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球化时代,中外合拍电影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趋势。探究中美合拍动画片《功夫熊猫3》中故事背景、熊猫形象和电影价值观的杂糅现象,从中可以发现,该影片不仅展现了包括熊猫、功夫、吊脚楼、绸带舞等浅层的中国文化符号,也融合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等中国传统价值观。以《功夫熊猫3》为代表的中美合拍影片平衡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价值差异,从而使世界不同区域和文化背景的观众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2.
《论语》和《理想国》这两部原典体现出中西文化初期个人意识的形态。两部作品中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具有相异性,体现出儒家的"反向性"传统和西哲的"二元对立"传统的区别。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哲学之下相异的个人意识可以在一个"和而不同"的原则下交流和互相促进,来消除中国哲学下的个人意识的束缚和抚平西方哲学下的个人意识在与社会的"切割"中留下的疤痕。  相似文献   

3.
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在风物、哲思相融合的叙述中,追寻历史现象、描绘文人形状、剖析文明兴衰、追究文化命运,以激愤的底气、悲壮的情韵把沉重的历史沧桑感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的沉思,对时代和社会的感怀,对人生和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体现出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浓郁的人文批判精神和立足于精神层面的对自我与精神的超越。《文化苦旅》中"苦"之意蕴有三:一是在山水风物中寻觅文化之"苦";二是在传统文人精神的底蕴中挖掘文化之"苦";三是在历史的沉思中提炼文化之"苦"。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影片作为媒介成为了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功夫熊猫》系列影片为研究素材,探讨文化意象现象。从影片的文化符号中,探索中西文化意象之间的差异与融合现象,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跨文化交际之间的文化障碍。  相似文献   

5.
两希文明发展历程的固有特点造就了西方文化的基本内涵,而美国影片《2012》所展示的强烈的忧患意识及其所褒扬的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拯救精神正是西方文化的核心主题。透过欧美电影了解西方文化,减少因中西文化差异而带来的误解和冲突,促进中西文化深层次的交流和融会贯通,提升我们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自信,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成书于明代的《三国演义》在侗汉文化交流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以歌谣的形式在侗族北部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因语境、媒介、主体的不同,侗语生活世界中的《三国演义》在叙事方式、思想主题、故事情节等方面发生相应的变化,具有表达友情和显示才学的象征意义。《三国演义》题材侗歌深层次体现出了文化融合现象。  相似文献   

7.
电影作为文化软实力的一种体现,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在电影的全球化传播中,字幕翻译的作用不容小觑。高质量的字幕翻译能够准确传达影片想要表达的内容与深意,促进跨文化交流;反之,字幕翻译若出现歧义或误译,则无法确切传递信息,甚至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与冲突。文化负载词是字幕翻译中的一大难题。本文以美国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字幕汉译为例,分析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以期为电影字幕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早在200多年前就开始向美国大陆移民,历史上曾出现过多次移民浪潮。电影《喜福会》和美剧《初来乍到》都选取移民家庭在美国的生活为题材,表达了两种文化之间的相互冲突、相互融合的历程。它展现了第二代华裔子女如何艰难挣扎在父母传授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成长环境熏陶的西方思维方式中。一方面他们很难融入美国社会的主流文化,另一方面又难以真正领悟故土传统价值观念的真谛,成为两种文化间的"夹缝人"。但在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大融合的今天,二代移民在经历文化身份的迷茫之后,往往会重新审视本族文化,对传统中国文化有新的认识和了解,从中汲取力量,实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文化窘境中觅得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9.
程敏  郭花蕊 《海外英语》2013,(5X):143-145
文化意象是翻译中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对象。文化意象的传递,反映了不同民族文化在翻译中的碰撞、转换、交流和接受。美国梦工厂制作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2》运用了大量中国文化元素。该文旨在通过原声电影《功夫熊猫2》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意象的传递与再现更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在西方的输出及接受。  相似文献   

