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波斯纳说:"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这句话充分表明了教学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性。进行教学反思是做"研究型"教师的时代要求,教师只有平时能深入地研究发生在自己身上和身边的教学实践,主动思考教育现象,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2.
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告诉学生一个方面的知识,而他不能从多个方面进行反思,那就不用再反复给他举例了。可见,反思对于学习是何等重要,如果不善于反思甚至没有反思,  相似文献   

3.
反思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对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或成功进行反思,进而修正或强化.事实上,学生这种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调整、主动应对的过程,不正是我们老师所追求的学生自我教育的境界吗?学生学会了反思,就相当于给学生请了一位尽心尽责的老师,随时随地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有效指导.从而可以实现自我教育,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限制,所以在学习中表现出对知识不求甚解,热衷于做大量题,而不善于解题后对题目进行反思,从而缺少了一个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学生往往不善于纠正和找出自己解题中的错误,缺乏解题后对解题方法、数学思维的概括,掌握知识的系统性较弱、结构性较差.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解题后的反思来改进解题过程、探讨知识联系、进行知识整合、探究规律等一系列思维活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这种教学反思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这是新课程中教师教学行为的一项重要要求。那么,我们教育的对象——学生需要反思吗?新课程指出,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是以理解、体会、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的。反思,简单地说就是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是对原有学习经历进行重新思考。数学学习反思的内容包括:过去的学习对象、过去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心理行为方式。我们相信,没有反思,人是不可能获得本质上进步的,包括教师和学生。因此,新课标“关于解决问题”这一目标中强调,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反思,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反思的意识,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检视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学会反思自我,从心灵深处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一、在“得”中加强反思——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围绕着教师转。在这样的课堂上,剥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扼杀了学生富有个性的独特见解。在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善于反思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多创设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也让学生学会思考,善于反思。当学生找到正...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中常出现这种现象:学生上课时练习正确率高,而作业、考试却不尽如人意.其中很多错误,如汽车每小时行0.45千米、游泳池里有3000千克水……很多学生认为是“粗心”造成的.笔者多次结合学生的错误进行深层分析,发现这种避免不了的“粗心”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学生不善于对自己的思路进行检验,不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不会分析、评价和判断自己思考方法的优劣,也不善于找出和纠正自己的错误,即没有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学会反思是学会学习的前提,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自学能力的形成、学习策略的迁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波斯纳说: "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这句话充分表明了教学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性.进行教学反思是做"研究型"教师的时代要求,教师只有平时能深入地研究发生在自己身上和身边的教学实践,主动思考教育现象,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用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敢于肯定自己的创新努力,才能实现教师的自我培养、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效果好的教学反思需要做好以下五个结合,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而反思则为自我教育开启了第一道门户。如果学生学会了反思,就会以特定的眼光给自己在学习群体中的位置定位,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成长就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来表达:学生的成长=自主+反思。  相似文献   

9.
反思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目前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不够理想的原因之一是他们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本文从创设反思的机会和抓住反思的契机入手进行阐述,旨在使学生明确什么时候反思、反思什么、怎么反思,从而真正学会反思,善于反思,形成反思性学习,实现自我教育,提升自我素质,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0.
反思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目前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不够理想的原因之一是他们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本文从创设反思的机会和抓住反思的契机入手进行阐述,旨在使学生明确什么时候反思、反思什么、怎么反思,从而真正学会反思,善于反思,形成反思性学习,实现自我教育,提升自我素质,提高地理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1.
在很多“形式化”的教学背后,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学生不善于寻找自己的认知错误,不善于或不愿意检验自己的思维过程,不善于反思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情感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必须要把“学会反思”纳入“学会学习”的实质性范畴,让“学会反思”成为课堂的新追求。一、创设反思情境,培养反思意识首先,教师要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环境氛围,帮助学生看到学习中的问题所在。其次,从学生的实际和认知水平出发,通过创设反思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基础知识、学习方法、解题策略、情感体验等做自觉的回顾反思,把学生活跃的思维推向深刻。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要求把课堂留给学生展示,把课余时间留给学生反思,然而大多数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在学习中对基础知识不求甚解,做题时不善于对自己的思路进行检验,不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不会分析自己解题方法的优劣,也不善于甚至不愿意找出和纠正自己的错误,从而导致做错的题目一错再错。所以,让学生学会对错题进行反思,找到错误的原因并多次强化,既有效地堵住了知识掌握上的漏洞,也培养了学生的新知识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13.
"反思教育"是作用于学生内部的自我教育,班主任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勇于反思、善于反思,并积极地引导学生反思,在反思中不断修正和调整,可以开拓师生的思维,促进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师生新的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堂教学长期以来忽视对学生“反思”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人云亦云.不善于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评价,不善于对自己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研究,学生的反思意识薄弱,更谈不上有较好的反思能力了。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引导学生在探究质疑中反思,在交流互动中反思,在练习纠错中反思,在总结提升中反思。  相似文献   

15.
陈艺芳 《考试周刊》2007,(20):54-55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善于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不会分析、评价和判断自己的思考方法的优劣,也不善于找出和纠正自己的错误,不善于对既有的结论进行进一步的反思。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把数学学习过程成为一种不断的反思提高过程。  相似文献   

16.
解题,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已经成为其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但由于认识水平及应试压力等原因的限制,不少学生在学习中往往表现出对基础知识不求甚解,却热衷于大量做题。他们不善于甚至是不愿意对自己的思路进行反思,不会分析、评价和判断自己思考方法的优劣,也不善于找  相似文献   

17.
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就是调整和提高自己,以适应教育孩子的需要。 第一,作为家长,我们要有倾听与反思的能力。我的孩子上一年级第二学期时,  相似文献   

18.
陆家燕 《成才之路》2010,(28):61-61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而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家庭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家长对子女爱护倍增,要什么给什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都不用自己动手,特别是一些爷爷奶奶,爱孙心切,就更加溺爱了。  相似文献   

19.
吴淑丽 《考试周刊》2012,(12):34-34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所谓自我教育就是自己教育自己,即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对象,其目的是使自我的身心整体素质获得全面协同发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语文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呢?  相似文献   

20.
通过十余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 ,我总结出了班级管理“六查”法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是学生自查。所谓学生自查 ,就是让学生自己检查自己 ,这是一种以不挫伤学生自尊心为前提的自我教育方法。学生通过自查 ,一旦发现自己有违纪现象 ,就要从以下三种方式中挑选一种来进行自我教育。一是为他人或为班级和学校做一件好事 ;二是对违纪行为进行反思 ,以此来警示自己 ;三是在班级的记事本上写出当天的心理感受。通过自查 ,让学生真正做到自己战胜自己。二是学生互查。所谓学生互查 ,就是同学之间互相检查 ,发现不足之处及时指出。学生互查主要采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