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互联网现在使用越来越广泛,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互联网不正当竞争也越来越普遍。因为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互联网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更加的难以管理和制约,给司法实践带来困难。新《反不正当竞争法》于201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相关问题或能得以解决,但仍需探讨司法时间中如何适用反法中的"互联网条款"进行规制。本文以详细介绍了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互联网不正当竞争的特点,提出了完善互联网合理竞争的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波兰于1993年通过了新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取代1926年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该法确立了经营者、消费者、公众三重保护的宗旨,设置了一般条款,规制了几种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定了颇具特色的制裁和诉讼程序。该法规定的保护目的、某些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禁止、民事责任和民事救济途径给完善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启示。  相似文献   

3.
电子商务平台实施的强制“二选一”在竞争属性上属于破坏公平、自由竞争秩序的行为。针对此种行为,区分不同的利益受损主体,分别从平台内经营者和其他竞争平台角度确立法律救济路径,应当优先适用《电子商务法》的相关规定,并以《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作为兜底条款构建法律规则体系。但基于针对互联网领域监管应持有审慎态度的价值取向,在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人实施强制“二选一”行为的认定上,法律应当保持谦抑性,在反法一般条款的适用、和在“恶意”“不合理”因素的认定上应采取严格标准,以此促进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一个整体系统的组成部分,以保护自由和公平竞争。这两个法域被打上欧洲性格,均规范市场行为。因此,存在不可避免的重叠。根据最高法院的判例,不像德国的判例那样,反垄断违规可以被检控《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一般条款所指的违法。  相似文献   

5.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制定是为了维护经营者以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是该法的规定中却将保护的主体局限于经营者,并且没有为消费者直接主张权利提供法律依据,实为一大遗憾。在实践当中,经营者之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仅会导致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权益受损,消费者在这些行为中也成为了受害者。国外诸多国家已经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直接规定了禁止经营者侵犯消费者权益,我国亦应当重视这一问题,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纳入《反不正当竞争法》中。  相似文献   

6.
本通过比较研究中外反不下当竞争法的法律责任规定,指出了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法律责任规定以行政责任为主的特征及其不足,并提出了三条完善建议:《反不正当竞争法》应以民事责任为主;应增加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惩罚性处罚条款和罚款额度;应突出不正当地煌社会含义,从而加大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惩处力度,维护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7.
笔者试图从法理学及立法原则的角度对《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探讨并认为该法部分条款存在着立法上的缺限。其有关条款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发生矛盾。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法条竞合并导致司法实践中适用法律的矛盾。与《行政诉讼法》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对行政机关参予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缺乏相应的司法制裁条款,以行政监督代替司法监督。  相似文献   

8.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改草案首次将经营者利用网络技术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行为纳入规制范围.在互联网经济时代,网络安全软件的使用非常广泛,它担负着系统安全和交易安全的重任.作为软件经营者,其不正当竞争行为要遵循"有限度的非公益必要不干扰原则"和"技术中立原则".又因为其竞争行为表现出新类型的特点,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必要适当扩大竞争关系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于2018年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增设了“互联网专条”,对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规制.然而,从司法实践的角度看,自新法颁布实施以来,使用“互联网专条”作为裁判依据的频率较低.通过对司法案例进行类型化分析,提出“互联网专条”的列举式条款应予以补充,增设针对“擅自抓取、使用他人数据行为”“...  相似文献   

10.
网络广告是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主要营收来源之一,已成为互联网经营者的商业化工具。随着技术的发展,经营者通过网络虚假广告、利用网络广告诋毁他人商誉、不正当的网络隐藏性广告、不合理的低价倾销以及在网络广告中设计有奖销售等情况,都属于网络广告的不正当竞争的表现形式来实现利益最大化,这不仅对其他的经营者在竞争权上造成了损害,同时也扰乱了正常网络世界经营秩序,此外侵害了网络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因此在这种形势下,使用《网络广告不正当竞争行为研究》作为课题,具体研究和处理网络广告中一些不合理的竞争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以及提出自己的见解,来完善我国网络广告中不合理的竞争行为的法律。  相似文献   

11.
樊守成 《华章》2007,(10):60
我国现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于市场经济中产生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模式有其可取之处,也发挥了其对于市场经济的重大作用;但是这种模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基于其自身存在的各种弊端已经越来越不适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笔者提出重构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法律责任模式:坚持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为主,同时民事责任优先;刑事责任为补充.  相似文献   

12.
反不正当竞争法不仅要维护市场竞争秩序,而且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包括竞争力在内的国家利益.反不正当竞争法要确立保护竞争原则、竞争正当性原则、主动干预和早期监控预防原则、法律适用的合理性原则.同时要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兜底条款等立法技术方面,从法律责任体系、执法主体、执法手段、司法救济等法律责任方面完善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相似文献   

13.
不正当竞争法律责任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正当竞争法律责任制度在各国立法体例中表现不一,如何理解其由单一的民事责任向多种法律责任向多种法律责任形式的转化和发展,如何理解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体例和我国《刑法》对不正当竞争的刑事制裁规定,是当前司法理论和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本对此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对不正当竞争行为适用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及刑事责任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知识产权法的关系至今仍是个颇有争议的问题.虽然国际知识产权公约对反不正当竞争作出了一系列的规定,但并不能改变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属于经济法的法律属性,反不正当竞争法应当对知识产权起到附加保护的作用.借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996年出台的《关于反不正当竞争保护的示范法条》,提出完善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附加保护的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规范市场经营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秩序的基本法.随着我国加入WTO并逐步融入世界经济浪潮,与WTO有关的国际协议将在我国得到广泛适用,但基于立法技术和时代背景的限制,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已很难反映现实经济生活当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全貌,这就需要对其作出相应的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知识产权法的关系至今仍是个颇有争议的问题。虽然国际知识产权公约对反不正当竞争作出了一系列的规定,但并不能改变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属于经济法的法律属性,反不正当竞争法应当对知识产权起到附加保护的作用。借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996年出台的《关于反不正当竞争保护的示范法条》,提出完善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附加保护的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7.
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主要表现为:传统不正当竞争行为在网络世界中的延伸,恶意炒作以提高知名度,恶意软件迫使用户作出选择,恶意抢注域名,绑架用户意志,利用技术优势恶意争夺用户等.规范网络经济行为可采取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单行法,完善政府部门的网络监管职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性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政府对市场竞争实施监督的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对市场实施监督的主要任务是依法制止市场主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和垄断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本探讨了政府对市场竞争实施法律监督的职权范围、职权内容、职权分类等问题,并结合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及我国《反垄断法》的制定,提出了加强和完善政府监督职权的若干思考和构想。  相似文献   

19.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调整市场竞争行为的法律,它的制定与实施为我国建立统一、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提供了法律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越来越突出,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建立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第二款作相应的完善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  相似文献   

20.
《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复杂的法律责任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民事责任有重要地位。实现法定民事责任的主要途径是民事诉讼。作者认为,在民事诉讼中,应注意不正当竞争案的特点,通过支持起诉,适用诉讼代表人制度,全面追究不正当行为人的民事责任,以充分实现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民事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