是,如果要问其它新闻媒体都不具有的广播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的步伐,报纸、广播、电视三大新闻媒体发展越来越快。特别是电视,图像逼真,争夺了亿万观众。报业也不示弱,版面在扩大,子报在增加,电子版在出台,把大量的最新的新闻捧给人民群众。 在三大新闻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广播新闻要想求得发展和生存,必须发挥广播优势。广播的优势在哪里呢? 首先是快捷。时效快是广播新闻的第一大优势。它可以不受任何时间的约束和限制,随时安排播报新闻。而报纸、电视不具备这一条  相似文献   

3.
新闻是媒体之本,媒体传播新闻的时效如何,是大众在获取信息时取舍的标准之一.而广播除具有伴随性收听、完全解放受众视觉的特点以外,最大的优势就是快捷了,报道速度可以快到与事件发展同步.特别是突发事件、突发新闻,任何媒体都难以做到象广播那样快速、方便.这就是广播的优势.广播作为不可或缺的新闻媒体,发挥其特有的时效优势,做足时效文章,或许是广播走出"弱势"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刘玉燕 《青年记者》2006,(22):47-47
新闻竞争日趋白热化,它不但表现在抢时效、争首发,同时也在拼原创、比深度。读对新闻媒体的认知度与满意度,不仅建立于新闻时效上,而且还建立于深度报道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度报道是新闻媒体争夺受众的制胜法宝之一。与广播、电视、网络媒介相比,虽然报纸在争抢新闻时效上暴露出来的劣势显而易见,但由于传媒自身的特点,完全可以在深度报道上寻求自己的优势。作为地方党报,其竞争对手还有同城的诸多纸媒体。由于同一区域的新闻交叉重复不可避免,因而为了凸显与其它报纸的差异性而赢得更多的读,报纸之间的新闻较量往往集中在深度报道上。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种新闻媒介都有诸种优势,如报纸新闻以深度报道取胜,广播新闻迅速及时,电视新闻声图并茂;在电视新闻报道的诸种优势中,现场报道无疑是电视媒介的一大优势。但这个优势在我国电视新闻界尚来完全发挥出来,潜力颇大,是电视新闻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之一。我们知道,电视新闻与报纸新闻和广播新闻相比,既有共性,也有特性。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则是这共性中兼有特性的一面,如果说,现场感是电视新闻的一大特点的话,那么现场报道则是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报道形式。由于这种原因,在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电视新闻报道中,现场报道占据着无可争辩的重要一席:没有它,就犹如抽掉  相似文献   

6.
目前的新闻竞争不但表现在抢时效、争首发上,更表现在拼原创、比深度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度报道是新闻媒体争夺受众的制胜法宝之一。与广播、电视、网络媒介相比,报纸尤其是广播电视报这样一份周报,在争抢新闻时效上有劣势,但可以在深度报道上寻求自己的优势。于是,我们就将注意力集中在深度报道上。  相似文献   

7.
在特殊新闻现场中,广播是灵活快捷的新闻媒体,有着其他新闻媒体难以替代的优势.特殊新闻现场报道,是指报道者(记者、主持人)在特殊新闻现场(一般指灾难性现场或突发事件现场)利用实况音响、现场采访同期声和报道者的现场解说、述评组合形成的报道形式.与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相比,广播在特殊新闻现场报道中,尤其与互联网媒体联动后,具有实况声音、多现场互动、移动性、伴随性报道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叶胜美 《视听纵横》2007,(3):110-111
特殊新闻现场报道,是指报道者(记者、主持人)在特殊新闻现场(一般指灾难性现场或突发事件现场)利用实况音响、现场采访同期声和报道者的现场解说、述评组合形成的报道形式。与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相比,在特殊新闻现场中,广播是灵活快捷的新闻媒体,有着其他新闻媒体难以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广播受到电视巨大冲击,影响力渐弱。调查显示,80年代受众最先获得新闻的顺序是:广播、报纸、电视。90年代是电视、报纸、广播。进入21世纪,互联网又异军突起,成为时代的宠儿,受众的蛋糕进一步被瓜分。有人说广播已经边缘化,沦为辅助媒体。在媒体竞争日前激烈的今天,广播认清自身优势十分必要。(一)充分认识自身优势,努力把握广播发展的未来。1.迅速及时,时效是新闻的基本特征,广播的播报与受众地收听几乎是同步的,广播设备简易方便,可变性比较强,可以随时插入最新的现场报道。  相似文献   

10.
当前,处于信息时代的党报,与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相比,在拼抢新闻时效上往往处于劣势。而与都市报、晚报等同城媒体相比,党报很多时候也没有多少时效优势可言,沾不了多少“先”光。  相似文献   