10.
由黄蜀芹执导的电影《人鬼情》被戴锦华誉为中国新时期以来唯一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女性电影。一出经典的曲目《钟馗嫁妹》贯穿影片始终,也伴随着秋芸的成长过程,镜头的转换让我们在戏曲与现实间不停穿梭的同时也使我们在人与"鬼"之间不停地跳跃。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文学史上,《红楼梦》作为古典文学的终点,《狂人日记》作为现代文学的开端,两者之间具有重要的文化承继关系。首先,《红楼梦》伤时骂世,《狂人日记》感时忧国,传承了中国文化的士人精神。其次,《红楼梦》第一次把"情"提高到形而上学的水平,以"女儿"作为理想世界的中心,对传统文化发起天翻地覆的革命;《狂人日记》则弃绝传统文化,渴望以"新文化"战胜"旧文化",把"孩子"看作"新文化"的希望。最后,《红楼梦》与《狂人日记》的主人公徘徊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前者进行精神探索,后者开始勇猛呐喊,孤独与分裂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2.
作为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李安以其拍摄的电影来展现东西方文化冲突,传达了处于美国边缘社会群体的呼声。文章的主要创新点在于整合李安的两部电影《推手》和《喜宴》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围绕影片中的冲突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即中西文化差异,深入探讨了差异所造成的华裔移民个体的身份认同和身份建构,研究李安的电影可以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周围世界,充分掌握中国与西方的不同特点,在多元化的社会语境中构建起植根于中国文化基础之上的新的文化身份,达到有效的跨国界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
试析《木兰辞》与美国电影《Mulan》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并不是一种纯娱乐、纯商业的行为,其内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容,是文化的一个直观载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可以在它的电影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中国脍炙人口的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被美国迪斯尼公司搬上了银幕,制作成了大型动画片《Mulan》,在全球赢得了票房佳绩。这部影片虽然取材于古老的东方故事,却被赋予了浓厚的美国文化的色彩。从三个角度,即传统与自由,家族至上与个人至上,“男尊女卑”等级思想与女权主义思想等,对比分析了《木兰辞》与电影《Mulan》中体现出来的中美文化的不同。同时,试图激发人们欣赏电影时的文化敏感度,增强人们对异文化的认识与了解,从而保障跨文化交际能够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14.
中国龙凤文化源远流长。在西周至战国时期产生的两部伟大诗歌总集《诗经》和《楚辞》,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龙凤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诗经》的龙凤多单独描写,《楚辞》的龙凤则多在一诗中对举描写,体现了南北文化融合的鲜明特征。《诗经》、《楚辞》中的龙凤意象都具比兴与象征作用,而《楚辞》则更多了一分南方巫文化的神秘色彩。《诗经》和《楚辞》共同奠定了中国龙凤文化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5.
谭恩美在《灶神之妻》中从一个华裔美国女作家的特殊视角探讨“边缘”文化之与文化多元化的主题。中国母亲的形象表达出作者对中国文化挥之不去的母体情结;文富的形象塑造体现出作者对母体文化继承发展的关注;移民美国的母亲和美国出生的女儿之间的冲突与和解象征着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融和,表达了作家在保持和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的同时,寻求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6.
受商品经济意识和飞速发展的现代传媒的影响,纸质文学刊物的生存境况日益窘迫。1985年底创刊于湖南益阳的纯文学刊物《散文诗》创造出20年出刊180期发行80万册的骄人成绩。《散文诗》在异乎寻常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体现出湖湘文化"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经世致用"的实践精神,而坚韧不拔的探索与"蛮"劲更使得《散文诗》拥有了别具一格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儒林外史》是中国十大古典小说之一,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作品中着墨甚多的酒饮描写,蕴含着丰富的酒文化内涵,亦成为该小说的一大亮色。笔者通过对杨译版《儒林外史》中酒文化的译例举隅,体现杨氏夫妇在译介这些酒文化信息时,始终站在文化传播的高度,遵循以中国文化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原则,将作品中酒文化忠实准确地传递给目标语读者。这无疑在文化背景迥异的英语读者面前呈现与诠释了一种全新的文化,促进了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8.
电影《撞车》反映了美国这个多元文化社会中不同种族人群的冲突、融合与再冲突,同时体现了少数民族人群在美国白人面前人格结构层次的不正常转换。本文通过介绍电影《撞车》来分析美国这个多元文化社会的人格问题。美国的人格缺失与美国的多元文化主义实质息息相关,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19.
《魔戒》与《西游记》分别为西方和中国的文学巨著,前人已从不同角度分别对这两部作品进行过大量研究,如宗教、接受美学、翻译、交际以及主人翁分析等;也有论者从哲学和文化角度将两部作品一起分析。但至今未有作品从霍夫斯泰德的价值维度视角来比较这两部作品,因此,本文从霍夫斯泰德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价值维度,比较分析《魔戒》和《西游记》中体现出的文化现象,探讨其中的文化差异与差异根源。  相似文献   

20.
花木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传奇女性形象,其代父从征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流传在世人心中。美国著名动画公司迪斯尼以中国传统经典故事《花木兰》为蓝本,塑造了一位全新的女英雄形象。另一部女英雄题材的卡通电影《芭比之三剑客》,虽在故事情节、主题上与电影《木兰》有几分相似,但根植与不同的文化背景两部影片折射了不同的家庭观,英雄观和婚姻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