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磊 《大观周刊》2012,(34):69-69
本文首先介绍了民歌以及民歌在电视媒体中的传播历程,然后分析了民歌的电视媒体传播价值,在此基础上对电视媒体在民歌传播中的功能进行概括,希望可以为相关理论和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畲族群众的媒介接触行为,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媒介已经对畲族民众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媒介还触动了消费文化在畲族地区的萌生。而新兴媒介在青少年群体中的盛行则可能使媒介对畲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方佳媛 《东南传播》2018,(6):158-160
新媒体叙事营销将叙事引入营销领域,打破传统营销方式,借助叙事的诠释力,构建品牌价值,获得消费者的认同.新媒体叙事营销讲求叙事策略,结合英国百货零售商John Lewis公司的系列圣诞广告案例,可知通过使用隐喻、"普通人影响普通人"、叙事互文性以及建立文类惯例创造品牌联想等叙事传播手法将有助于放大品牌理念,实现叙事营销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4.
谢稚  孙茜 《青年记者》2012,(35):56-57
美国迪斯尼公司以中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为原型,以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为叙事母体,创作了动画电影《MULAN》,让花木兰这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形象得到了新的诠释和演绎。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从《木兰诗》到迪斯尼动画电影《MULAN》的叙事变化,阐释了这种叙事变化的叙事意义及其传播效果。从《木兰诗》到动画电影转化中的叙事变化  相似文献   

5.
韩素梅 《东南传播》2010,(7):110-113
近年流行的新军旅题材影视剧通过人物、性别、情节、结局等模式构成一种新的文类样式。本文认为:关于文类与性别的意义应在关系和差异中探讨。这关系既指向同类题材的历史演变,也指向不同流行文类的性别指涉,还指向男女性别的相互指涉。新军旅题材电视剧通过文类这一话语方式再生产了性别的形象类型甚至定型,也再生产了关于性别的传统观念,继而使之在文化循环中流通。另外,作为文类,新军旅题材电视剧鲜明地体现了观念与市场的合力对性别表征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6.
陈今 《新闻世界》2014,(5):248-249
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畲族文化旅游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规划滞后、畲族特色的精品项目缺乏,旅游产品档次低、旅游业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畲族特色文化旅游宣传力度不够等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应努力开发相关产品,突显畲族文化旅游特色、打造品牌、重视专业人才培养、加大畲族文化旅游营销力度等方法,弘扬畲族特色文化促进海西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非关系及其故事的相关传播是中国国际传播事务中的重要一环。以中国和非洲为主体的媒体叙事已成为影响中非间政治、商业和文化等关系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西方媒体都在此类叙事中占主导位置,影响了中非人民之间的理解与沟通。在加强传统媒体舆论引领力的同时,我们亟须多元的传播主体参与到中非叙事框架中。自媒体平台因其独立的身份优势和“公民新闻”的内容优势,可以独立的观点、建构性的视角对中非故事进行多层次、多切面的立体报道,打破西方媒体报道中的刻板印象,从而为中非关系提供新的叙事框架,对西方媒体的议程设置形成解构作用,在国际社会中呈现更加真实的中非关系和中非故事。  相似文献   

8.
福建畲族族谱档案及其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滨 《档案学研究》2001,15(5):38-40
族谱是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而对少数民族族谱的研究更有历史和现实的意义。本文拟对畲族人口占全国首位的福建省的畲族族谱档案分布情况、基本特点及其价值做一初步探讨。畲族族谱具有“谱头”保存有与本民族有关的盘瓠传说 ,除和汉族基本一致的排世外 ,还存有特殊的排行方法 ,有的畲族族谱汉化程度高等特点。畲族族谱研究有利于了解畲族族源及其迁移情况 ,是畲族人民寻根问祖、认定民族成分的重要依据 ,对研究畲族家族史、社会学、民俗学、民族学、华侨史、人口学等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传播学视域中的微电影叙事策略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荣荣 《东南传播》2011,(12):33-34
对于微电影的传播模式及叙事艺术,已有少数学者进行过相关的研究,但更多的学者和界内人士关注的是其营销价值,而从传播学的视野对微电影的叙事策略进行研究者更是少之甚少。运用传播学的原理解读微电影的叙事艺术,不仅能够指出微电影在叙事及功用层面上流行的原因,还可以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10.
前几年,给长春市某刊物写了一篇韵文体的《中华地理歌》,552行,1100字注释。照稿酬规定,韵文每10行折合千字计算,韵文加注释共合56300字。以千字30元计,应是1689  相似文献   