11.
麦克卢汉说过:“技术的影响不是发生在意见和观念的层面上,而是要坚定不移、不可抗拒地改变人的感觉比率和感知模式。”一部新闻媒介发展史,从技术的角度看,是“媒介形态生成”的过程,也就是说是所有媒介同时发展,共同演进,共同生存的过程;从受众角度看,则是新闻受众的注意力在不同媒介中不断再分配的过程。“今天,人们习惯性地将多种媒介形式进行混合杂交,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人类同步进行多种媒介输入的能力似乎一代比一代都有扩大。”综合二者,从新闻业务上看,一部新闻媒介发展史,就是新媒介和传统媒介不断互动,根据受众认知模式和感知偏好的变化,围绕核心产品新闻,不断创新报道模式的过程。在我们目前的四种新闻媒介形式(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中,报纸是最早出现、历史最悠久的媒介形式,所以,一部新闻媒介发展史,基本上又可以说是报纸的报道模式随着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媒介的引入而不断创新的过程。一、30年代,报纸以综合性新闻和专栏应对广播冲击在广播还没有出现以前,报纸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已经确立了自己作为惟一的新闻媒体的霸主地位,并在定义一个独立的新闻出版业的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新闻文体上,则经历了两次改革。一次是18世纪中期,新闻文...  相似文献   

12.
要办好城市广播新闻,就必须利用地域优势,发挥广播特色,创办服务本地市民、对受众有益、有用的新闻。从节目理念和内容方面,要注重时效,加大新闻评论力度,彰显广播优势。同时,也要密切融合新媒体技术,提升影响力,弥补广播的劣势和不足。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有观点、有品质、可听性强的广播新闻。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电视传播新闻,比报纸、广播更具有优越性。但是电视作为新闻传播工具,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它在社会上的影响,还落后于广播、报纸。要改变这种局面,关键之一是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的优势。根据几年来电视新闻的实践经验,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发挥电视新闻的优势问题。  相似文献   

14.
深度报道,不同于一般平面式的事实罗列,更不是对新闻事实的浅尝辄止,应该是事实客体在记者主体意识统领下的深度反思,是新闻事实表象下更为深层的本质表达.与报纸、电视相比,广播深度报道在揭示事物本质、挖掘新闻内涵时更加入了音响的呈现,从而使广播深度报道产生了独有的魅力,显现了不可替代的优势.用“音响”打造“深度”,让听众进一步地准确理解新闻事实的内涵,使广播的深度报道透过现象看本质,使新闻价值得到有效挖掘,提高了新闻传播价值和广播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电视传播新闻,比报纸、广播更具有优越性。但是电视作为新闻传播工具,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它在社会上的影响,还落后于广播、报纸。要改变这种局面,关键之一是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的优势。根据几年来电视新闻的实践经验,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发挥电视新闻的优势问题。  相似文献   

16.
广播媒介和其它媒介相比,有其独 特的优势,这一观点已是广播界的老话 题。然而,要把它变为广大广播新闻工 作者头脑中的意识,并且在这一意识推 动下使每个人在工作中发挥出广播媒 介的优势,进而使广播在激烈新闻大战 中占有一席之地,还有较大差距。 一、关于广播的优势 为什么“优势”话题在广播界一再被提起,就是因为广播媒介从表面看似乎没有优势,需要人们不断突破表象,深入内核,了解本质。 从表象上看,亦即从孤立静止的角度看,广播媒介与报纸、电视相比,确实存在差距: 1、信息量的差距。报纸凭借文字的表意功能而拥有无与…  相似文献   

17.
广播新闻的优势是什么,说起来大家都知道,是音响和传播速度快,但在实践中,广播的这些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其一,新闻节目中音响少。在大部分电台每天的新闻节目中,带响的录音报道所占的比例很少,甚至有的电台在连续几天的新闻中一个带响的报道也没有,从内容到形式上都缺乏活跃的因素,试想这样的新闻怎么会吸引听众?。其二,新闻不快。电台在与报纸和电视竞争中一个制胜的法宝就是传播快,但这种优势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尤其是广播对新闻事件同步报道的优势根本就没有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新闻媒体的迅速发展,深度报道已经成为媒体扩大影响力和提高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而电视的深度报道作为新闻传播活动深入发展的产物,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应运而生,并日益显示出它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本文主要探讨电视在从事深度报道方面存在的优势以及电视应该如何扬长避短做好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新闻作为电视新闻舆论的基础和主体,它同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相比较,究竟有哪些特点和优势呢?有理论认为,电视的特点主要是形象生动,时效迅速,对象广泛,感染力强。这种提法不能说没有一定道理,但并没抓住电视新闻的本质特征。其根本区别在于它们的传播方式的不同,电视视听兼备,不但可以“耳闻”,还可以“目睹”;既可以传声、传形。也可以传神,以视觉听觉多种符号同时作用于观众,在单位时间里能使传播对象获得大量信息。而且,这种形声并茂的形象化传播,  相似文献   

20.
新闻创新思维,可分为新闻内容的创新思维和表现形式的创新思维. 新闻内容的创新思维 新闻内容的创新思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在报道时效上求新.目前各种媒体都在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在追求时效上各显神通.广播、电视通过现场直播刚刚收到的新闻,来缩短新闻事实发生与报道之间的时间,报纸则通过推迟截稿时间、出号外等来进一步提高时效性,而网络媒体更是通过"即时新闻"等手段先声夺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