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许坚 《海外英语》2014,(17):167-168
中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外国游客,旅游英译文本对于跨文化交际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基于跨文化翻译理论,通过探讨摘译、编译、改译、述译等常见的变译方法在旅游英译文本中的运用,旨在于更好地向外国游客宣传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外国游客,旅游英译文本对于跨文化交际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基于跨文化翻译理论,通过探讨摘译、编译、改译、述译等常见的变译方法在旅游英译文本中的运用,旨在于更好地向外国游客宣传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早期的语言学发展,是伴随着西方语言学典籍的译介为标志的。其中,王古鲁的《言语学通论》是众多编译本之一。通过与译自同一源文本的《言语学大纲》进行对比,揭示出《言语学通论》的编译特征,并对《言语学通论》中的编和译进行具体分析,以便总结王古鲁所用的编译策略及其在语言学译介中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在华传教士翻译的西医书籍中在归化策略引导下,其文本在编译思路、译例译名选择上均有中国化特征。这一现象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西医的传入与西洋文明的渗入为其有效翻译和日后普及西医书籍奠定基础;19世纪中叶编译的西医系列启蒙教材的传播开始产生影响;19世纪末至民国初,西医分科译书的门类全面和传播途径多样化标志着西医译书活动走向成熟。三个阶段见证了西医从被忽视,到中西医会通,再到超胜中医的历史沿革。  相似文献   

5.
正第323窟南北壁均绘佛教史迹画,并以山水为背景,绵延壮阔。其中对远山的表现是画家的得意之笔。上图为本窟北壁"康僧会的故事"局部,表现康僧会从海上来的情节,画出大海中一叶扁舟,隐约可见舟中数人。表现出烟雨迷蒙的江湖景色,颇有"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意境。由于变色  相似文献   

6.
康僧会译《六度集经》将传统文言与通俗口语巧妙结合,成为汉译佛经雅化的典范。本文刺取"兄弟"一词,对其独特的兄妹一义的表现、成因及相关情况作考索,为语文辞书编纂提供新材料。  相似文献   

7.
崔晗  崔凯旋 《考试周刊》2014,(90):195-195
政务网站的翻译规范化,对省市的对外形象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从变译理论出发,结合政府外语网站文本的类型和特征,分别探讨编译、节译、改译等翻译方法,为该类文本的翻译提供借鉴。希望为提高辽宁省政务网质量提供理论参考,为促进辽宁省对外宣传工作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九色鹿故事,也叫鹿王本生,有两个译本,一为月支人支谦译的《佛说九色鹿经》;一为三国时康居僧康僧会译的《六度集经》中的《修凡鹿王本生》,基本内容是一致的。故事情节大体如下:从前恒水边有一只九色鹿,一天听到有人在水中呼救,九色鹿赶快来到河边。见一人正在水中挣扎,便不顾性命,跳到水中将落水人驮上岸来。落水人为了感恩,双膝长跪向鹿说:我愿为奴仆,为您寻找丰美的水草。鹿说:不用,有人贪图  相似文献   

9.
编译是集编辑与翻译于一体的特殊翻译手段,其主要体现在词法、句法及段内信息的增补、删减及改头换面。科技文本文体严谨用词准确,故在双语转换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发生信息增补现象。对科技文本编译的信息增补策略研究不仅能使得译文表达更为规范地道,而且也能更好的了解掌握编译这一用途日益广泛的翻译手段。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分析海南黎苗民歌外宣英译文本,认为外宣英译应以传递信息为主,增加外国受众的认同感;保留本民族文化特色,同时灵活运用直译、意译、分译等多种翻译方法,可以提高海南黎苗民歌外宣英译水平,推动本土少数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篇章修辞已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和探讨。作为特殊用途英语,经贸英语篇章修辞有其自身独特的特征。经贸英语篇章修辞研究对经贸英语写作教学、教材编写与选用、翻译教学、教学测试等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和规范功能,对提高学习者的经贸英语篇章生产能力、理解能力和翻译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对“good”一词在一个文件中英汉翻译的个案研究。该研究把话语分析中的上下文分析和翻译中语篇对等的理论应用于翻译实践,力图探索上下文分析在实现翻译语篇对等方面的作用。“good”一词在该文件中存在很大的理解障碍,通过上下文分析,笔者将其解释为不可数名词用作了可数名词,表示一具体事例。在翻译中,该词又存在零对等的翻译困难。通过上下文分析,运用语篇对等理论,笔者造了一个新词———“利物”与“good”一词实现语篇对等。  相似文献   

13.
话语或篇章,不论是口头形式还是书面形式,都是一些意义相关的句子通过一定的承接手段合乎逻辑地组织起来的语义整体.连句成篇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照应只是众多衔接手段中的一种.仅分析英语定冠词the的语篇照应作用及其翻译.在语篇衔接中,定冠词the本身并没有具体的语义内容,而只是用来表示其所指对象是特定的并且是可识别的.但它既...  相似文献   

14.
传统译论常将“信”和“等值”作为衡量文学翻译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体现了“原文至上”原则,却忽视了译者和读者的能动参与作用。文章试图运用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等理论观点,从作者、原作、译者和读者四个方面来说明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对原作者和原文文本不可能产生一种超越时空、惟一正确的终极性理解,译者和读者的能动参与与文学翻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忠实”和“等值”只能是相对的,若仅以它们作为标准则无疑会使翻译批评具有很大的局限而失之片面。  相似文献   

15.
根据翻译美学原理,文章从美学视角分析和阐释《红楼梦》及其英译本,对原作与译作的审美要素进行了比较和研究,从而认识作者与译者的审美情趣,评介译者再现原作丰姿的手法与功力,探索文学翻译中审美再现的规律,试图从《红楼梦》研究的困窘中体现其美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英汉语言各有其组句成篇的方式。翻译时,要突破原文形式的束缚,从语篇层面上把握语义整体,顺应译入语表达习惯,对句界和语序作必要调整,以实现语篇整体意义的对应转换。本文从句法关系、逻辑关系、语义层次和交际意图等方面讨论了英汉翻译中语篇重构的一些具体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至今尚在市场走俏的所谓“秦学”其实是对《红楼梦》的误读和曲解。“秦学”来源于刘心武独辟蹊径的创作型索隐与周汝昌登峰造极的自传说考证的结合与统一,其实质就是一种以极端性考证为基础、以艺术性想象为途径的新索隐。  相似文献   

18.
重释误译     
本文借助伽达默尔“理解的历史性”原则,重新审视翻译中的误读现象。作者认为翻译文本乃译者的历史性的视野厦时代偏见的产物。因此,我们应将翻译作品置身于相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培予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黄杲炘先生针对英语格律诗翻译标准的混乱现象,首倡“三兼顾”译诗法,即:兼顾顿数、字数与韵式。黄先生同时还提出了一套具体可行的量化标准,这些标准不仅发展了“以顿代步”译诗法,而且还为诗歌翻译提供了一种完整而科学的评价标准。文章试以方平先生所译《哈姆雷特》“戏中戏”里的一段诗文为例,验证“三兼顾”译诗法的客观性及其可操作性,并根据“三兼顾”原则将该段诗文试译成汉语。  相似文献   

20.
林语堂英译之<浮生六记>是体现其作为文学文化及语言大师的最见功力之译作.其中,林译本对原著"笑"的翻译处理,体现了性别韵味、简约意味和文化意蕴,很好地保留了原书的风韵,展现了林语堂高超的翻译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