11.
朱庆好 《新闻界》2012,(19):54-58,63
媒介与人的现代化关系密切。从畲族民众媒介使用倾向及其媒介效果来看,媒介在建构畲族民众的现代意识方面作用很大。媒介已成为畲族民众接触、接受现代意识的主要窗口和渠道。对媒介的现代化作用要辩证对待,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正>“叙事”这一特征表现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各学科中,如被命名为叙事经济学、叙事医学、叙事心理学等,不同的学科在研究中都运用到了“叙事研究”这一定性研究方法。在高校的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培育等方面,叙事研究方法目前已经被发掘并进行有效运用,不仅能够促进师生在事件表达过程中进行思考与分析,同时也有助于人文精神的表达和传播。假如将这一方法应用于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领域并开展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更好地解释、发现和揭示高等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叙事学发端于20世纪早期的西方文学研究,至90年代延展至博物馆学领域,应用于分析和指导博物馆的叙事,至今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2000年后,我国开始对博物馆叙事展开讨论,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研究以展览叙事为重点,从文本内容和话语表现两个层面,在内涵特征、作用意义、构建方法和语境关系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整体而言,我国博物馆叙事研究还存在着对理论的认识和应用不足,缺乏宏观思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河南民歌口述档案是我国民族民间传统音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原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活化石。但是,这些珍贵的"活态"民歌档案资源,如今因非遗传承人断层、传承方式落后和民歌地域特征消退等诸多原因,变得已经非常脆弱,亟待进行抢救性保护和发掘研究。针对这些现实问题,本文提出了河南民歌口述档案的传承保护策略和具体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重视新媒介叙事和传播问题。研究回归传播的内容起点,将“学习强国”App作为切入口探析其中的非遗叙事,并借此获知当下非遗新媒介叙事的现状。“学习强国”中的非遗叙事特征表现为以下三点,碎片化叙事适合移动端传播;叙事空间的强地域特色;宏大叙事与个性化视角相结合,并针对叙事风格和叙事形式等不足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畲族是我国-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是祖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畲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创造了丰富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其中以民间口头文学为主,畲族民间故事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7.
论徐克新派武侠电影中的空间与叙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洋 《东南传播》2011,(3):83-85
徐克拍摄的电影种类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是辨识度较高的还是他的新武侠电影。近几年徐克有转型的意愿,但是不管是《女人不坏》还是《深海寻人》,都无法与他的《笑傲江湖》系列,《倩女幽魂》系列,《新龙门客栈》等经典影片相提并论。这些新派武侠电影的空间与叙事的关系特点鲜明,非常具有个人特色,是探寻徐克为何成为徐克的重要依据。本文针对笑傲系列,小倩系列和新龙门等经典影片,对徐克电影中的空间与叙事关系进行探讨,最后再分析一下他的新作《通天帝国》中的经典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高磊 《现代视听》2012,(9):58-59
导演张艺谋在20世纪末运用娴熟的影视语言创作出电影《我的父亲母亲》,影片中的影像元素在叙事和写意之间得到彰显。其中影像时空关系、主观视点、叙事表意符号等叙事元素营造出一种含蓄诗意之美,这种意境架构在主流叙事基础之上,形成平凡朴厚、清新淡雅、诗意浓郁的散文化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的文类概念与文类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经由近 2 0年的发展 ,已经不再只是一个题材概念 ,而成为一个文类概念 ,也就是说 ,中国电视法制节目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独特属性、特点和价值的电视节目类型。从外部形态来看 ,它的特征、影响、创作队伍、社会认知都已经相对明晰。从内在属性来看 ,它由普法功能性获得产生与发展契机 ,逐渐形成了独有的内在结构和表现形式 ,集中体现为特殊的叙事方式和阐释方式。由于中国社会转型加速期的特殊需要 ,中国电视法制节目受到政府、受众、创作者、媒介等多种力量的共同支撑 ,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会保持文类的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学案体是记述学术源流的主要体裁,学案体史书为研究历代学术思想史提供了翔实可靠的文献资料。本文利用学案体文献的体例特征,对学术关系进行统计、分类和绘图,实现对儒学流派和师承、家学渊源和交游等关系的可视化呈现,描绘学术史的整体特征。本文从三个层面展开分析:在宏观层面上,对学案体文献中的人物及关系数量予以统计描述以了解学术背景;在中观层面上,对学案传承、学术源流进行可视化;在微观层面上,通过“先驱→同辈→后继”这一关系序列构建学术传承网络,以发现学案中的“学派”。本文展现了数字人文方法在跨时代儒家学术史研究中的应用潜力,用可视化的方式生动呈现了学案体文献之间的联系,为传统的人文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方法。图7。表2。参考文献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