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学生》2012,(Z4):70-73
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是明代中期至清代中期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昆曲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昆曲于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首批入选"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中国项目。  相似文献   

2.
昆曲男旦创造了表演艺术的辉煌,但"传"字辈艺人之后出现了七十年余年的断层.如何恢复昆曲男旦表演,把"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昆曲完好地传承下去,这是昆曲继承与发展不得不正视的严肃问题.恢复昆曲男旦表演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中国的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高阳县北方昆曲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高阳县北方昆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对高阳县北方昆曲的研究,有利于保护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有利于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瑰宝,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我国对昆曲的保护与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昆曲为点,多角度地阐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及迫切性,深层次地剖析在传承与保护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难点,高水平地提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及机制。  相似文献   

5.
昆曲是我国传统民族艺术的瑰宝,被称为"百戏之祖"。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大传承保护的力度,在此大背景下,本文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既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涵义与范围,对我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模式进行分析,深入剖析当前的情势,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旨在完善保护昆曲,为今后开展的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昆曲和古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单,国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已不再陌生。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  相似文献   

7.
自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布昆曲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后,昆曲的命运发生转机,昆曲经典作品《牡丹亭》也以各种形式的改编开始大量出现。本文立足美学视角,选取较有代表性地青春版《牡丹亭》、园林实景《牡丹亭》、芭蕾舞剧《牡丹亭》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剖析各种形式改编背后,我国古典美学相关理论在传统艺术作品现代改编中的支撑意义及这种现象背后带来的学理思考。  相似文献   

8.
高婷 《父母必读》2022,(1):69-71
昆曲是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距今600年历史,享有百戏之祖、百戏之师的美誉.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国家著名昆曲演员邵天帅,在童年时代,于舞蹈班中学基本功的时候偶遇北方昆曲剧院的张志斌老师,张老师对她说:"你很适合学昆曲."那也是她第一次听到昆曲这个...  相似文献   

9.
昆曲作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在新世纪的命运必须得到重视,其传承与发展的方式虽有很多,但最可持续的是文化市场。苏州市兰芽昆曲艺术剧团努力培养观众、勇于走进演出市场的行动为昆曲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探索。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政府、剧团、市场与观众的关系值得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文山学院学报》2016,(1):35-39
作为少数民族非遗保护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遗产化过程的研究应受到重视。遗产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遗产甄别、价值论证、遗产申报、遗产认定和遗产管理保护的过程。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壮剧为个案,重点研究其从遗产甄别、价值评估、遗产申报、遗产认定到后续保护管理的遗产化过程,既可以为少数民族传统戏剧文化的遗产化积累相关的保护经验,又可以为实践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提供一项具有学术参考价值的研究个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